鄒振華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基于經濟學視角的大學生逃課行為分析
鄒振華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富國之源。但是隨著大學教育的普及,我國高等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弊端開始顯現,大學生逃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前,無論是重點大學還是一般院校,逃課現象日益普遍,部分大學生畢業后素質低下,能力不足等使得高等教育壓力很大,也讓民眾對高等學府教育提出質疑。本文以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為分析基礎,對當下大學生的逃課行為進行收益與成本的雙重分析,探究當代大學生逃課的根本原因,以期為教育管理者提供政策參考。
機會成本;外部機會;逃課的收益和成本;個人偏好
21世紀的中國正處于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中國目前高等教育大學生逃課這一“頑疾”,家長,老師乃至社會深感遺憾和危機,無論是重點大學還是一般院校,逃課現象日益普遍,部分大學生畢業后素質低下,能力不足等使得高等教育壓力很大,也讓民眾對高等學府教育提出質疑。那么,大學生逃課現象為何如何嚴重,作為一名學生,不進教室聽課又會去做些什么,面對普遍的逃課現象,面對外部對當代大學生的疑惑,面對日益嚴峻的社會就業壓力應當采取哪些措施治療這種“頑疾”,在這些現實面前,無疑理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哪怕你是211還是985或者只是普通的院校,逃課行為必不可少,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如果要問為什么逃課,理由其實很簡單:不喜歡,沒時間。不喜歡代課的老師,不喜歡老師講述的內容,不喜歡呆呆的坐在教室,亦或者是要去旁聽其他老師的課,要去泡圖書館。然而真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大多數的人不還是打著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窩在寢室睡覺,打游戲,或者逛街,陪男(女)朋友。
據網上的資料顯示,某大學學生的平均逃課率為19.224%,平均男生逃課率為20.35%,女生平均逃課率為18.209%(此處的逃課率通過平均每周逃課節數與一周總課程節數的比值近似表示。)高校學生基礎課逃課率在25%以上,專業課逃課率在20%左右,而公共課逃課率已達50%以上,選修課達60%,逃課現象日益嚴峻,可以說是“蔚然成風”,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下面就從經濟學角度進行如下分析:
1.機會成本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是要研究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對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的問題,從經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前提出發,當一個社會或一個企業用一定的經濟資源生產一定數量的一種或者幾種產品時,這些經濟資源就不能同時被使用在其它的生產用途方面。這就是說,這個社會或這個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數量的產品收入,是以放棄用同樣的經濟資源來生產其它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收入作為代價的,由此便產生了機會成本這一概念。當我們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稀缺資源-時間去做一件事時,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再利用這一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機會成分便是我們所放棄的使用這一時間在其它事情上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獲。當我們選擇坐在教室里安靜的聽老師講課,認真的做筆記時,我們就放棄了在教室外打鬧嬉戲,陪朋友逛街,打游戲等活動,當然,如果我們選擇了后者,我們也必須要放棄坐在安靜教室里收獲知識的機會,然而,哪種機會成本更大呢,不同的人,不同角色結論也會大不相同。
對于逃課的機會成本的評估要看逃課對我們自身是否具有效用,取決于我們自身對逃課是否具有一種“欲望”。舉個例子來說,對于一個即將進入考研沙場的同學而言,一分一秒都極其珍貴,這時出去玩甚至休息對于他們而言都是一種奢侈,他們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除學習以外的任何事情上,那么此時放棄學習時間的機會成本就異常的大,產生的效用也很小。相對而言,對于一個剛入大學的孩子而言,抱著對新鮮環境的好奇,終于擺脫老師家長壓迫的釋然,他們很難安定下心情去讀書學習,雖然他們也會按時去教室上課,可也總是心不在焉,手機不離手,成為低頭族,偶爾抬起頭也是看看窗外的世界,人在教室心在外,此時對于他們而言,逃課所帶來的機會成本很小,逃課滿足了他們的欲望,也使其效用增加。
2.外部機會
外部機會也促使逃課行為發生,外部機會的增加,拓展了個人的選擇可行集合,使得個人的選擇空間增大,從而使上課的機會成本增加,也使逃課所帶來的效用增加,因而大大增加了逃課的可能性。伴隨著網絡的發展,影視的興起等,面臨的活動日益豐富多彩,那么逃課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于只是休息,運動和讀書單調的生活。外部機會所帶來的收益一方面給理性的潛在逃課者帶來巨大收益時,無疑也會促使大多數理性的潛在逃課者選擇逃課。所以,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經濟快速增長,逃課現象也日益普遍。
3.收益與成本
逃了同樣也受到潛在逃課者對逃課收益和成本所做比較結果的影響。根據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的學費,我們每個學生的學費大概為5600元/年,平均下來每節課的費用是20~30元/節,逃課的成本不僅僅有這些,它還包括逃課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逃課的機會成本,擔負著老師點名的驚恐和違背父母意圖的良心譴責,逃課的成本還是相當大的,而且伴隨著課程的深入,社會對大學生高素質的要求,逃課的成本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
當然,逃課的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沒有課堂上老師枯燥的“催眠”,不必坐在煩悶的教室里恍恍惚惚,我們獲得了一直夢寐以求的自由,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支配著自己的時間,可以去陪朋友逛街,可以在寢室睡到天昏地暗,可以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等等,閑暇時間自己心理得到的滿足加上外部機會帶來的“碩果”使得逃課的收益大為增加。
比較下逃課的收益和成本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結論,當一個學生認為收益大于成本時,毫無疑問,他當然會選擇逃課,任何人都不愿做虧本的生意,這句話在這里依然適用,與此相反,當一個學生認為收益小于成本時,他也會理所當然的選擇去乖乖上課。
4.個人偏好
每個大學生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每次選課都會提前詢問秘密“調查”下哪個老師上課比較好,比較適合自己的口味,這就涉及到個人偏好的問題。每個老師都有著自己的教學風格,每個學生也有著自己學習的口味,當一個學生特別喜歡一門課或者特別喜歡一個老師的課時,那么他是極不可能去逃這節課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比如說必修課或者沒有選到自己感興趣的課,這時他逃課的幾率就大為增加。
總而言之,任何現象的發生都有其原因,面對外界眾多的輿論與懷疑,減緩大學生逃課現象義不容辭,學校,老師都要找到自身的問題所在,對癥下藥。然而作為當事人的我們,更要以理性的頭腦去對待,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的青春只有一次,要說誰的青春從未迷茫過那是騙人的,但理性的青春至少是少走彎路的,四年大學美好時光,說長不短,但作為我們從學校踏入社會的重要跳板,每一天每一刻我們都要珍惜,抓住青春奮斗的歲月,做自己最應該做的事,讓青春無悔,讓人生少些遺憾的嘆惋!
[1]何慶.淺談大學生逃課現象的對策[J].求知導刊.2015(07)
[2]杜斌,馬洪楠.青年流行文化視角下大學生逃課現象研究[J].中國培訓.2015(14)
[3]王朝,趙亞祥.大學生逃課現象的研究分析及解決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4(22)
[4]劉芳.大學生逃課現象芻議[J].職業時空.2013(01)
[5]凌志東,楊春紅.高校逃課現象:博弈收益分析與對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3(08)
[6]孟范成,柯芳.大學生逃課現象調查[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08)
[7]陳學洪,劉仰斌.大學生逃課現象分析及動因探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2(05)
[8]王遠瓊.對大學生逃課現象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2)
[9]李睿.大學生學情與逃課現象淺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7)
[10]周麗,楊海明.淺談大學生逃課現象的原因與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0(05)
鄒振華(1994-08-19)性別女,民族漢,安徽六安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