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霖九州鎮政府
?
鄉鎮經濟管理體制綜合改革的路徑研究
李姝霖
九州鎮政府
鄉鎮經濟是以集鎮為中心,鄉村經濟為基礎的一個多層次的區域經濟體系,鄉鎮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基礎,尤其是農業經濟,更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石和命脈,加快鄉鎮經濟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振興鄉鎮經濟,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的現代化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鄉鎮經濟管理體制;綜合改革;存在問題;改革路徑
在實現鄉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尋找一條適合廣大鄉鎮實際的經濟發展思路是關乎鄉鎮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而鄉鎮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與領導,以及基層經濟管理制度的合理運行,因此,如何改變現有的一些落后的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成為發展鄉鎮經濟的重要問題。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惠農政策的普及以及國家對鄉鎮經濟管理投入的加大,鄉鎮經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鄉鎮市場不斷活躍,在看到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矛盾,影響著鄉鎮經濟的發展,從整體經濟角度來講鄉鎮經濟總量仍然不夠大,實力不夠強,產業結構和經濟制度仍然需要調整,還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鄉鎮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思路不寬
與沿海等發達地區相比,我國內部絕大部分鄉鎮由于地理位置,資源狀況,文化背景,產業基礎以及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差異使得我國鄉鎮經濟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發展速度與發展后勁都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還不高,農業科技化水平不夠,結構調整力度仍然不足,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當地政府的管理有關,很多地方政府沒有很好的統籌規劃縣鄉兩級的經濟和產業,以及資源,缺乏城鄉一體化,發展一盤棋的格局,而是相互獨立,各自經營,有的部門甚至不顧鄉鎮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項目和指標,不僅影響鄉鎮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的發展策略,而且盲目跟風,朝令夕改,缺乏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勇氣和思路。
(二)財政增收缺乏后勁
在廣大鄉鎮之中,很少有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和規模的企業,只有少部分規模小,科技化程度低,市場占有率不高的小型企業,而自從我國實現免征農業稅后,以往大多數依賴農業,收入結構單一的鄉鎮開始出現財源不足,收支平衡難度加大,財政增收乏力的困難,由于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鄉鎮干部想盡各種辦法甚至不惜動用干部工資來應對財稅任務,使得大部分人員無暇顧及服務三農,發展經濟。
(三)支農服務體系不健全
鄉鎮經濟的基礎是農業,支農服務體系不健全是影響鄉鎮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農業得不到有效地扶持,廣大農村的潛力和農民的生產熱情提不上來是制約鄉鎮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目前,很多鄉鎮農村基層科技和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存在著缺位,錯位等問題,現有的科技人員和科技水平已經老化,支農服務人員嚴重缺乏,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和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四)創業環境有待優化
近幾年來,農村勞動力不足,很多空巢村的出現使得我國廣大鄉鎮農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加快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村土地承包權的流轉,吸引外來資金參與農村經濟建設,支持農村現有勞動力人員自主創業,發展特色經濟是改變勞動力不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土地流轉受到宏觀政策的限制,而當地鄉鎮部門對農村的創業者重視不夠,對創業者的尊重和扶持不夠,創業環境不夠開放,缺少優惠政策影響了鄉鎮農村自主創業的發展。
(一)從戰略角度謀劃鄉鎮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市級和鎮級政府要從長遠角度制定鄉鎮經濟發展的詳細規劃,確定符合鄉鎮實際的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農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突破,擺脫以往的以糧食為主的傳統思想,樹立現代市場經濟理念,發展規模化,現代化,多樣化農業產業,在具體思路方面要注重科技進步與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從以往的追求數量轉為追求質量,注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利用區位優勢和當地特色開拓市場,加大農業結構調整,走可持續發展的鄉鎮經濟發展道路。
(二)改進財政運作模式,增加鄉鎮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針對很多鄉鎮財政增收困難的局面,縣鄉兩級政府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財政增長機制,縣級財政要核定鄉鎮財政的支出項目和總額,確保剛性支出,保證鄉鎮財政正常運轉的需求,科學制定鄉鎮實際財稅收入基數,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向鄉鎮政府提供行政運轉所必需的資金保證,針對鄉村普遍存在的債務問題,要禁止鄉鎮財政為非生產線支出,基建性項目以及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并逐步化解原有債務負擔。
(三)加快支農服務體系的建設
針對支農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當地政府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扶持特色農業和當地龍頭企業的發展,以及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農業基礎設施的建立,發展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民間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恢復和健全全市統一的農機推廣體系和服務機構,組件和充實農技隊伍,同時引導和扶持面向市場的農技服務型實體機構。
(四)鼓勵和貫徹全民創業方針
政府部門要構建一個全民創業的政策環境,將全市的鄉鎮按照地理位置,資源優勢,特色產業等不同特點加強規劃和建設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區位優勢,以鄉鎮為中心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和集體創業,對于一些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對農村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的項目要加強扶持力度,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民營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各類創業人才和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制定吸引外出人員返鄉創業的政策,鼓勵回鄉創業,使鄉鎮經濟構成以龍頭企業帶動全民創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