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樂
廣西資環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監測的關系探討
黃福樂
廣西資環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人們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對于環境質量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加深。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出:促進社會經濟建設,必須將環境保護作為發展的重點之一?;谶@一背景,環境監測成為了環境保護的一種重要途徑,與環境影響評價有著密切相連的關系。因此本文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對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進行深入剖析,并指出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旨在促進環境影響評價的科學性與客觀性。
環境監測;影響評價;關系
1.1 環境影響評價基本概念
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指對在地區范圍內所開發的活動以及項目,對周圍的環境質量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評價,即在一定區域內的項目規劃工程實施過后,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影響的評價,以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過程中,主要分成以下三個基本層次,首先是對環境的影響,即通過實地調查、采樣等,對區域內的實際情況進行監測,確保其環境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等;其次是預測,即在調查采樣后,結合項目開展前的環境質量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以分析項目工程是否會對日后的環境帶來不良的影響,包括可能發生的環境質量問題,都要進行合理的預測。最后進行跟蹤評價,通過日常對周圍環境的監測,對地區內的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并定期跟蹤,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1.2 環境監測的基本概念
環境監測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檢測手段,對所有違反環保行政制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作出監督和監測,是環境執法依據的重要數據來源。就本質而言,環境監測的核心目的是為環境保護執法提供服務的,服務形式包括技術服務和數據服務兩個方面。根據工作階段的不同,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被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調查階段的監督監測工作,另一部分為驗收調查與監測。環境監測的兩大基本特點為:第一,以統計學作為監測基礎,與自然科學與社會學相互滲透;第二,具有服務社會的公益性質,能夠對社會環境、生態環境中的數據變化做出迅速反應,例如在大氣、水資源、噪聲影響評價中,能夠準確評價環境容量和相關背景濃度,為環境治理、規劃、優化、改良提供核心數據,在環境質量監管中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支持。
2.1 環境監測是監督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手段
環境影響評價,是由環境質量監測部門委托進行建設的,從而開展的一項環境評估工作,而環境監測作為對環境質量數據調查的主要方式,也成為了監督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手段。在項目建設單位開展工程的過程中,勢必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影響的大小、好壞等,均需要對其進行監測和預測分析,得出相應的評價,才能實現環境保護工作的合理開展。因此,通過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實施,可以進一步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進行檢驗和監督,逐漸成為確環境影響評價質量的方式之一。
2.2 環境監測貫穿于環境影響評價體系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前,需要先對擬建項目進行環境現狀監測,并對本地環境現狀數據進行評價,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預測和評價。項目建設完成后需要對項目進行驗收,對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主要的環境要素進行監督和檢驗,檢驗其是否超出預測的環境影響,因此需要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數據。對大氣環境的監測包括:環境大氣敏感區監測,廢氣污染源達標排放和廠區下風向污染物監測;水環境的監測包括:產生廢水是否達標排放,水環境功能是否改變;以上所列出的項目均需要進行環境監測得出科學數據。項目正式運行后,還要進行回顧性評價,同樣需要環境監測數據來體現建設后環境是否受到影響。
2.3 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
當前,在建設項目中實施環境影響評價,首先需要對項目施工地點環境進行分析,項目建設地點的環境影響評價分析主要有:大氣環境評價、水環境評價、噪聲環境評價等,這些都是環境容量評價的主要內容;還包括項目建成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擬建環境的承載力評測等。為了闡述上述條件的可行性,就需要對環境影響進行檢測和評價,在大氣污染物趨于限定值范圍內、水環境質量達標、噪聲達標的情況下,建設項目方可獲批并實施。
3.1 提升環境監測的認識程度
環境監測工作需要依據一定的要求,但有時為了節約時間會進行一定的改變,這時需要先進行科學的論證;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應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認識,在環評工作開始前先進行環境監測工作,給環境監測工作充足的時間,并在經費上充分支持,保障環境監測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3.2 提高環境監測的技術手段
為了充分的發揮環境監測的作用,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加大對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是生態環境監測意義得到落實。
3.3 加強環境監測規范化管理
對環境監測的規范化管理還需加強,制定嚴格的規范,實施監測制度,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對環境監測的影響,監測過程要嚴謹科學,保證所得出數據的代表性和準確性,使監測數據可以真實的反應被監測位置的實際情況,為環境保護決策提供支持。
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治理工作的基礎,相關部門必須加大管理和改革力度,正確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為我國整體國民經濟的增長做出貢獻。
[1] 綦麗莉. 淺論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J]. 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07:74-75.
[2] 王振湘. 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相互關系[J]. 化學工程與裝備,2013,07:226-228.
[3] 劉婭. 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監測的關系探討[J]. 科技創業月刊,2016,0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