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朋
安徽地平線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
試論建筑設計的創新思維模式
陳海朋
安徽地平線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本文針對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模式進行了簡單闡述,其中包含了三個板塊,即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模式的形成過程、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模式的特點以及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模式的方法。
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模式
建筑設計中創新思維模式的運用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盲目的運用,除了了解創新思維模式形成的原因和過程之外,還應該對其擁有哪些特點以及具體有哪些運用方法清晰和明了。
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偶然,而是通過研究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形成的。其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專業知識的積累。當創新主體將所得到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通過思維將知識進行整合、融合。從無規律到有規律、從無秩序到有秩序,最終成為一個新的知識體系。創新主體必須對建筑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積累。讓積累的知識全部進入到大腦中的知識庫,進行知識的堆積。同時,培養創新主體的靈感思維,不止要吸收建筑類的知識,還應該將其他專業的知識也囊括入內,培養科學的知識體系。第二,培養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是創新思維運行的動力。在建筑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看重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吸收之外,不能忽視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第三,想象能力的開發。想象是創新產生的溫床,學生在對相應的建筑知識了解后,會在腦海中對知識的形態進行勾勒。這是建筑設計最初期的形態,當學生有了初步的畫面感后,再對設計內容和現實素材進行加工、分解、組合,創造出獨特的、具有創作人個人特色的建筑形象。想象力的培養可以有具體的方法。
2.1 科學性
在建筑設計中,由于創新思維模式的開放性,或許五十個學生可以設計出五十個不同的建筑形態。但是由于建筑的受眾者是人類本身,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之前,必須要考慮到建筑設計的科學性。比如,學生假設在首都北京設計一座高達70層的高樓,電梯設計10部,報警系統在頂樓、50樓、底樓各一個,外形非常酷炫。但是并沒有什么用,這個設計一點都不科學。在設計建筑時,必須要對建筑的方方面面全部都考慮到位。這個過程非常復雜,并且必須是合理、科學的設計。否則哪怕整個建筑有修起來的可能,外觀也非常美觀,但是由于內部設計的瑕疵和錯誤,是不可能被通過的。
2.2 現實性
在設計者進行創新思維模式的建筑設計時,還應該考慮到現實性。自然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將想象力發揮到最大,創造出具有特色的建筑。但是該建筑的現實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為建筑美的表達絕對不是來自當今建筑行業對時髦的認定,而是來自多種元素的合理、現實結合。
2.3 可操作性
建筑設計中,設計的可操作性也非常重要。比如建筑系統設備問題,除了建筑的外部可實施性之外,內部也很重要。例如在建筑中的電梯設計方面,這里用紐約的世貿中心為例。因為樓層過于高,整個建筑一共包含了大概20多部電梯。為了保證電梯運轉的速度和安全,除了設計相關的報警系統之外,還要設計跟蹤電梯鋼纜運行的系統機構。讓電梯能夠在大樓因高度產生搖晃的情況下,也處于被隨時調節、均衡受力的狀態。再例如,設計高層建筑的時候除了普通的因素要注意到之外,還應該考慮到不同的季節,人們的行為活動可能會對建筑造成的影響。好比高層住宅中,樓道垃圾的問題。每一個季節,都會有住戶在樓道丟垃圾,冬、秋、春還好,假如到了夏天,樓道通風設計又不太合理,就會導致整個大樓彌漫著很多異味,令人難以忍受。高層建筑的設計和低層建筑的差異很大,樓層越高,結構越復雜。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可操作性。
3.1 環境創新
建筑設計創新思維同樣也需要進行環境的創新。不同的地域環境、自然環境和氣候都會對建筑造成不同的影響。因此,在利用創新思維對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要針對不同的地域環境對建筑融入不同的特點。例如內蒙古的蒙古包、西雙版納的特殊建筑。這樣的建筑形式都是由于當地的氣候和地域條件而形成的,地域條件決定了它們無法樹立高樓大廈。當然,就是因為有不同的地域條件限制,才為設計創造了寬闊的設計舞臺。因此,在設計時,將地區的地域條件融入建筑中,會讓設計出來的作品更加具有現實性。還有一種獨特的環境創新方法,即將建筑和自然環境融合在一起。這種環境創新在外國運用得最多,例如一名西班牙建筑設計師設計的居里公園。居里公園的下層支撐部分,在形式上完全就是自然洞穴的形態,這是一種全新的建筑形態。另外,其在巴塞羅那還設計了一個具有海洋生物細節特點的公寓,把自然和建筑的結合運用到了極致。
3.2 意象創新
在建筑設計中,傳統的意象設計主要強調傳統和現代的對話。希望能夠將過去和未來的元素結合,在如今,建筑設計需要更多關于意象的創新方法。比如,可以將傳統建筑的各種形態記錄下來,對傳統建筑的造型、特征有所把握之后,在傳統建筑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建筑的特點進行再創造。讓創造出來的建筑形態既有傳統的古典美,又有現代化的新穎、有趣,在新型建筑中融入了裝點山水的歷史感。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結合:1.將古典和現代兩種建筑中的色彩、材料、體量、造型取適當的部分進行組合,使建筑物給人一種新舊交替的文化內涵,看起來又顯得和諧無比。2.將古典和現代的當地人文相結合,在現代的生活中安排傳統的空間布局和序列方式,讓人們在現代生活中享受濃郁的古代當地風情和活動場所。3.將現代建筑和古典裝飾結合在一起,令人在不經意之間找到逝去的時間,在細節體現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3.3 科技創新
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科技的發展。從手繪到圖片到電腦到模型制作用具,無處不在的科技影響。應該將科技發展的成果與建筑設計相結合,建設科技城市。在如今社會環境被科技化的今天,自然環境被不斷破壞。這給建筑設計帶來了不小的難題,如何做到既保護環境,又能將科技和建筑結合起來。在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在建筑外墻上裝太陽能電板,利用太陽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煤的利用。但考慮到成本方面,我國并不適用這種方式。但也有其他方式,比如將世博會各國場館進行資源利用,改造成公寓,減少拆除的浪費;通過科技技術的支持,研究出新的建筑材料,用于建筑工程。
在藝術發展的進程中,傳統的建筑設計思維模式已經漸漸被淘汰,要想讓藝術設計走得更長遠、有更多令人驚艷的作品,在設計過程中就必須學會運用創新思維模式。
[1]胡威.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5):60.
[2]翟謹.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J].門窗,2014(04):279.
[3]陶鶯.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J].科技與企業,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