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河北省文安縣教育局
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張 艷
河北省文安縣教育局
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把它當作首要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德育教育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同時必須結合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語文教學要求教師把道德情操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德智兩方面均得到發展。只要教學內容本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助于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容。
語文教學雖說是把德育作為一項重要食物任務,但語文教學不是政治思想課,不直接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學生不易接受,應以教材為依托,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生才容易接受,樂意接受,我們應該在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能力培養的時候,將德育教育內容滲透進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接受。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的教育必須滲透在傳授知識之中,這樣就不是空洞的說教,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內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并且語文教師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從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我在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實踐中,對語文教學如何 具體、靈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行了嘗試和探索,
一、突出課文中句,讓學生感受美。
語文教學中,抓住課文中的字、詞、句,透徹地闡述課文內在的思想內容,使學生學到知識,受到教育。例如講解《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有些學生對于“戰士火中救朝鮮兒童”這一動人場面無動于衷,認為不值一提。我引導學生 注意戰士救人時的一系列動詞:“踹”“撲”“摸”“拉”“抓”“跑”“鉆”,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戰士不怕危險救朝鮮母女的堅定決心和英勇氣質,慘烈的場面使 學生震撼。借此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在別人身處困境時能勇于上前相幫,做到見義勇為。
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的德育功能,教師要巧妙利用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陶治情感的目的。例如在教的《活板》一文時,我首先問學生的課本等書籍是怎么印刷的,學生各抒己見,我以此為契機讓他們閱讀課文,并要求他們思考:我國古人是怎樣印刷書籍的?這樣就自然地過渡到活版印刷術的介紹,從而教育學生以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驕傲,以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另外,教師還可利用朗讀達到教育的目的,如朱自清的《春》 一文,比較適合于朗讀,富有感情的朗讀能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乃至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人生觀。
中學語文課內介紹了許多高深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為使課文中所描寫的人物光輝形象銘刻在學生的心靈中,我利用課堂上對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不僅教會學生學會描寫人物形象,更讓學生在一些人物崇高理想和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下,自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在學習《紀念白求恩》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言行來分析,通過分析白求恩的形象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國際主義精神,什么是共產主義精神。”的形象,。
培養學生的人格意識,實質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中學語文課本中能培養學生品格的篇目很多。如 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周國平的《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等,對這些教材,深追細究漸入佳境,質疑討論明辨主旨。初中教材《荔枝蜜》是對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高尚精神的謳歌。教學時,把注意力放到對勞動的認識上,讓學生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我冰心作品《小桔燈》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還深深印在大家的腦海中,“她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童年》,作文交上來了,我一篇篇地讀著:
“我很幸福啊!能夠吃飽吃好,薯片,蛋糕,巧克力,過年的大紅包”
“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的自理能力實在太差了,也從來”
通過和小姑娘的比較,同學們都明白了自己生活太好了。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要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強。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過分溺愛,缺少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也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內容。
學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讓同學們討論“如何看待父愛母愛”,有位同學說道:“世間最純潔的便是母愛,她的寬容涵蓋了我們一切的幼稚和無知,她的寬容更無法掩飾我們內心的自私,如果 要學會愛別人,就先從熱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吧。”
“愛,是不能忘記的。”只有人人都懂得愛的力量,生命才會越來越珍貴,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讓我們學會珍愛自己、關愛他人,學會感恩。
總之,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質兼美的內容比其它教材更有著得天獨厚的育人功能,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養。只要教師轉變觀念,確立人文意識,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一定能在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