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
?
AA制
□凌鼎年
市攝影家協會換屆,原攝影家協會主席丁一夫因年近70,讓賢退下。眾望所歸的新主席是艾一平。艾一平系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財大氣粗,竟是滿票,大家都投他票,什么意思你懂的。
原攝影家協會主席丁一夫的告別演說很真誠,他說:相信在新主席艾一平的帶領下,新人新氣象,更上一層樓。
所有的會員也都是這樣盼望的。
攝影家協會與其他協會有所不同,呆在家里是不可能拍攝出好作品的。想要拍出優秀之作、精彩之作、獲獎作品,采風是少不了的。
在丁一夫當主席的二十多年里,他每年組織兩次采風,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每次20個人左右,即兩桌。所有費用都是他去解決的。他曾任財政局副局長,在官場與企業界人脈關系廣,更何況他是市里最有成績的老攝影家,獲過全國獎,可說是大名鼎鼎,他好意思開口,別人就不好意思回絕。雖然對他來說,每年的弄錢,壓力也不小,但在其位,不能不謀其政啊。
因為是免費采風,誰不想去,如果擺不平就會鬧矛盾,有意見。
丁一夫堅持一條原則,采風屬獎勵。他定出規矩:凡上一年創作有成績的才有資格輪到采風,譬如你出版了攝影集,你攝影作品入選攝影展,獲了獎,刊登在報刊上了,做了某雜志的封面等等,所謂烏龜摜石頭——硬碰硬。
所有的攝影家協會的會員都在想,新主席艾一平的上市公司圈了好幾個億的錢,一年兩次采風,對他來說九牛一毛,毛毛雨啦。
春節一過,地氣轉暖,進入踏春季節。攝影家協會的采風通知也通過手機群發,到了每一位會員的手機上,大意是說:今后不定期采風,誰有理想的采訪地點,可提出申請,由攝影家協會審定,再牽頭組織,改為小部隊行動,避免以前大呼隆行動,拍攝的作品雷同、撞車。
看短信的都點頭稱是。但再往下看就不淡定了。說是:我們攝影家協會也舉雙手贊成“習八條”,從今年開始,凡采風,一律采取AA制,望各位會員理解,支持。
當場就有人罵街了?!拔摇痢痢恋陌飨?!葛朗臺轉世?!?/p>
有人憤憤不平地說:“這姓艾的,騙了我們選票,上位了,就過河拆橋,不是個東西!”
好在艾一平有心理準備,一笑了之。
有人批評,必有人說好。那些原本輪不上采風的很是高興,認為新主席這個改革改得好,爭先恐后報了名。
原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阿榮很懊悔給艾一平投了一票,早知他如此不上路,打死都不投他票。以前,每年1—2次免費采風有保證的,現在可好,要自己掏腰包了,想想有些肉痛,他就沒有報名。
結果,艾一平人主席組織的頭一次采風,基本上是以前輪不到公費采風的會員。艾一平親自帶隊,采訪過程就不贅述了。采風結束,艾一平采購了一批土特產,每人一包,因是意外饋贈,竟皆大歡喜,沒有不說艾主席善解人意的。
不久,參加這次采風的一位會員的攝影作品竟用作了外地一本雜志的封面,另一位會員的作品入選了“國際攝影雙年展”……
聽到這些,阿榮再一次懊悔了,他想:如果我去了,說不定這些成績就是我的了,論技術,論拍攝經驗,怎么說自己也在他們之上啊。
秋天的時候,艾一平又一次組織采風,這次,阿榮帶頭報了名,交了錢,那些原本還在觀望的,也都陸陸續續報名參加了采風。因為報名的大大超過了預期,艾一平只好先報先去。緊接著,他又策劃了去印度采風,沒有想到報名的還是很踴躍。
印度采風回來,艾一平策劃了一個“印度風情攝影作品匯報展”,為了這次展出,艾一平自己掏兜編印了一本《印度風情攝影作品選》。在大部分市民的眼力,印度是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家,去過印度的實在不多,了解印度的更少。來看的觀眾絡繹不絕,看了攝影展,都說大飽眼福,不虛此行,可以說攝影展很轟動很成功。
阿榮拍攝的《月光下的泰姬陵》,美得醉人,用作了《印度風情攝影作品選》的封面。市報找到艾一平,說愿意提供一個整版發表其中的精彩之作,結果丁一夫拍攝的《印度神?!?,艾一平拍攝的《老德里街市》,理事小蕙拍攝的《甘地墓前的中國人》,秘書長輝輝拍攝的《紅堡落日》等十來張照片刊登在了報上,影響極大。最讓攝影家開心的是,市委宣傳部、文明辦看了攝影展,提出放大、精印一批印度風情藝術照,將作為今年的讀書節獎品。
阿榮感慨地說:“采風AA制是個好辦法,誰也不欠誰的情。主辦者也相對輕松些?!?/p>
丁一夫拍拍艾一平的肩說:“老弟啊,我服了你。也明白了你的公司為什么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