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琦峰
北京科技大學
新時期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方向探究
黃琦峰
北京科技大學
曾經以銀行貸款為主要手段的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在如今互聯網技術進步,金融創新百花齊放的當下逐步得到緩解,尤其是新三板創設以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但盡管如此,相對于資產雄厚、經營業績穩定的大企業,我國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和當前金融市場環境不能滿足其融資需求的矛盾依舊存在且迫切地需要解決。因此,中小企業融資應轉變模式,通過金融創新和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增加金融機構的專門服務,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直接融資;新三板股權質押;應收賬款股權質押;創設私募產品;資產證券化
中小企業是國家發展中最具活力、創新力的部分,中小企業健康良好發展對于維護國家經濟秩序穩定、滿足生產要求、實現各行業技術、服務更新換代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經營穩定性差、可用于擔保的資產不足,加之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金融市場及相關管理機構不完善等原因,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遲遲不能解決。本文通過列舉研究不同的金融創新方式來探討中小企業融資的未來發展方向。
新三板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優質的融資平臺,從此中小企業融資不再單純地依賴于銀行貸款和國家補助。新三板作為具有宏觀上的金融管理意義,將提高中小企業的規范治理水平,提升信息披露程度,增加風險控制。可以說新三板作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改革舉措已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績,而在次水平上,市場中已有券商開設了新三板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相較于A股股票質押融資,新三板股權質押融資將面對新的難題:標的物的流通性低、標的物的跌價風險是否可控和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是否穩定可靠。
以恒泰證券旗下的恒泰普惠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普金融)為例,恒普金融主營新三板股權質押融資業務。作為全國最早新三板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金融服務機構,恒普金融利用了IT技術,擁有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其中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承擔用戶注冊、資金管理、項目招標等相關服務,投資者通過該平臺注冊賬戶,通過簽署相關協議,綁定相關銀行賬戶即可參與投標。而對于融資方,即主要為新三板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需要經過一個嚴格的審核簽訂的程序,其流程概括為:
客戶提交《委托投融資申請登記表》和融資所需基本資料、初審、受理(初審通過)、邀請邀請客戶來訪洽談、到企業實地調查/收集資料/盡職調查/風險評估/補充材料、分管總經理復審(上一步通過)、投決會討論/投融資受理確認、簽訂投融資合同(上一步通過,即過會)、辦理質押登記、落實資金到位、產品上線、投后管理、還款退出。
由于標的物——新三板上市流通股——流通性相對于A股股票較低,標的物的跌價難以準確控制,所以新三板股權質押一直是一塊燙手的山芋。恒普金融通過與客戶簽訂轉托管協議將標的物轉托管至其母公司恒泰證券下,并與第三方支付——聯動優勢管理項目資金,通過設立補倉線、平倉線、逐日盯市、每日關注企業經營管理情況等方式來進行風險控制,較好的解決了以上所述難題。恒普金融成立于2015年6月成立,注資1000萬,截止2016年8月23日上午10:00,該平臺累計成交金額14.61億元,實現了其“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安全的投融資服務,同時以較短的服務周期便捷高效地滿足借款方的資金需求、為投資人帶來收益”的宗旨。
由該案例可看出,基于新三板市場的金融創新將是下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的新方向,該案例作為服務第三方,簡潔高效地為中小企業完成融資服務,且利用其平臺優勢,在一項目期滿后,又將有空余資金支持下一項目資金的募集,形成良性循環。可見由金融服務機構作為第三方,幫助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質押融資的形式是有效可行的。但是對于風險的防范控制,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事變動、股權結構變動的安全性要不斷跟進加強,形成及時有效的應對防范機制。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并非新概念,相反在國外應收賬款質押已經是企業質押融資的主要形式。但在中國,應收賬款質押規模卻還是十分幼小的狀態。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顧名思義,即以企業應收賬款作為質押標的物的融資方式,目前主要由銀行機構開設相關業務,券商等金融服務機構很少涉及(作者并沒有發現)。主要原因是我國尚未能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記錄查詢體制,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應收賬款作為質物可謂是一個定時炸彈,信用違約、壞賬等情況導致了其難以滿足作為質押標的物所需要的安全性。潛在風險導致金融機構得花大量精力進行調查評估,無疑增大了融資成本。
