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勇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與江西高校人才“智庫”建設研究綜述
朱利勇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當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環境,我省高校智庫助力江西經濟崛起的共識正逐漸形成,但我省高校人才和人力資源利用與開發還存在自身問題和弊端,急需深化智庫理念,發揮和轉化高校人才優勢,優化創新人才發展環境,借鑒國內外智庫建設經驗,思考我省高校智庫建設的系統化、體制化、常態化問題,凝聚人才,匯聚人心,將智庫功能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好高校智庫在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頂層設計環節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用,有效、高效助力江西穩健融入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
區域經濟;高校;人才;智庫;江西
江西作為中部省份之一,正不斷邁入新的區域一體化進程,自身建設與發展不斷融入全國經濟發展大格局規劃,有了“中國夢”引領下的“江西崛起新跨越”,“人才強省興贛”戰略逐步鋪開,人才平臺不斷搭建,各類人才資源在不斷優化整合,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吸納國內外、省內外人才,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高校往往人才輩出、人才匯聚,我省高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深入,我省高校人才高地的“智庫”作用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日益凸顯,“協同發展”助推江西社會經濟發展共識之下,江西與中部區域經濟聯盟互動、協同創新格局逐漸形成。
“智庫”日漸流行,但“智庫”一詞源于歐洲,英國則是歐洲智庫的發源地,其不少智庫及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英國,“智庫”最初特指1970年由首相愛德華·希思在內閣建立的中央政策評論部(CPRS),此后,“智庫”一詞逐漸包括了獨立于政府之外的、散存于民間為政府決策提供思想支持的政策咨詢研究機構。真正的“智庫”應具有“超前意識”,“能提出從長遠看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Blackstone,Plowden)。“智庫”就是以從事“多學科研究”為依托、以“對公共政策施加影響”為目的,以提供思想為支持的“非盈利”組織和機構(Steven Windmill)。從純智庫的角色而言,它與人才不一樣,高校人才和人力資源的優勢并不等于智庫的優勢,智庫是更多人才匯聚的舞臺。
“區域經濟”: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區域經濟以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基礎內容,以各種資源要素間和產業間、地域間的經濟技術聯系即市場供求聯系為基本紐帶。其中人才資源能夠決定物質資源的轉化深度、效率和效益、科技含量和附加價值,因此是影響區域經濟運行的決定性因素。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合稱“三個支撐帶”,也即我國社會經濟支撐發展、加速改革的抓手的三個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其中“長江經濟帶”是要用好長三角龍頭對沿江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中西部省份的輻射作用,通過落差地區的區域規劃來優化生產力布局,促成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中西部發展潛力的開發與利用。“長江經濟帶”貫穿中西部省份,如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如何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環境下做好高校智庫建設,讓高校智庫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切實發揮功效的課題定有可為。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習近平同志就加強智庫建設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為新形勢下推動智庫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
“始終堅持把人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型人才隊伍建設”,“推出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善于開展跨學科研究的復合型人才”,“重視學者型人才向智庫型人才的轉化,促進學術研究成果向對策建議的轉換”(王偉光,2015)。這給高校智庫建設指明了方向,高校智庫建設需要由“學者學術學理”范式轉向“政策”研究,在理論研究定向創新的基礎上切合現實問題,讓高校智庫的人才一專多能,能從自己的學術專長方面提出政策建議,又能將研究成果在“官場”用官話邏輯清楚清晰表達,即能使“官”從善如流地“納諫”。
“要推進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劉延東,2013)。教育部印發了關于《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的通知(教社科[2014]1號),各地高校智庫建設日漸鋪開,積極服務于各地政府決策和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我國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數的兩院院士、60%的“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規模龐大的研究生本科生隊伍,研究實力雄厚、信息資料豐富、對外交流廣泛,是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高校積極服務政府決策和社會發展,“十一五”期間向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提交研究咨詢報告6萬多篇,為政府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持(李衛紅,2014)。
