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訊
中美高等學校數理基礎學科創新教育實踐研討會紀要
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和《物理與工程》編輯部聯合主辦的“中美高等學校數理基礎學科創新教育實踐研討會”,于2016年4月26日—27日在北京召開,并獲得圓滿成功.來自國內外70多所高校的教師代表共150余人參加了會議.
大會主要分為開幕式、主題報告和閉幕式3個時段.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首屆全球高等教育Minerva獎獲得者、美國光學學會副主席、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物理/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EricMazur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美國權威物理教育研究中心網站副總編、俄亥俄州立大學LinDING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王青教授,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馬世紅教授、機械工業出版社林松副社長等專家和領導.機械工業出版社基礎學科策劃部主任張金奎主持了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林松副社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
馬世紅教授、王青教授分別主持了27日全天的主題報告會.
大會圍繞“實踐”+“創新教育”主題進行.哈佛大學EricMazur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學LinDING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張萍教授、上海師范大學韓茂安教授、復旦大學樂永康教授分別為大會作了精彩的報告.
EricMazur教授所作報告的題目為“PeerInstruction”和“Gettingeverystudentreadyforeveryclass”.
在“PeerInstruction”的報告中,Mazur教授生動地講述了自己面對學生只注重死記硬背而不是理解教學內容的教學實際,通過深入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發現,問題的根源不在學生,而在于他自身,即作為教師的他,自己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但在此之前,他還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很不錯的教師.帶著這樣的思考,通過不斷實踐,他創立了“同伴教學法”.這一方法的核心是,通過使用專門設計的用于揭示學生錯誤概念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測試題,并借助計算機投票系統或選項卡片,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變傳統單一的講授為基于問題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在大班課堂教學中構建一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創新教學模式.今天,這一方法已經獲得了很大成功,使成千上萬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師和學生獲益.
在“Gettingeverystudentreadyforeveryclass”的報告中,Mazur教授介紹了自己使每一位學生為每一堂課做好準備的新方法.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課堂教學一直在從被動的說教向積極的課堂參與轉變,比較成功的做法是翻轉課堂,它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要做必要的準備,包括預習教材內容,或者看教學視頻.但它的問題是,沒有刻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EricMazur教授的新方法則是采用一個社會學習平臺——Perusal,通過將內在激勵因素與外在激勵因素相結合,使每一位學生為每一堂課做好準備.
(EricMazur教授的報告請查看鏈接:http://www.xuetangx.com/event/peerinstruction?spam=jxgycbs.)
LinDING教授作了題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學評價和問題設計策略”的報告,指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課堂小組討論,并介紹了為實現此目的而設計的系列概念問題.這些系列概念問題與學生響應系統相結合,用于實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傳統教學資料不同的是,這些系列概念問題被系統性地設計成單元,每一單元都有3~4個同形問題,這些問題表面上看不一樣,但實際上針對的都是同一個基本概念.同時,報告還介紹了系列概念問題的設計方法以及在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張萍教授的報告題目為“大學物理創新教育教學實踐”,主要內容是,基于國際上教學方法改革的先進經驗,借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我國高等教育實際,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用PI教學法改革大學物理課程,轉變原來的先教后學的教學結構,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改革.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多年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在物理概念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的思維、高水平的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
韓茂安教授作了題為“大學數學創新教育教學交流:問題主導的研究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的報告,介紹了他在實際教學中引入的“問題主導的研究式教學模式”,即對每次課,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課前預習,并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來初步理解課本內容,同時把課堂教學分為3個階段:首先安排學生進行自學和提問,教師當堂答疑;其次教師進行要點與難點講解;最后是師生互動.報告具體分析了這一教學模式的特點.此外,還介紹了由這種教學模式產生的一系列教學研究論文成果.
樂永康教授的報告題目為“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建模”.報告首先提出了在“如何在實驗教學中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實驗能力”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然后介紹了模型化思維方法及其在設計實驗、設備糾錯、分析結果等方面的作用,并舉例說明什么是物理建模,然后通過兩個案例詳述了如何訓練學生基于模型化思維來設計實驗和排查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機械工業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副社長韓效杰作了“高等學校數理基礎學科創新教育實踐聯盟(籌)”的工作說明,期望將來聯盟能為致力于教學的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創新教學方法、踐行新型教學方式的有效平臺.
與會老師反映:(1)本次大會的主題獨特、新穎,與時俱進,而且層次較高,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2)整個會議安排得緊湊、合理,內容豐富;(3)這次會議是學習國外先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又一次成功的嘗試,受益匪淺.
本次大會為研討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對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是一個非常圓滿和成功的大會,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最后,大會向來自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的專家們為大會的成功召開所做的努力和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遠道而來的國內外專家為大會作的精彩報告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向來自全國高校教學一線的教師對這次大會給予的熱情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向為本次會議付出辛勤勞動的所有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機械工業出版社《物理與工程》編輯部
2016年4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