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蕾
江蘇銀行南通分行計劃財務部
農村金融改革路徑反思與校正
黃蕾蕾
江蘇銀行南通分行計劃財務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農村經濟也不斷的發展和改革。農村金融的改革是我國農村改革中的重要工作,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農村金融經濟的改革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并且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慢慢的進行轉化。中國共產黨進行的第一次農村金融運動,在1921年拉開了帷幕,并且隨著中國共產黨的不斷強大,農村金融改革也在不斷的成長,經歷了歷史的洗禮和沉淀,已經走過了90多個年頭,并且對中國革命和國家的建立具有積極的作用。
農村;金融改革路徑;反思與校正;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從傳統的方式現在正向著市場化、商業化、利益化的方向轉變。實踐出真知,商業化的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發展的要求,但是和“三農”政策背道而馳,這種利益化的經濟無法滿足弄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并且其缺點已經完全暴露出來。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對我國建設和共產黨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并且在解決農民的生活問題、生產問題、農村的發展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對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進行分析,不僅僅需要對農村金融改革的理論進行提煉,而且還需要對農村金融改革工作進行深化。
1.改革的價值目標體系內部存在沖突
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價值目標。價值目標是根據農村金融的特殊性決定的。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具有不同的目標,但是商業化、利益化的模式與“三農”經濟有直接的沖突:一是社會價值目標和社會經濟目標相矛盾。站在金融企業的角度來看,商業化的股份制改革可以大大的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從社會和諧發展和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看。服務“三農”的方式是社會和諧發展,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商業化的股份制改革僅僅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大大的忽略的社會和諧發展的目標,使得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相矛盾。二是整體目標和局部目標相矛盾。站在金融行業的角度來看。農村金融機構的商業化股份制改革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并且也符合金融行業的發展,但是從長遠的經濟發展角度來看,這種商業化的股份制和農村金融體系、經濟體系之間的目標相矛盾,完全背離了城市和農村發展的整體性目標。
2.改革的價值目標與制度激勵之間存在沖突
地方政府想要更快的發展,因此有可能對資金的動向進行干預。農村信用合作社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在進行著合作制和股份制的斗爭,但是最終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還是偏向于商業化的股份制,將市場的需求作為主要目標。農村信用社在2003年將商業化的股份制改革作為試點工作,并且明確了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權利,統一由人民銀行將權利下放到地方政府,權利下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鼓勵地方政府參與到農村金融改革工作中去。之前,金融管理權利是有人民銀行統一進行管理,但是我國的農村信用社的網店比較多,資金不集中,中央政府難以管理,因此,需要地方政府積極的參與到管理中去,才能使得農村信用社順利的進行改革。此外,地方政府參與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希望將金融業擴大化,想要更多的去控制地方資源。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大力推動當地的金融行業的發展,積極的鼓勵農村進行信用宣傳。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雖然可以長期的進行發展,但是缺乏地方政府和單位的支持和鼓勵。所以,地方政府在服務“三農”方面缺乏動力。各個省份制定的小額貸款公司也屬于金融行業的一部分,其中關于服務“三農”的要求,由于資金和資源的限制,無法將其功效發揮出來。
1.基于內生機制為契合點的新時期農村金融改革方向
(1)不斷的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滿足農村金融貸款需求。目前,我國農村金融貸款表現出多樣化的需求,主體的變化、貸款用途的不同和生產模式的改變,都給農村金融貸款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農村金融貸款業務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需求,如果不對現有的農村金融市場做出分析和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那么勢必會使得資源浪費和出現配置效率下降的現象。通過不斷的開發新型的金融產品,及時的填補市場的空白,這樣才能大大的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這是當下農村金融機構的最佳選擇。農村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在進行創造、創新的時候,需要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和農村的具體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有針對性的設計金融產品。不同類型的企業在對資金的需求上都有不同的區別,并且對金融產品的期限、額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小額貸款、物品抵押等模式都無法與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相一致。農村新型的企業在開始進行投資時,投入的資金量比較大,因此,需要的資金額度進行比較大,而且資金期限長。所以,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開發和設計出對應的金融產品。
(2)加快農村支付結算體系基礎設施建設,滿足農村對現代化支付工具的需求。正常的支付結算體系,可以對資金結算秩序進行規范化,減少現金結算的頻率,從而大大降低了支付的風險,促進了經濟市場貨比的流通和交易,使得農村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強。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金融機構現有的支付方式、費用結算手段、支付工具和基礎設施等都落后于當今社會,尤其是在經濟發展速度快點的地方。因此,需要對農村支付結算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積極的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向現有的金融支付結算系統中融入,并且將城市支付結算系統逐漸的向農村范圍進行延伸;其次,國家需要加強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入,積極的促進城鎮支付結算系統和農村金融系統兩者進行對著,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支付結算的業務,從而大大的滿足農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最后,地方政府需要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農村金融支付結算系統的使用率。
(3)拓展多元化支農投入渠道。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資金短缺。因此,如果對資金的渠道進行拓寬,借助多元化的方式來引入資金,這是地方政府和地方人民需要迫切解決的事情。第一,政府需要對農村經濟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將農村資金配置的效率發揮到最大化。國家資金用于農村經濟發展主要是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進行大量的投入,并且鎖著農村生產模式的不斷變化,對其投入的資金量越來越大。第二,地方政府需要對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進行積極的引導,鼓勵農民都借助這種方式來籌集資金。對現有的金融貸款機構進行創新,才能不斷的推動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規模,充分的讓農村金融機構在經濟市場進行定位。第三,地方政府應該給農村金融機構建立良好的平臺,將社會的資金引入農村金融機構中。僅僅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已經無法滿足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也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借助市場機制,從多方面來引入資金。
2.培育新型農村合作金融,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距今,合作金融已經有超過100年的發展歷史,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體,并合作的金融組織成為世界各個國家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實踐證明,合作金融打破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解決了農村金融機構無法滿足資金的難題。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方向;2015年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的請示》已經獲得了國務院相關部門的批準,山東省成為我國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的第一個試點省份。國務院批準的《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的請示》重指出,開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工作的意義是為了更加的提高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村的發展和新農村的建設,為服務“三農”提供最前沿的金融服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從傳統的方式現在正向著市場化、商業化、利益化的方向轉變。隨著中國共產黨的不斷強大,農村金融改革也在不斷的成長,經歷了歷史的洗禮和沉淀,并且對中國革命和國家的建立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對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進行分析,不僅僅需要對農村金融改革的理論進行提煉,而且還需要對農村金融改革工作進行深化。
[1]宗杰,矯江.我國農村金融供求失衡原因及對策探討[J].理論探討,2014,(04):78-80.
[2]周孟亮,李俊.“適應性”農村金融改革與民間資本突圍[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49-51.
[3]任國強,劉剛,桂玉帥.中國農村金融組織創新研究評述[J].經濟問題探索,2012,(03):61-63.
黃蕾蕾(1986-),女,漢族,江蘇銀行南通分行計劃財務部,管理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