“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不僅引進來,留得住,更能切實激發和發揮人才創新性和活力,為經濟社會的可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賈玉杰,2013)。 “地方高校缺乏政策和經費支持,自身管理體制的弊端及論資排輩思想等因素制約,應利用國家和地方發展高教的政策,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把握引進和培養的關系”,“只用不引”或“只引不用”的人才引培誤區仍在,影響了高校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不好,高校人才智庫就無立足之本了,何談智庫建設及其結構的優化(楊耀防、汪力平,2010)。“應立足江西經濟和人才發展環境的實際,較深入地剖析了江西人才成長環境現狀問題,提出了優化江西創新型人才發展環境的對策” (甘根華、江智平2014),這也是我們梳理江西高校人才智庫建設的思路的良好口徑,能為優化高校智庫結構提供有益借鑒。 《“五位一體”人才發展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司江偉、陳晶晶,2015)提出“構建包含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五位一體的人才發展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實例提出了相應的實施步驟,這豐富了人才智庫構建評價體系的理論參考。“人才結構的調整要以區域經濟發展為依托”(葛麗萍,2013),江西高校人才結構也要結合當前自身經濟建設發展形勢不斷優化組合,才能發揮好高校智庫諫言獻策功能,服務于江西中部崛起的大目標。
高校智庫建設與中央的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小、散、弱,高校智庫型研究機構眾多,但力量分散、定位不準、研究水平良莠不齊;二是高質量成果少,部分研究存在針對性實踐性不強、過于學術化的問題;三是智庫建設所需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嚴重不足;四是高校科研評價、人才激勵和成果應用轉化機制還不能適應智庫建設需要,影響了高校教師從事咨政研究的積極性,制約了高校智庫潛力的發揮(李衛紅,2013)。
高校智庫匯聚了各行各業人才資源,能為政府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持。江西高校智庫建設是我省教育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更是教育事業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智力支持,但值得指出的是,江西高校智庫建設要與中央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符合江西省情和特色的高校智庫才是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保障。而早在2007年,江西省建立了“江西青年智庫·人才庫”,打造了一個凝聚青年人才、培養青年人才、服務人才發展的平臺。為我省重大社會經濟發展決策提供了寶貴建議和意見,匯聚了省內高校青年人才,青年領軍人才可以發揮其帶動、凝聚和示范作用,也是我省高校智庫建設的前沿方陣。截止2015年6月,在CNKI和萬方數據庫,以“高校智庫建設”為關鍵字普通檢索到的相關研究成果分別1726條、1924條;以“高校智庫建設”精確檢索2005年1月至今的分別為66條、629條;以“中國高校智庫”精確檢索2005年1月至今的分別僅14條、80條;以“中國高校智庫建設”精確檢索2005年1月至今的分別僅2條、68條;以“江西高校智庫建設”精確檢索2005年1月至今的分別為0條、1條。在智庫熱的大形勢下,江西智庫建設,尤其是江西高校智庫建設情況如何?江西高校智庫是否能在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發揮好助力江西新發展,實現“崛起新跨越”的江西夢?
江西高校智庫建設與發展應立足江西高校人才發展環境和人才隊伍現狀,著眼江西高校人才在江西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功能,調研我省高校智庫建設現狀,對比高校智庫與學術機構差異,分析江西地域特征、區位優勢和不足及自身人才結構與強弱,提出優化創新智庫發展環境措施,推進符合江西區域經濟社會的高校人才智庫建設。首先,優化現有人才隊伍,整合優勢人力資源;其次,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扎扎實實,理性搭建智庫平臺;第三,深化智庫理念,改善人才發展環境,創新發展人才思路;第四,協調協同現有智庫資源,發揮資政啟民功能,切實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1] 高校智庫:熱度比較高 腳步有點小《中國教育報》2015年3月24日第1版.
[2] 李友梅. 高校智庫,為國家和區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J]. 上海教育,2013,36:4.
[3] 劉延東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發揮高校獨特優勢,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貢獻力量[J]. 管理觀察,2013,15:6.
[4] 燕玉葉.如何建設中國高校智庫--美國加州大學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光磊主任訪談與啟示[J]. 高校教育管理,2015,02:16-23.
[5] 杜寶貴,隋立民,任立云.我國高校智庫協同建設路徑探析[J]. 現代教育管理,2014,04:8-12.
本研究為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階段成果(項目名稱: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環境下的江西高校人才“智庫”建設研究;項目編號:JXGXDJKT.QN-20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