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小平
抗洪一線的堅守
通訊員王小平
益陽告急,資陽告急!資江大堤上,一邊是連日暴雨導致的滔天洪水,眼看著已接近堤面,另一邊是廣袤的田野和家園。
7月4日下午1點,資陽區教育局接到防汛指揮部的命令,第一批選派20名機關干部奔赴抗洪第一線。
“我去!”“我去!”“我是老黨員,我肯定要去!”年近60歲的王伏秋說。20名機關干部組成4支隊伍,在副局長陳立新和區人民政府督導室副主任王盛的帶領下,分別趕往新橋河鎮的4個村。這4個村是資陽區的蓄洪垸。
與兄弟單位匯合后,隊員們趕緊上堤巡邏,對每一處堤壩都仔細查看,生怕漏掉一處險情。因為是緊急出發,很多人連雨衣都沒來得及穿,全身濕透。
“老人家,請您跟我們走吧,家不用死守,命最重要呀!房子如果被洪水沖垮了,政府會幫您重建,相信我們吧!”梅花園村80多歲的老爺爺不肯離開自家已進水的房子,隊員們一邊安慰老人,一邊幫著他收拾物品,終于將老人勸離到了安全地帶。
晚上8點,520名現役和武警官兵到達新橋河鎮,到處是搬運沙袋筑子堤的身影。“大家快來,這里發現一處管涌。”郭超和同事們的手電筒照到的地方有水汩汩地冒出。專家們迅速趕來,武警官兵迅速趕來。
7月5日凌晨2點,管涌終于被堵住了。
凌晨4點,局辦公室主任楊亮波和同事還在大堤上。他說:“今晚我們堅守在大堤上,人在,堤在。”
清晨7點,洪峰順利通過資陽,局機關20名干部依舊在大堤上巡邏,一夜未眠。
7月4日晚7點10分,資陽區教育局接到上級命令,資江洪峰水位晚上9點將達44米以上。民主垸內的資江大堤旁,益陽市十四中還有780名寄宿生正在上課,情況危急。
7點15分,雨越下越大,資陽區教育局紀委書記鄧江華帶領3位機關干部蹲點,趕赴益陽市十四中。
學校教職工通過家校通平臺向家長發布信息,要求家長速來校將學生接回家,班主任通過班級微信群和QQ群,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系。
7點30分,家長們陸續來到學校。學生們已整理好行李,排隊等候在校門口。
“這位師傅,請你靠邊一點點,讓汽車先過去。”“行李太重了,來,我幫你抬一把。”“你的行李這么多,如果實在不行,一會我們送你回去吧。”鄧江華和十四中的教師一起,站在校門口指揮學生有序疏散。
8點20分,班主任開始排查每一間教室、寢室,查看是否有被遺漏的學生。
8點30分,教室里的燈次第關上,校園里一片寂靜。大家終于松了一口氣,780名學生全部安全交到家長手中。
7月4日下午,益陽市實驗小學校長王達接到上級電話,500余名抗洪搶險官兵將入駐學校。
“子弟兵在抗洪一線浴血奮戰,我們要盡最大的能力為他們提供方便。”學校雖已休課,但學校行政在第一時間趕回了學校。大家都覺得歉疚,因為無法給官兵們提供一張舒適的床,唯有將教室一間間打掃干凈,并細心地點上蚊香。
教師曹鋒接到電話時,她的兒子劉愷祺說:“媽媽,我跟你一起去,我上不了前線,就為解放軍叔叔做些小事。”
整整4個小時,母子倆和老師們一起,努力把教室的每一處都清掃得干干凈凈。
凌晨3點,520名官兵從抗洪搶險前線撤下,在教室里打好地鋪,入睡。
清晨6點,王達和區政府工作人員一起,為官兵們準備好早餐。6點半,解放軍官兵的起床號響起,戰士們迅速起床,把教室內外打掃干凈,再次奔赴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