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梅
天津農學院社會科學部
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究
蘇紅梅
天津農學院社會科學部
作為對大學生德育素質進行考察育人的重要手段,大學生實踐已經越來越出現在高校之中,并且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和支持。然而,根據目前的發展現狀,現在的大學生社會實踐還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于人才提出的要求,不能滿足于目前的發展。下文就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內容等部分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大學生;社會實踐;問題;對策
作為高等教育階段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通過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在空余時間進行的服務社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為國家培養全能型人才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極大的促進了目前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進程。
1.實踐課題與所學專業對口性差。大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過程中,除了要充分了解國情,更應該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要積極在社會實踐中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書本理論知識發揮當代大學生的優點,突出自己在時間過程中的價值,為社會發展做貢獻,彰顯自己的價值。然而,有些參與社會實踐的組織者在選擇實踐題目過程中,過于追求這個課題為自身帶來的名譽和利益等,忽視課題與自身專業的對口程度,浪費社會實踐的機會,是一種教育培養過程中的失敗。
2.實踐活動組織形式單一。社會實踐的宗旨是學生深入社會進行了解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單一的高校的某個專業這些微薄的力量無法進行一次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并且能夠對社會經濟產生一定推動作用的實踐。大學高校在一定意義上擁有巨大的優勢資源,人才和科技等。各大高校之間的溝通協作和專業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更好的使整個實踐服務于社會,最大的價值。
3.實踐活動程序不規范。各大高校在進行社會實踐開始時大多發出一系列的指令性號召和印發通知對同學們進行告知。學生僅僅憑借一張介紹信無法確定實踐的目的、對象等關鍵因素,在花費大量時間金錢之后仍然一頭霧水,不知所措。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學校實現指定了計劃,但是由于師資力量不到位,致使學生得不到老師的指導,不能夠順利進行實踐。
4.實踐考評體系不科學。根據目前各大高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后的考評手法來看,大多是按照學生自己寫的論文來審核,沒有具體規范嚴謹的體系來進行評價。個別單位甚至草草總結了事,只關注實踐的結果和所取得的成績,對于實踐的過程則毫不關心,只是進行粗略的評選,這些舉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實踐的開展,同時打擊了學生們的積極性。
5.社會實踐活動經費短缺。由于大學生社會實踐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外出實踐所需要學生承擔的食宿費用等成本都遠遠高于他們在校的費用,并且實踐過程時間較長,這對于本來就沒有收入的學生來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盡管每年高校都會對社會實踐的活動進行一定款項的資助,但是,參與活動的人數多,時間長,資助少,并不能為學生的實踐產生多么巨大的幫助。因此,學生的經濟負擔成為限制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1.高校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人員沒有能夠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需求提出適合本校學生的實踐策劃方案。在進行策劃過程前,與合作實踐單位沒有進行完善的交涉工作,學生活動形式不豐富,內容枯燥,不能夠為合作單位提供幫助反而制造麻煩,帶了一系列的問題,使得合作單位逐年對參加實踐的學生好感度下降。
2.各級領導不能著眼于當前我國的政策形式,不能夠深入貫徹從全局考慮,充分認識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避免對經濟利益的過多參考性。同時家長作為學生的主要支持者,應在對孩子體會勞動強度大和具有安全問題的工作時提供足夠的支持和理解,不能夠過分嬌慣,使孩子喪失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3.從學生自身角度來看,近幾年受到來自社會和網絡方面的巨大沖擊影響,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正逐年下降,每年申請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人數不斷下降,學生過度的依賴網絡帶來的便捷而不愿意參與社會實踐。
1.加強高校宣傳力度和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認知。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者,高校管理人員首先要引起重視,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是高等教育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存在。安排實踐時要深入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認識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明確自己在組織過程中的任務及責任,為學生制定安全周密嚴謹的社會實踐活動章程。
2.拓展實踐形式,建立合作單位。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綜合考量,豐富組織形式,根據本校及專業學生特點,制定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活動安排,然后根據本次社會實踐的目的在周密部署活動的內容等因素。同時,由于社會實踐具有長期性、連續性的特點,因此,高校在進行合作單位的選擇上應考慮能夠長期合作的單位,建立實踐基地。通過這種合作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贏。
作為青少年應致力于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學校可以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所獲得的效果是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通過課本知識獲得的,因此,應正確面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出現的問題并積極應對,及時總結時間中的經驗,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培養自己成為高級人才,為社會做出貢獻。
[1]馬慶林.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價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4):33-34
[2]徐振祥.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結構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4,4(3):210-212
[3]程榮超.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