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智君
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
淺析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成因
祝智君
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
作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有4000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GDP的60%,對國家稅收的貢獻率超過50%,為城鄉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然而,中小企業雖然承擔了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的壓力,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仍然受到諸多方面的限制,尤其是中小企業能夠取得的資金支持遠遠低于其需求量,這無疑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內源融資主要指企業依靠其內部積累進行的融資,包括股本的投入和留存收益的轉化等內源融資有以下優點;外源融資主要指利用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方式。在股權結構相對合理完善的發達國家,外國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依然為外源融資。而我國中小企業股權結構普遍不甚合理,而且受制于并不豐厚的折舊基金、留存收益等,內源融資的資源較少,因而我國的中小企業也普遍依賴于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籌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然而中小企業大多是私營企業,具有發展時間短、企業規模小、管理不夠規范、財務制度不夠健全等特點,使得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無法獲得足夠可靠信息來了解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因而無法平等對待中小企業和國企以及大型民企的融資需求,推高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具體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的外源融資主要分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兩種形式。股權融資具有融資企業財務風險小、資金用途限制較少、提高企業知名度等優點,然而它的投資成本較高且存在著公司控制權變更的風險,并且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證券市場進入門檻較高,雖然啟動了中小板、創業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的難度,但是受限于中小企業板規范運行、財務會計等方面的審核條件,通常只有那些效益高、前景好的高科技行業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能爭取到這寶貴的上市資源,考慮到上市后披露信息所需要支付的龐大費用甚至可能會高于其融資收益,因而很多中小企業上市熱情并不高。而債券融資指的是通過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或發行債券等方式融入資金,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資金 98.7%來源于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但是由于我國的金融組織體系還不夠完善,具體表現在:首先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少,服務種類單一,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借款需要;其次中小金融機構普遍資本金水平較低,且質量良莠不齊,無法為客戶提供優質貸款;最后多數中小金融機構的服務僅輻射其核心城市及附近村鎮,使得當地沒有合適中小金融機構的中小企業無法跨地獲得相應服務。另外,由于債權融資一般要求融資企業有比較好的聲譽和信用評級,以及較完善的企業債券市場,而我國中小企業盈利能力穩定性較差,風險較高,所以政府對企業債券一直采取了管制和限制的態度。
中小企業融資時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一方面與我國一直以來實行的 “抓大放小”經濟政策有關,另一方面與高融資成本有關。這里的高融資成本包括中小企業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雙方的成本。中小企業的借款具有數量少、時間急、頻率高等特點,同樣金額的貸款,銀行叢中笑企業處獲得的經濟效益過低;而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股權結構不清晰,關聯交易復雜,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這使得他們的盈利能力較低且沒有充足的資產抵押保障,一旦這些企業無法支付還款時,會給銀行等金融機構造成大量不良資產,據統計,中小企業的采信譽監督成本大約是國企及大型民企的5-8倍,過高的貸款風險和監督成本推升了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的成本,因而銀行并不愿放貸。銀行等金融機構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而無法從銀行獲取資金的中小企業只能被迫轉向民間資本尋求資金幫助,這無疑極大地增加了它們的融資成本。
研究發現,信息不對稱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最根本原因之一,相對于僅能掌握較少公司內部經營信息的金融機構來講,中小企業明顯的信息優勢使得其在融資過程中往往要面對兩個難題:逆向選擇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為了盡量避免呆賬、壞賬,銀行只能通過慎重選擇貸款對象、提高貸款利率等方式降低經營風險。而這種方法手段針對的是各行各業的中小企業,其中不乏一些前景被看好、經營較規范、效益較可預期的中小企業也受到波及。林毅夫等人的研究指出:處在不同行業、具備不同性質、規模不盡相同的企業,它們的融資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若想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資本市場就必須 “因人而異”的提供金融服務,即金融機構應根據不同企業個性化的資金需求相應地提供貸款等服務,而也只有這樣動態完善的金融體系結構,才能實現金融體系高效聚集、配置和分配資本的目的。一個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可以用當地金融機構的數量和金融資產的規模來衡量。我國的市場化經濟開始的較晚,金融市場化進程雖然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我國不同地域經濟發展狀況差別較大,國家的經濟政策不盡相同,導致我國各地區的金融市場化進程差異明顯。在某些省份,尤其是以浙江、為代表的東部沿海省市,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勢頭良好,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為主體,商業銀行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如各種保險公司、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為補充,金融機構的結構較為豐富,東部地區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一定程度已經緩解了東部省份的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問題。然而,中西部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普遍較低,無疑限制了限制了當地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
[1]李斌,江偉.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成長[J].南開經濟研究,2006,(3).
[2] 姚耀軍,董鋼鋒.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緩解:金融發展水平重要抑或金融結構重要? [J].金融研究,2015,(4).
[3] 袁穆,信貨配給理論與關系融資理論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3,(27).
[4] 肖晶.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嗎?——基于
地區制度環境差異化的研究[J].金融論壇,2016,(2).
祝智君(1990--),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人,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單位: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