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晨
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
基于金融效率視角的我國農村新型金融組織發展與創新
袁 晨
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
伴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不斷深入與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出現明顯的金融服務供求失調問題,站在金融效率的角度上對農村金融效率的發展狀況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當前影響國內農村金融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此,結合目前國內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具有創新性和發展性的應對策略,不斷創新我國新農村金融體系與方式,增強新型金融業務與產品,從而不斷完善農村金融效率,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綜合質量與水平。
農村金融;金融效率;金融創新
近年來我國愈來愈重視農村經濟發展,積極推行新農村建設,極大“三農”惠民政策,而農村金融在改革過程中也獲得較好的發展成果,農村信貸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與機制也得到了快速不斷完善。當前來說國內農村金融市場資源需求不斷提高,資源供給也發生了較大改變,組織機構服務網點更加普及,而實際上農村金融改革還是存在著民眾貸款難等問題,金融服務市場上的資源供給量相對于需求量來說較小,難以滿足當前農村發展的資金需求。目前農村金融資源市場中農村民眾或者企業單位所剩余的資金投資渠道相對較少,并且無法結合自身需求和實際狀況選擇合適的投資品種,其中大部分剩余資金都通過銀行存款方式進行存儲,這對于資金流動與增值產生很大的影響。受到分業金融制度的影響,大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為了謀取利益竟然忽略了自身作用與基本工能。農村在經濟條件與發展條件上相對于城市來說較差,社會上大量資金都向城市涌進,從而形成“虹吸現象”,我國農村資源總體上來說供給效率極其低下,再加上實際供給量無法滿足需求,對農村金融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地區農民群眾與鄉鎮企業單位在實際貸款申請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受到信貸額度低與利率成本高以及資金用途單一等方面的影響。再加上農村缺少大量的金融機構網點,當農民民眾缺乏資金時通常會選擇向親友借貸,而這種形式因為沒有受到法律保護,所以無法控制資金風險,嚴重影響著農村金融與社會穩定發展。
1.遵循中央一號文件的指導,切實解決金融組織存在的問題
一是明確新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發展目標和方向,執行社員管轄制度,不斷規范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運行;二是積極鼓勵新農村建立起更多的金融組織機構試行網點,推動著新農村資金互助社的快速發展,加強農村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對于新農村資金互助社快速發展的高度重視,并促進農村資金互助社的迅速發展,從而提升我國社會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三是農村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遵循中央一號文件的指導,切實解決金融組織機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結合農村與農業發展的基本狀況來推進農村第一、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2.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來培養出合適的基層金融人才
當前來說我國農村金融組織機構普遍存在著缺少基層工作人員的現象,這對于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快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應當以前瞻性眼前看待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發展,根據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來培養出更多合適的專業型基層人才。一是加強對農村金融組織機構基層人員專業技能知識與綜合素養的培訓,全面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此外地區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與審批管理部門應當嚴格監督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效果。二是伴隨著農業產業與新型技術的快速發展,應不斷提高農民工的專業技能與素養以迎合時代發展根本需求,并將基層人才的基本需求融入到農民工實踐操作培訓中。
3.構建切實可行的運營機制,促進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穩定發展
一是不斷創造出良好的金融組織機構運營條件,規范化組織運行管理制度與經營流程以及退出制度等。建立健全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管理制度與章程,完善各項財務管理規則與分配規則以及獎懲規則等多方面內部管理規則;二是構建切實可行的金融資金借貸運營機制,全面提升農村借貸資金的綜合利用率,并有效降低生活性資金借貸,合理安排金融借貸資金并明確借貸資金的實際用途,從而推動著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穩定發展。
站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只有不斷創新金融業務與金融產品才能夠全面提高金融效率。此外還應當創新金融管理制度與金融機制,從而實現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減少金融產品成本。
