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鶴六安職業技術學院
?
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探究
王云鶴
六安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主要針對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進行了探究闡述。首先探究了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三個方面的成因,其次從三個方面介紹了防范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措施,希望可以對相關的業界人士起到一定參考借鑒作用。
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成因防范
在改革開放以來,振興農村經濟是我國一直在努力和發展的方向。三農問題的重要程度可以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必要的是農村金融的支持,而如何做好農村金融工作一直是眾多專家研究的課題。
1.基層政府的不當干預
雖然在行社脫鉤之后,農村信用社已然開始獨立存在,但是它在經營方面仍然要受到政府的影響和干預。為了加快本地的經濟建設,有些地方政府會沒有在經過多方探查和考慮的情況下就盲目上項目。而且盡管處于無計劃、無靠譜技術人員的情況下,仍在各方面給本地的農村信用社施壓。農村信用社毫無辦法,只有妥協放款。而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本身也沒有落實經營權,企業內部缺少適當的激勵機制,企業經營狀況不理想也導致租賃、下馬等狀況的發生,長此以往,農村信用社債務懸空。這里以“海上凌?!卑咐e例,錦州凌海市要發展海產品生產,政府對養殖業大力支持,尤其是蝦養殖。農村信用社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實際上大多是由于政府的干預,導致凌海信用社承受了大金額的資金風險。
2.管理體制落后
在進行試點改革之前,我國農村信用社一直處于被理事會領導的主任責任制。這種制度結合了行業系統管理、央行監管以及民主管理三種體制。簡單的來說,就是在行業系統管理方面主要由鄉鎮信用社和縣聯社負責、由人民銀行負責監管、由理事會和監事會以及社員代表大會負責民主管理。實際上,這種制度是存在漏洞和許多矛盾的。就以行業系統管理為例,縣聯社和鄉鎮信用社都是一級法人,而且都同時具備了獨立法人資格。因此要實行國家賦予的對基層農村信用社的管理職能,縣聯社常常會力不從心。另外,這樣縣鄉兩級法人的制度也對農信社的經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導致無法對系統性的風險進行抵抗。
3.金融產品單一
在產品方面,我國的農信社金融產品過于單一,基本上只支持傳統的存貸業務,最主要的盈利渠道是存貸產生的利差。而這樣單一的金融業務和產品對已產生的風險的處理來說,不利于將風險分散,而且得不到什么盈利。假如向農信社借款的企業運營效益較差,出現了不按時還款的情況,農信社務必會虧損。
1.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組織體系
對農村信用社管理組織體系進行改革是非常必須的,是防范金融風險的必經之道。在現今,大多數農村信用社改革在進行改革的時候,都選擇了讓省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對信用社的管理,以及承擔對本地的風險處置責任。而對于農村信用社的指導和管理、協調以及服務方面,可以通過授權,讓新成立的農村信用社省級聯社來負責。另外可以派出銀監會對金融監管進行負責,讓農村信用社形成一種可自我約束和承擔風險的機制。在基層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方面,則需要對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結構進行健全和完善。在對金融監管方面,不應該過于在意信用社的特殊性,應該將信用社和其他普通金融機構采用一視同仁的管理態度,不要對信用社的日常經營做過多的干預。同時,政府應該加大對信用社中管理人員以及業務經營等方面的監督和審查,對違法、違規行為做嚴肅的處理。隨著農村信用社的狀況越來越好,競爭力也在隨之提高,政府應該明確“政企分開”的原則,對農村信用社進行宏觀調控。
2.建立健全會計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會計管理制度,主要從三個重要方面著手:
第一,會計人員培訓機制的建立。只有讓會計從業人員從根本上將業務技能和思想政治提高,才能提高他們對于風險的辨識度以及對風險的防范能力。在這方面,必須要求會計人員進行金融風險專業知識的培訓,讓他們能夠對實際事例進行剖析、總結和研究,增強他們對風險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并對于不遵循規章制度工作的員工做嚴肅處理,以儆效尤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操守。
第二,對會計內控機制進行完善。在這方面,一定要對具有重要作用的印章等工具加強管理,一定要做到誰使用、誰保管、誰負責。秉持著“印、押、證”分開管理的制度原則,對各種憑證進行嚴密保管并嚴令禁止不能使用印章在空白憑證上蓋章。對于財務交接一定要有連續、真實、沒有斷層的紙質證明,并且由相應的經手責任人進行簽字確認。在交接時,責任人除了檢查前一天的賬務錯漏之外,還要對財務憑證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誤后簽字。
第三,對信用社內部的監督機制進行完善。在內部應該實行會計主管坐班監督制,讓經驗老道、職業素養高、作風正直的管理層作為監督員,對信用社內部財務進行監督監管,進一步將風險防范于未然。
3.轉變服務方式,創新金融產品
在轉變服務方式方面,政府部分應該對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進行支持。讓農信社可以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階段的服務,尤其是在對農業產業化進程的發展以及高、新農業技術方面為它們提供相應的發展條件。同時,為了讓農業產業結構進行相對的調整,應該對貸款的投入進行適當的添加,在信貸傾斜政策的條件下對主導產業進行支持。在金融服務創新方面,應該對信貸資產質量進行優化,并讓金融業務能夠多樣化。例如開辦為農民代收水電費、代辦保險、住房按揭貸款、助學貸款等業務。這樣不僅能夠為“三農”更好的服務,也是對金融風險進行規避的可靠手段。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社會經濟也在不斷推進。在這樣的背景下,也為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首先必須要清楚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成因有哪些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除了基層政府的不當干預之外,還有管理體制落后的問題以及金融業務和產品過于單一的問題。然后再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逐一改善,對體系和制度進行改革。但是這些都不會是一日之功,還需要不斷的進行摸索和研究。
[1]索杏利.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成因及監管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15,06:25-26.
[2]呂保貴.金融危機中農村信用社風險防范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16:114-115.
王云鶴(1989—)女,漢族,安徽六安人,研究生,職稱助教,畢業于安徽農業大學,就職于六安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農村與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