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區域協調發展視角下黔東南州州域城鎮體系規劃策略
劉 娟
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在貴州省東南部區域為黔東南州,此地城鎮化發展水平處在非常落后的一個狀態之下。接下來,文章針對黔東南州城鎮體系的空間分布情況、功能結構做出了系統性的優化,以促使城市綜合競爭力得到顯著性的提高,達到區域資源的整合與科學性協調,實現地區的跨越式發展。
區域協調;城鎮體系規劃;策略;黔東南州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居于貴州省的東南部位置,東部鄰近湖南省的懷化,西部連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柳州、河池地區互相連接,北部抵達遵義市與銅仁市。黔東南州內部的自然資源、旅游文化資源十分富足,州內部包含很多的國家級、省級的風景名勝區域、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及各種各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貴州省東大門的黔東南州,目前包含了:貴州、滬昆高速公路,320/321國道、湘黔鐵路與株六鐵路復線都穿過此地。除此之外,伴隨著貴廣高速鐵路與州內其他高速公訴建成通車,黔東南州交通所具備的顯著優勢變得更為顯著。
2.1綜合評價
黔東南州目前包含了1所城市15個縣,站在城鎮的分布現狀角度進行分析:西部與北部地區城市分布是比較集中的,其中,南部與東部地區分布的比較稀疏。黔東南州府凱里市位于該地區的西部,是整個貴州省東部非常重要的城市中心。
2.1.1區位優勢
黔東南州鄰近湖南省與廣西省,是整個貴州省的“東大門”,位于珠三角經濟區、長株潭經濟區域黔中經濟區的輻射區域,作為貴州省東部經濟的關鍵中心地域,是貴州省與周邊沿海產業相互連接的橋頭堡。
2.1.2交通優勢
黔東南州作為貴州省與東部、西部地區互相連接的重要地區,是交通布局的戰略位置。伴隨著夏蓉高速公路的正式開通與貴廣高速鐵路的正式建成通車,黔東南州逐漸演變為貴州省東部交通的中心樞紐。由整個城市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基礎設施給黔東南州城市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極大程度的影響。從目前各城市與縣鄉的具體現狀來看,交通情況對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由目前各城市、縣鄉的基本狀況來看,交通給黔東南州城鎮的協調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本州北部地區在凱里市的覆蓋范圍當中,南部與市中心距離比較遠,為此,屬于獨立的一片區域。
2.1.3資源優勢
黔東南州的資源是非常有獨特之處的,屬于我國全國范圍的28個重點林區之一,是貴州省最為關鍵的林材生產基地。州有著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包括了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個省級風景區,各自占到國家級與省級風景區的17%和15%的比重,有收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侗族大歌等多項遺產,遺產數量非常大,可以說占據了全國地州市首位。
2.1.4經濟社會與產業發展
由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最近幾年,黔東南州發展狀態是比較好的,可是,從目前的總體狀況來看,各地區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差距。黔東南州主要以種植業與畜牧業為主,三產重點發展旅游業、旅游服務業及現代化服務業。二產開始具有了明顯的區域化、區別化的明顯特點。除傳統農副食品加工與旅游商品加工的基礎上,木材與建材的加工產業大體上在清水江流域分布,在臺江、劍河區域有民族制造業的分布,鎮遠、天柱區域與黃平、丹寨區域有礦產資源加工產業的分布。
2.1.5城鎮發展不平衡
黔東南州城鎮密度在整個貴州省東部地區水平是非常高的,可是,州府凱里市的城市占據首要位置,城市發展過程中并不平衡,各個縣的發展狀況并不好,除凱里市以外,僅包含黃平、榕江、黎平、天柱、鎮遠發展具有一定的規模。
2.2發展問題
黔東南州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本地區地勢狀況的影響,交通動脈主要以放射狀的狀態分布,但是,其內部交通聯系等級過低,比較疏松,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依然處在較低的一種狀態下。各產業發展仍然處在最初的發展階段,很多城鎮的聚集性能并不強,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總體上城鎮化發展水平過低,城市的綜合競爭力較差。
3.1城鎮結構
黔東南州誠征結構系統會逐漸形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點城鎮-一般城鎮5大基礎層次,通過各層次的相互協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黔東南州城鎮的共同發展。
3.2協調發展模式
黔東南州城鎮協調發展模式并非是單一的城市優化模式,是在探索一種與黔東南州城鎮組群相協調的發展模式。以黔東南州的目前分布及發展狀況來看,城鎮組群的不斷發展是將中心輻射圈層模式、帶狀發展模式及多心協作模式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3.3空間分布結構
規劃形式將以“一核、兩級、三群、三軸”為中心的州城城鎮空間布局模式。是將凱里核心區域作為州區域發展的中心,黔東、黎平、作為區域發展的二級核心地區。大力培育凱里、黔東、黎從榕三大城市組群,以先進的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通道為依托,逐漸發展成△型的城鎮發展軸,同時將次級區域城鄉協作發展作為基礎,促使州區域城鄉統籌發展的順利實現。
3.4等級規模結構
對州區域城鎮的規劃是將州區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縣區域中心城市、中心鎮及一般鎮五大級別,在城鎮規模發展的過程當中,挑選某些城鎮作為發展的主要區域,以促使其現有級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與此同時,實施撤鄉建鎮措施,以增加目前城鎮系統在等級結構與空間布局結構中的薄弱區域。
3.5交通設施共享策略
在目前綜合交通一體化推進城鎮組群協調發展的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逐漸促使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無縫鏈接的順利實現。
黔東南州城鎮體系區域協調發展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循環過程,以促使各區域在發展的過程中聯系更加緊密,明確分工,在縮小區域間社會經濟發展差距的過程中,實現均衡性共同發展。這一發展過程不但會遭受到來自區域層面內力的影響,并且會受到來自各地區政府部門的外部推動力量。與此同時,需要重視市場機制在發展過程中起到的推動型作用,所以,城鎮體系協調發展的過程當中必然會出現多主體、多層面、多種經濟關系與多目標共同實現的現實狀況。
[1]鄒軍,張京祥.城鎮體系規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2]孫久文.城鄉協調與區域協調的中國城鎮化道路初探[J].城市發展研究,2013(5):99-100.
[3]易斌,瞿國方.我國城鎮體系規劃與研究的發展歷程/現實困境和展望[J].規劃師,2013(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