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玲
華安檢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簡析職業衛生檢測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
梁小玲
華安檢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經濟以及科技的發展,促進了我國職業衛生檢測的進步,為提高職業衛生檢測效果,需要做好整個檢測過程各環節的控制,提高檢測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提高對各種新型設備操作的規范性,確保檢測結果的精確度,將誤差降低到最小限度。本文闡述了職業衛生的影響因素,對職業衛生檢測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進行了簡要分析。
職業衛生;影響因素;檢測;問題;措施
國家規定企業由專人負責職業危害因素的日常檢測制度,充分說明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的重要意義;對生產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監測是了解用人單位職業危害程度的有效途徑,也是用人單位制定控制職業危害措施的依據。以下就職業衛生檢測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進行探討。
職業衛生的影響因素主要有:(1)生產環境因素:第一、生產場所設計不符合衛生標準或要求,如廠房低矮、狹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無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第二、缺乏必要的衛生技術設施,如沒有通氣換風、照明、防塵、防毒、防噪聲、防振動設備,或效果不好。第三、安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裝備不全。在實際的生產場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多種因素同時對勞動者的健康產生作用,此時危害更大。(2)生產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第一、物理因素: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高氣壓、低氣壓等;噪聲、振動;射頻、微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第二、化學因素:有毒物質,如鉛、汞、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等第三、生物因素:如附著在皮膚上的碳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3)勞動管理的影響因素:第一、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第二、勞動中的精神過度緊張。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勞動者生理狀況不相適應、生產額過高、超負荷加班加點等。第三、個別器官過度緊張,入光線不足引起的視力緊張等。長時間處于某種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1 、檢測設備存在的問題
職業衛生檢測過程中的檢測設備是影響樣品檢測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因為職業衛生采樣檢測儀器應用范圍、靈敏度、量程、穩定性、分辨率、誤差以及基準等控制要素眾多,其中任何一項因素控制不當都會對檢測結果精確度產生影響。現在逐漸有更多新型的采樣檢測儀器被應用到職業衛生檢測中,但是因為缺乏對其管理的認識,導致儀器在購買、運輸、安裝、使用、維護、檢定以及保養等環節工作不到位,對設備的應用精確度造成一定影響。設備儀器是保證檢測結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應做好實際應用各行為規范性的控制,以及專業保養處理,避免檢測設備出現故障。
2 、采樣不規范的問題
在職業衛生檢測工作開展過程中,影響采樣效果的因素眾多,如采樣地點、時間、流量、方式以及現場空白等,整個環節涉及到的內容眾多,管理難度也較大,任何一項因素控制不當都會對采樣質量造成影響。在實際采樣過程中,經常會因為采樣人員專業能力不夠,或者是操作技能熟練度低等因素,影響采樣行為的規范性,出現大量操作問題。如常見的重復使用未經處理的濾膜盒、現場空白樣品處理不規范以及現場氣象條件記錄不全等,均會對采樣質量造成影響,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約束管理。
3 、檢測人員存在的問題
隨著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數量的增多,使得非專業人員也逐漸參入到職業衛生檢測工作中,這樣受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等因素影響,就會影響到采樣與檢測最終結果的精確性。為提高職業衛生檢測質量,必須要做好對取樣檢測人員的專業培訓,確保所有工作參與人員均具有專業技能,能夠正常完成各項檢測程序,所有行為均具有較高的規范性。
1 、加強檢測儀器的質量控制
(1)對新購進的分析儀器均應進行調試驗收,合格后方可驗收簽字;新購置的玻璃量器,在使用前,首先對其密合性、容量允許差、流出時間等指標進行檢定,合格方可使用。(2)為保障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必須執行計量法,對所用計量分析儀器進行計量檢定,經檢定合格,方準使用。(3)加強儀器設備的期間核查:所有在用儀器在檢定周期內均要進行期間核查,參照有關計量檢定規程定期校驗。(4)計量器具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儀器設備每次使用都應進行記錄使用情況,即儀器的使用記錄;對現場監測儀器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進行校準并記錄。
2 、嚴格樣品采樣質量控制
(1)加強采樣誤差控制。采樣誤差原因主要包括采樣點、對象、時間以及方法選擇不當或者行為不規范,再加上儀器選擇而不當,或者氣象因素等。針對此在采樣前需要做好現場情況的詳細調查,掌握現場濃度變化規律與勞動者的接觸情況。同時了解待測物容許濃度與職業接觸生物限值,在此基礎上來按照專業規范選定采樣對象與數量,按照規定進行操作。(2)嚴格空白試驗。第一、收集器。需要在使用前對收集器空白值進行測定,一般情況應隨機抽取三個收集器進行測定試驗,這樣可以避免收集器空白值過高以及變異過大而對檢測結果精確度造成影響;第二、樣品。為了解采樣、運輸與保存過程中樣品有無污染而進行空白試驗,將樣品空白扣除。整個過程包括收集器樣品的采集運輸、保存與測定。其中,在樣品運輸與保存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避免樣品出現泄漏、吸附、揮發以及化學反應等造成的損失。同時還要避免樣品污染情況的發生,盡量不與裝有待測物物質的容器進行存放與運輸,并且對于冷藏的樣品應盡快放入到冷藏設備中。
3 、強化樣品檢測過程質量控制
(1)合理應用標準物質或者質控樣。在樣品檢測過程中,應檢測1~2個標準物質或者質控樣,連續測定6次,將均值控制在標準值或者質控樣的±3S(S為標準差)范圍內,相對標準偏差應≤10%,確保檢測結果具有較高的精確性。對于同個樣品應至少檢測2次,對于數值較大的則應適當增加檢測次數,提高計算結果均值有效性。(2)優化檢測方法。工作現場所有有害物質的檢測均需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相關措施進行,檢測人員應熟練掌握檢測方法并對檢測條件進行優化,在正式檢測前還應編寫作業指導書并熟練掌握。檢測人員應可以重復方法的準確度、精確度以及檢出限等,所有行為均要按照指導書來完成,不可隨意變更檢測順序與樣品,最終將檢測方法的相對標準偏差控制在10%以下。
在職業衛生檢測工作的過程中,由于操作過程環節眾多,并且受外界各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其質量控制比較困難,其操作行為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質量問題,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職業衛生的質量控制。
[1]石紅芳.職業衛生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19)
[2]王金鳳等.自制氨質控品用于職業衛生檢測的質量控制[J].理化檢驗,2014(12)
[3]肖惠貞等.自制質控品用于職業衛生檢測的質量控制[J].職業與健康,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