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雨
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淺析我國采礦生態環境現狀及對策建議
張春雨
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采礦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其飛速發展的同時必然伴隨著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采礦環境治理必須得到社會重視,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實際開采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不斷創新新工藝、新方法,盡量減少問題的產生,從而在提高采礦工程的質量的基礎上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國采礦生態環境現狀及對策建議,以此能夠提供一些借鑒。
采礦;生態環境;對策
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儲量巨大,但是我國人口基數相對過大,使得人均礦產資源擁有量十分有限。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使得礦產資源的開采量也越來越多。相比其他國家來說,采礦工程工藝技術發展的比較晚,水平比較落后,這就導致采礦企業只能在實際開采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出現的問題呈上升趨勢,給相關采礦人員的安全帶來了威脅,還對采礦行業的發展,甚至是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采礦業發展由來已久,人們也逐漸發現礦藏開采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然而采礦事業的發展,環境破壞與污染嚴重,土地形態、植被分布、大氣環境、水體環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地殼上的各個系統也發生了變化,各種不良環境現象頻發。
2.1 巖體環境遭到破壞
礦藏一般在地下,如果開采不合理,地下鏤空現象就會發生,再加上水體變化很可能會造成人為災害的發生,具體有地面出現裂縫、土層塌陷、地面沉陷、山體發生泥石流和滑坡等。另外,如果采礦過于不合理,后果會更嚴重,有可能導致地震的發生。
2.2 周遭水環境遭到破壞
(1)不合理、無科學規劃的采礦行為將會使不同區域、不同質量的水相互融合,使得優質的水遭到劣質水的侵襲,受到污染;(2)被礦業丟棄的廢棄物淋濾的水往往會富含有害的物質;(3)采礦將會造成礦體揭露,水中將會直接進入有害的物質;(4)采礦污染大氣,會造成酸雨等危害;(5)采礦的一些附屬工廠排放“三廢”,使水質受到污染。
2.3、其他生態環境破壞
2.3.1 影響礦山景觀環境。礦產資源開采直接導致礦山景觀環境的破壞主要有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風景名勝區等。其產生的原因是剝土、采煤、爆破、棄土等。例如由于剝棄土直接造成礦山景觀環境惡化,土地荒蕪,地形地貌發生變化,改變原有景觀,基巖煤渣裸露,房屋倒塌,路斷橋裂,洼地積水,煤粉塵飛揚,煤礦區呈現一片荒涼景象。
2.3.2 礦山環境問題由來已久,但近些年來顯得尤為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礦業長期以來實行的粗放型資源利用模式,以犧牲礦山環境為代價進行大規模超強度礦產資源開采。
3.1 對采礦環境的保護提起足夠的重視
一味地發展經濟,尤其是以破壞環境來獲取經濟發展的觀念和模式已逐漸被現代社會所質疑和摒棄,實現生態和經濟共同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已經逐漸被當前的人們所認同。
因此在礦產資源的開發上要科學合理,對于以經濟發展為唯一目的,不顧生態環境破壞的開發項目應制止,當然以保護環境為借口不能動的開發礦產的現象也不贊成。應該有效地調節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讓經濟處于高水平的發展上,環境能力的保持也在高的水平上。在礦區的發展中具體的方法有“工業生態園”“間歇式開發”“無害化處理”“循環經濟”等,其最終是為了維持生態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 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檢查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兩部法律關于采礦環境治理僅提到原則性要求,管理中的獎懲措施不夠具體。今后,應對兩部法律進行修訂或根據兩部法律制定相關條例,明確采礦環保目標和相關部門執法職責。要以“誰開發、誰保護,誰利用、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完善獎懲措施細節,提出具體獎勵條款以鼓勵礦區周邊居民舉報不法行為與監督執法的有效性。
3.3 加快編制《全國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
鑒于目前我國礦山生態環境間題日益嚴重的形勢,為科學、合理地指導和有計劃、分步驟地安排全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必須著手開展全國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編制工作。要根據確定的目標,按輕重緩急提出與治理的主要任務。主要任務包括:對礦山開發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礦山開發利用的“三廢”處理、礦山土地復墾、礦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治理及礦山次生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等。
3.4 建立采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礦產開發過程中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當在開采前進行全面的環境影響評價,包括對自然、當地社區產生的影響以及消除或減少影響的措施及替代方案等,有效地將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目前很多國家在礦山開發之前,礦企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以獲取環境許可證(ECC),該證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詳細文件,規定礦企在采礦活動中應盡的環境保護責任。我國可以參考該制度并嚴格把關采礦許可證頒發條件,提高環境保護影響力,建立相應條文約束礦企在生產活動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并在證書年檢中進行環境評價,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應及時采取措施,甚至吊銷采礦許可證。
3.5 加大科技投入,改變采礦粗放局面
采礦業造成地質環境嚴重破壞的局面,主要原因是采礦業的粗放發展模式。今后應加大采礦業的科技研發,形成一套先進的采礦技術體系,扭轉采礦業的粗放發展模式,降低采礦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3.6 建立采礦環境治理專項資金
采礦環境治理所需資金龐大,很多礦企難以負擔,政府應建立相應的專項資金,用來治理情況復雜、污染嚴重的礦區環境。同時,擴展治理資金來源渠道,由企業自籌一部分,政府出資一部分治理礦山環境,企業可享受治理所帶來的部分收益。
總之,采礦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究使采礦開發能夠更科學的方法,推動采礦業開發向著可持續、綠色的發展方向邁進,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劉小慶.基于生態恢復的礦區廢棄地景觀規劃研究[D].南京工業大學,2014.
[2]顧曉達.采礦權人的環境保護義務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