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玲
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從人民幣匯率之爭看中美關系
謝秀玲
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金融時代下,政治與經濟雙軌式互動發展的中美新關系,針對人民幣匯率這一問題,逐漸被政治化,本文結合21世紀中美之間幾次大規模的人民幣匯率之爭以及基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星巴克指數”對人民幣匯率的評估,再簡要討論中美關系發展過程,最后得出結論。
人民幣匯率之爭;中美關系
2011年中美之間關于人民幣的匯率之爭再次風起云涌,美國當地時間10月11日,國會參議員以63票贊成、35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此項法案的主要內容是要求美國政府對“匯率被低估”的主要貿易伙伴征收性關稅。有人分析認為美國此舉主要是針對中國,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將人民幣匯率問題置于風口浪尖。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就不時被提到國際層面討論,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每次對人民幣的攻擊都是以經濟目的為借口,但隱藏的政治內涵有待我們仔細考察,這又如何維持中美敏感關系呢?
在中美雙邊關系中,人民幣匯率一直是一個敏感而重要的議題。美國認為,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蓄意低估人民幣匯率水平,為中國企業謀求在國際貿易的競爭優勢。只有逼迫人民幣匯率進行市場化改革,采取浮動匯率制度,才能根本上改變中美雙邊貿易失衡問題。但中國認為,中美雙邊貿易與人民幣匯率無聯系,金融時代下以美元作為本位貨幣,國際范圍內所有進出口都以美元進行結算,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是中國追求穩定的對外貿易的必然選擇。
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逐步恢復,但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同時,美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引發一系列政治騷動。奧巴馬總統指出,欲解決就業問題,要努力擴大出口。作為美國對外貿易最大進口國,中國再一次被期望讓人民幣升值。2010年9月,《公平貿易貨幣匯率改革法案》在美獲得通過,認為人民幣匯率機制違反WTO相關規定。于是,在眾多壓力下,中國恢復浮動人民幣匯率制度。
根據一價定律和購買力平價理論,1986年英國的《經濟學人》雜志首次運用“巨無霸漢堡包指數”。這個指數用在不同國家銷售的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包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數來判斷各個國家的貨幣匯率是否居于一個正確的水平。當然,這個指數也是美國指控中國人民幣匯率不合理的理論基礎。根據“巨無霸漢堡包指數”,美國經濟學家發現,2013年7月一個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的售價是4.56美元,按照6.3的匯率,其在中國售價應是28.7元,約29元,而實際售價只有17元,根據這一個售價,美元與人民幣之間匯率應是1:3.5,而不是現在1:6.3。隨著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店星巴克不斷增多,《經濟學人》雜志發現“巨無霸漢堡包指數”同時適用于星巴克“拿鐵咖啡”指數。根據這一指標,每一個國家貨幣購買力可以用一杯拿鐵的美元價格來反映。如果一個國家一杯拿鐵的成本低于另一個國家,表明該國的貨幣價值被低估。星巴克指數則正好相反,它幾乎全部使用進口材料,而且主攻的也是高端市場,對比之下,星巴克指數更能反映真實的匯率水平。若此,美國的制造商們就沒有任何理由來抱怨人民幣的匯率問題了。
21世紀,經濟因素在中美關系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上升,使雙邊關系有向政治經濟化、經濟政治化的發展趨勢。
(一)中美關系博弈---“復合相互依賴”
從現階段中美關系看出,經濟因素成為影響中美關系的重要因素,中美之間的政治進程不僅越來越具有相互依賴的特征,而且在經濟全球化中,一方面美國對求全經濟的倚重,另一方面是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加大。中美兩國經濟在全球的層面緊緊聯結一起,這種“復合相互依賴”重新塑造中美兩國關系。而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下,大國的匯率制度是最高的國家競爭力的較量,它既是國家的價值,也反映一國的綜合實力。人民幣匯率之爭實質就是要建立兩國紙幣比價的規則:要客觀合理地評估兩國的經濟體系和經濟增長能力。
(二)中美人民幣之爭---以中美戰略對話為例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是中美兩國經濟領域的最高對話,這由美國提出,中國同意,再經雙方磋商。這一機制主要就雙方都感興趣的雙邊和全球戰略性經濟問題進行交流探討,這一經濟對話使中美關系有穩定的發展。
第一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點是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美國財政部發表了《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中心仍是逼迫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國考慮國際經濟體系的風險,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調人民幣匯率不是造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國對華出口管制,遏制國內日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美國經濟在次貸危機中顯示更加低迷,為了轉移自身損失,大量印鈔票,向國外疏散通貨膨脹壓力,并與中國商討如何解決問題。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金融危機后,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能否在奧巴馬政府下得以延續,兩國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如何進一步合作。
歷屆的戰略經濟對話,幾乎都是圍繞人民幣匯率機制,美國每一次都提出要求中國加快人民幣改革步伐,每一次對話前,人民幣皆是強勁升值。自從中美關系正常化以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促進中美兩國構建穩定的雙邊關系、增進“戰略互信”、拓展雙邊關系發展空間,推動兩國不斷擴展交流領域和范疇,使得中美關系的發展有穩定的機制保障,并且促進兩國經濟發展。中美人民幣匯率之爭,反映了中美兩國各自關注本國的當前利益,雙方共同的把經濟利益作為發展兩國關系的戰略目標。因此,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已然成為維持中美“正常”性質的關系的關鍵點。
中美人民幣匯率之爭正體現了經濟全球化下兩國的戰略、利益的沖突,影響兩國關系。對于中國,盡管按照自己步伐推動人民幣匯率機制發展,但迫于美國和國際多方壓力,加快了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步伐。中美兩國仍以本國政治利益為核心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上相互依賴,互利共贏的雙邊關系。
[1] 張穎. 從星巴克、麥當勞看中美經濟學家的互相無視[J]. 中國經濟周刊:熱點觀察,2013-10-28
[2] 許俐. 從人民幣匯率之爭透視金融化時代下的中美關系[J]. 暨南大學,2009-06-01
[3] 趙真睿. 淺析中美人民幣匯率之爭[J]. 中國證券期貨:金融天地,2012-06-25
[4] 于淼. 中美匯率之爭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 吉林大學,2012-04-01
[5] 白雪. 人民幣匯率與中美關系[J]. 復旦大學,2009-04-09
謝秀玲(1995–)女,漢族,廣東珠海,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3級本科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