應收賬款質押在我國現狀雖不樂觀,但其意義是重大的,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較高的財務杠桿使其難以擁有足夠的固定資產作為融資的擔保物,而流動資產必然以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未來收付實現”的為主,這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得一個原因。而應收賬款質押正像是“開源節流”一般,不需要付出現有的實物資產,而是以“除了平衡報表遍再無意義的應收項目”來融入即時的現金流,這對于解決融資難題可謂是“門當戶對”。
應收賬款質押在目前的適用條件上,以中國銀行為例:
“適用企業:成立時間2年以上、企業主或法人代表從業經驗4年以上、無不良信用紀錄;債務人資金實力雄厚,具有一定資產規模、現金流量充足,具有較強的付款能力,與債權人有長期合作,過去一年中無因產品/服務質量或履約期限等問題而與債權人發生商業糾紛。
適用條件:僅接受現存的應收賬款質押,不得以將來的應收帳款出質,即債權人在產生應收賬款的基礎合同的義務已經完全充分履行完畢;僅接受全額質押,原則上不接受部分質押;債權人應對應收賬款擁有完整、合法、有效的債權,無其他抵質押行為。不存在合同糾紛或其他法律糾紛,產生應收賬款的基礎合同合法有效;用于設定質押的應收賬款必須是依照法律和當事人約定允許轉讓的。出質的應收賬款基礎合同中無禁止或限制轉讓、限制披露、設定抵銷權、可延期付款、賬戶控制等特殊限制約定;應收賬款到期日應不晚于所擔保債務的到期日。”
由上例可看出,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在選擇確認上依舊有很大的難度,除了在審查、風控、質押登記和質權實現方式等具體業務步驟的設計上下足功夫,我們還應尋求其他的途徑來改善應收賬款質押的現狀,譬如資產證券化,這個下文再做討論。
中小企業特殊的財務結構肯定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流動性較差的應收項目質押出去以獲得現時的現金流,不能不說是兩全其美之策。
作為當下最熱門的金融詞匯之一,資產證券化自然也能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一大法寶。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從定義就能看出資產證券化所要解決的問題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是如出一轍的,即將流動性差的資產通過證券化給轉化為高流動性的證券發行。
從應收賬款證券化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將基礎資產——應收賬款——轉讓給特殊目的載體(SPV),通過SPV歸集、發行資產支持債券給投資者,這樣就把原來由獨家金融機構承擔的信貸風險分散到多家投資者,實現了融資風險的分散。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融資將成為新的發展方向。然而資產證券化有其天然的風險存在,底層物的盡職調查、風險評估依舊是重中之重,應該吸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真正的做好風險防范控制工作。
我國以及具備了比較完善的機構間私募交易市場體系,以中國人民銀行信托中心下的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為主的機構間私募交易已非新鮮事。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該交易系統,創設符合監管要求的私募產品進行融資融資。
現代金融與傳統借貸的一個區別在于以流動性為核心的信用創造。基于這個思考,利用資產證券化、資產質押融資、發行私募等金融工具其目的就是將中小企業的低流動性資產盤活。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基于信用。國家和社會層面,應該盡快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在法律和制度上規范經濟活動,是對金融創新的最大支持和鼓勵。中小企業作為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有效的金融創新的直接受益人。在中小企業融資未來發展的方向上,把握住信用的基礎,保障風險的控制,促進金融工具百花齊放,多層次全方位地幫助中小企業融資,真正實現金融業的服務宗旨。
[1]陳灝.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實證研究[J].東南學術.2013(03)
[2]郭娜.政府?市場?誰更有效——中小企業融資難解決機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03)
[3]徐飛,張嘉楠,關健.典當行后危機時代的發展問題研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新途徑[J].財經界(學術版).2013(06)
[4]吉瑞.亞太地區中小企業融資的發展趨勢及政策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
[5]田任均.中小企業融資與資本市場發展探究[J].財會研究.2012(16)[6]楊婧哲.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國際比較研究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2(07)
[7]潘永明,梁媛,王麗平.中國中小企業融資路徑創新[J].云南社會科學.2012(01)
[8]紀瓊驍,易士佳.小微企業融資保險機制初探[J].武漢金融.2012(01)
黃琦峰(1995—12—08),男,壯族,廣西南丹人,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