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社會資本視野下大學生村官參與的農村治理
李 敏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選聘高校大學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偉大決策,大學生村官計劃不僅解決了農村精英流失、人才匱乏的問題,而且還緩解了大學生就業問題。因此大學生村官計劃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還是國家的一項人才發展戰略,是一項雙贏舉措。大學生村官計劃就是政府對大學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關的管理、培訓、考核等機制的總和,使農村社會與大學生相互融合,實現農村社會的善治。但是通過實證考察,筆者發現,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治理過程中存在一些困境。
社會資本;大學生村官;治理
本論文是運用社會資本理論來分析大學生參與的農村治理研究。大學生村官工作是國家開展的選派項目,是從各高校經過考試篩選出優秀大學生村官派到農村基層中參與農村治理的一個過程。因此,大學生村官成為了農村治理研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成為了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大部分學者都是把大學生村官放在制度性層面去探究。但是,由于鄉村社會固有的特點,非制度性因素對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村治理的影響顯得特別突出,比如人們通常所說的宗族 、家庭、親屬、親屬、朋友、鄰居等各種“關系”,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本人特地選擇了社會資本的理論框架,來分析影響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村治理的影響因素。本人在對某市以及某市調研的基礎上,發現不同地區的大學生村官參與的農村治理績效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文重在研究影響大學生村官參與鄉村治理的困境以及影響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村治理的社會資本因素,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實證研究,發現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村治理的困境與農村本身固有的“鄉土社會”的特點息息相關。農村治理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大學生村官作為農村治理的一個很重要的群體,必須嵌入農村社會中。由于農村社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不能簡單的從政治、經濟、制度層面去研究,本文特地選擇的社會資本所包含的的三個基本特征,社會網絡、信任、互惠,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一些政治、 經濟背后的深層根源,發現影響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村治理的變量,最終找到提升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村治理績效的解決途徑。
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我國根據現階段特有的國情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策措施,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農村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從根本上也解決了農村發展中的許多問題,而且減輕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在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同時,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因此,有很多學者分別從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使大學生村官政策在不斷改進中成長。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國家開展的選派項目,從各高校經過考試篩選出優秀大學生村官派到農村基層中去。大學生村官政策在1995年江蘇省豐縣實施“雛鷹工程”以來,取得了重大效果,全國各地紛紛效仿。經過十幾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大學生村官參與的農村治理不僅在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還是在經濟發展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農村社會具有自身的特點,大多說居民聚村而居,富于地方性(這種地方性是指,他們受地域上的限制,區域間的接觸較少,與社會隔離,各自保持著獨立的圈子。因此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所以大學生村官不是那么容易融入到農村社會當中去。那么,融入到農村社會中去是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村官面臨的困境?以及如何使大學生村官融入到農村社會中?本文在調研幾個典型農村后,發現有些農村,大學生村官工作做得特別成功,而有些農村,卻不那么成功。那么從社會資本理論視角來理解,大學生村官工作做的相對成功的農村是否和大學生村官很好的融入到農村有極其重要的緊密性?
農村社會的差序格局、熟人社會結構特點決定了它的參與網絡是一種橫向的較為封閉的樣式,只有網絡內的社會成員才能使用這些社會資本,從中獲益。因此大學生村官作為農村社會的外來力量,被村干部和村民不信任和排斥,無法觸及到農村事務的核心;另一方面,大學生村官政策在村民自治的大的制度背景下,作為國家權力從外部植入的政策和制度,在發展過程中與鄉土社會的內在機制發生沖突。因此本論文運用帕特南關于社會資本理論的分析框架:社會關系網絡、信任、規范三個要素以及大學生村官本身和大學生村官政策以及農村社會三個維度來考量大學生村官困境的深層次根源以及解決對策。
本文的研究同時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理論上,本文以社會資本為研究視角,對社會資本這一經濟社會學概念進行了大膽運用,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研究大學生村官。社會資本強調的是社會關系網絡,對于本文所研究的大學生村官融入問題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在實踐中,一改之前的研究,大部分從制度層面來研究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村治理的困境,并且通過大學生村官本身以及國家的政策去找到解決途徑。而在本文當中,試圖從一個較客觀的農村環境中,來研究大學生村官治理鄉村的影響因素。通過對比不同地區大學生村官參與的農村治理績效,發現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村治理的影響因素,最終找到大學生村官善治農村的解決途徑。
[1]楊亮承;魯可榮.社會資本視角下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可行性及基本路徑分析[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03)
[2]高肖.大學生村官參與地方治理的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5
李敏(1990-)女,漢族,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專業:政治學理論,方向:政治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