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
我國區域合作平臺建設問題研究——以六盤水為例
張 坤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日趨完善的今天,區域之間的合作已經成為地區發展的基礎,區域合作平臺的建設也在區域合作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前景越來越廣闊。本文選取六盤水市為例,運用區域合作理論,探討區域合作平臺在促進地區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區域合作平臺的建設以及發展問題,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和建議,對我國其他地區區域合作平臺的建設具有參考意見。
區域合作;平臺建設;六盤水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步深入和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城市外向型經濟規模日益擴大,以地級市為中心的外向型經濟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全球經濟發展經驗表明,一個地區的經濟外向經濟規模越大,該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越快。我國西部地區的地級市經濟不僅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而且與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地級市經濟也存在較大差距。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大力發展地級市的外向型經濟是西部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各級地區都在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
六盤水地處川黔滇桂四省結合部,是區域性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城市,生態旅游城市,西南地區重要的煤炭鋼鐵工業基地,素有“貴州屋脊”、“中國涼都”、“西南煤都”、“四省立交橋”之稱。六盤水前些年的高速發展如今似乎速度有點放慢,進行區域合作的必要性也越來越迫在眉睫,合作平臺的建設必將給六盤水的發展帶來一次新的沖擊。
1、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堅持協同創新、自主創新共同發力,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為依托,以項目為載體,強化科技創新平臺的支撐作用。推進省級開發區與中關村貴陽科技園開展合作,加快引進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提高引進消化再創新能力。積極引進省內外重點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在我市建立分支研發機構,支持六盤水師范學院、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加強重點學科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建設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等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大力發展科技銀行、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平臺,做大創業投資規模,積極引導金融資本和民間資金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2、提升重點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堅持科技進步與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緊密結合,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加速成果轉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持構建產學研聯盟,建設一批省級、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大力開發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力爭在礦產資源精深加工、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基因工程、生物醫藥、特色食品、花卉產業等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技術,促進資源就地轉化和綜合利用,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3、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科技人才引進機制。有針對性引進一批熟悉金融投資、煤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循環經濟、招商引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農業產業化、城鄉規劃、項目管理和煤礦安全監管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加強與先進發達地區的人才培養引進合作,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學校校長、醫院院長、科研院所所長和學科帶頭人。
4、大力提升區域合作水平。重點加強與省會城市貴陽、對口幫扶城市大連和其他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著力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園區建設等領域提高合作水平。大力推進與“川滇黔十二市州合作與發展峰會”成員各方、省內市州、貴安新區等的合作,擴大在交通、產業、商貿、生態、旅游等領域的合作,突破行政區劃割裂,提升區域之間人流、物流、商務流、信息流的流量與流速,形成輻射力、協同力和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板塊經濟。加快融入黔中、滇中、成渝、長株潭和北部灣經濟區,全面對接珠三角、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提升區域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5、加快建設對外開放平臺。堅持以經濟開發區為重點,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創新體制機制和開發模式,探索建立區域合作平臺扶持政策、獎勵制度和利益共建共享、收益分成機制。加快推進六盤水海關、檢驗檢疫機構建設,積極創造條件申建“無水港”,建設加工貿易承接地、出口基地和自由貿易園區。
6、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水平和創新園區招商模式。完善招商引資項目考核辦法,重點考核項目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開工率和投產達產率。圍繞龍頭項目,打造產業集群,實施平臺招商;探索以項目引投資、以投資帶項目、以技術換項目和以項目建設配比科技、旅游、商業、工業地產開發等組合方式,實施整合要素配比招商。
7、完善園區建營方式。鼓勵各縣區、高新區、經開區、工業區按照全市一盤棋理念,合作建設加工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專業園區,統籌開展招商引資,并將不能在本區域建設的項目引入到其他區域的專業園區落地建設。充分利用經開區建設用地較為充足、設施配套較為完善的優勢條件,重點支持引入符合條件的項目在經開區落地建設。
8、建立準入退出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區域經濟合作項目開工前,引資方與項目落地區域共同成立項目推進服務組,實行全程服務,幫助投資者完成選址、注冊等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后,實行引資方與項目落地區域共同服務,實現的區本級稅收留成部分引資方與項目落地區域原則上按比例分成,也可由雙方協商確定分成比例。
[1]趙運林.發展外向型經濟應注重“引”“管”并舉[J].湖湘論壇, 2009(4)
[2]宋陽.貴州省經濟結構調整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0 年第1期.
[3]戚文海.轉型時期的俄羅斯科技戰略[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2.
[4]方華.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及前景[J].現代國際關系,2010(11).
[5]龔克瑜.區域經濟合作的難點和解決思路[J].太平洋學報,2011(10).
張坤,1989年5月,男,漢族,籍貫河南濮陽,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