1.不斷革新農村金融業務與產品,提高金融組織機構效率
不斷革新農村金融業務與產品,提高農村金融組織機構效率。結合當前農村發展的實際狀況與基本特點,創新出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業務與產品。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一是結合當前地區農村民眾對于金融業務與產品的需求來進行金融產品設計,這樣才能有效開拓農村金融市場,不斷豐富金融業務形式與金融產品,并拓寬地區農村民眾金融項目投資的主要途徑。二是開發出新型的金融業務支付結算技術,增加自動存款機以及現代支付工具的設置網點,給予農村民眾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務。此外還可以設置手機銀行與網上銀行以及電話銀行等多種銀行服務,從而提高支付結算服務水平。三是構建農村保險組織機構的過程中應當堅持以“三農”服務作為市場發展的基本定位,從而增強潛在風險的保障能力。同時還可以開發出與“三農”發展相協調的保險產品與業務,開拓保險參與范圍與額度,從而滿足更多農民群眾的需求。開發出形式多樣與便捷的支付工具以及保險機構能夠提升農村民眾的回收利益,并促進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迅速發展。
2.全面革新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管理制度,促使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快速發展
一是全面革新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產權管理制度,從而促使著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創新發展。不同地區農村信用社應當加強金融機構產權制度創新改革,并分析當前農村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結合其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潛在問題,不斷提升風險保障能力與綜合服務質量。同時還要確保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產權自主權與決策權,提升金融服務機構的服務意識,并實現農村金融組織機構資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全面革新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服務組織機構,提升金融組織機構服務水平,建立村鎮銀行與小額貸款組織機構,使得農村金融組織機構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不斷優化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結構與布局,提高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提升各地區農村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綜合效率;三是全面革新各地區信用管理制度,創造出良好的農村信用氛圍與環境,并建立起信用跟蹤管理體系和制度。開發出各種新型的信用業務和信用工具,并對農村信用村與信用戶進行綜合考核評定,避免出現各種風險。不斷規范農村民眾交易行為,避免出現思想道德風險,構建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信用管理體系與制度,提升各地區農村農民信用意識與風險意識,營造出更好的農村信用環境,從而推動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
3.改革農村貸款抵押和擔保形式,全面執行“三權”抵押融資方式
當前來說影響著農村金融組織機構改革的因素還包含有農村貸款抵押與擔保問題,因此在改革創新過程中應當加強對抵押與擔保問題的重視,不斷創新出適合農村發展的貸款抵押與擔保形式,積極建立起融資擔保機構與農村互助擔保機構,同時還應當結合農村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和需求,不斷加大農村信用額度以及融資范圍,讓農村合作社充當著總體擔保的角色,同時還要嚴格審查貸款農民提供的各項資料。不但能有效減少農村金融組織機構放貸的實際工作量,而且還能減少貸款抵押風險,對于提升農村金融信貸服務質量有著重大意義。目前來說農村居民與鄉鎮企業在貸款過程中可能缺少必要擔保品,因此應結合農村民眾的基本狀況來不斷創新擔保方式,拓寬農村抵押擔保的實際范圍,并積極發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與林權抵押以及房屋抵押等三種創新抵押形式,也稱為“三權”抵押融資形式,讓農村居民與鄉鎮企業貸款更加便捷。但是由于當前許多農村金融組織機構不愿以農村土地與房屋抵押形式來給予農民融資資金,因此應當構建農村土地與房屋抵押風險補償體系與制度,若金融組織機構在“三權”抵押融資過程中產生經濟損失,則給予一定的補償。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金融中介服務機制,保障著農民民眾與金融機構的基本權益。
當前來說我國金融資金與社會人均收入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社會人均收入與金融資金呈正比例關系,金融資金投入力度直接影響著農村經濟發展。隨著各地區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建立健全農村金融組織機構對于農村發展起著重要影響。因此應當要改革創新農村金融組織運營結構與模式,保障農業生產主體的合法權益,減少金融風險,構建良好的農村金融服務管理平臺,并不斷完善農村金融組織機構服務體系與機制,推進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
[1]周孟亮,王琛. 普惠金融與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的目標重構[J].農村經濟,2014,(10):54-59.
[2]秦偉新,王偉. 社會組織視角下我國農村政策性金融發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4,(10):63-66.
袁晨(1986.07-),女,漢族,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職稱無,管理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