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論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
王樂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是注冊會計師審計中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涉及到注冊會計師和被審計單位的責任劃分和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伴隨著會計造假信息泛濫以及對注冊會計師造假事件的逐步增加,界定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明確二者的聯系和區別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分析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關系,旨在提高人們對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正確認識,并以此作為注冊會計師、被審單位、司法部門等有關各方指導實踐的依據。
會計責任;審計責任;注冊會計師;被審計單位
(一)定義
(1)會計責任:是指被審計單位應建立、健全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護其資產的交全、完整、對其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責,即保證會計報表的質量,簡言之是指被審計單位對進行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所應負的責任,對于被審計單位是來說是責無旁貸的、應盡的一種義務。
(2)會計責任組成部分:①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處理方法包括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②對各項經濟事項作出完整的記錄;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保證財產的安全與完整;④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
(二)會計責任的重要性
由于會計信息的失真造成各有關利益主體損失時,就會追究相應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提供虛假會計資料的企業負責人和相關會計人員需承擔相應的會計責任。因為企業的會計信息是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決策、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債權人的貸款審核及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重要依據。
(一)定義
審計責任是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出具審計報告所應負的責任,包括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法律責任和審計職業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出現工作失誤或欺詐時,在法律上應承擔的責任;職業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審計業務時應履行的義務和職責。法律責任和職業責任是審計責任的兩個方面,兩者是互相補充、緊密相連。
(二)實質
①首先表現為兩個形式:一是對委托人,基于《審計業務約定書》,注冊會計師應當承擔約定責任,二是對利害關系第三人,基于審計的法定強制色彩,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定責任。②我國審計準則規定,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標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真實性、合法性發表意見。這一目標也精確地概括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
(一)法律主體的錯誤認識
社會公眾將會計信息的失真導致的會計報表的重大錯報或漏報,以及因此給報表的使用者帶來損失全部推卸給注冊會計師。錯誤地認為審計過報表的注冊會計師就是會計報表質量的保證人,注冊會計師即要承擔會計責任同時又要承擔審計責任。注冊會計師則總是過分強調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責任,從而減輕自己的審計責任。
(二)兩概念在實務中難以界定的原因
(1)注冊會計師不能保持獨立性
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工作的大前提,不僅要保持形式上的獨立,更要保持實質的獨立,獨立于委托人,也要獨立于被審計單位,現實生活中,這是造成實務中會計責任、審計責任界定不清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例如,當今社會事務所往往從事鑒證服務以外的代理服務,諸如代理記帳、代編報表等,也確實造成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界定的困難。注冊會計師進行代理業務時,身為審計人員,但代表的是會計主體,事務所再對以錯誤、甚至虛假的會計信息為根據編制的報表進行審計,兩者的責任界定就會變得非常含糊。
(2)法律上的不完善
①會計準則的不確定性:會計準則對許多交易及事項采用可選擇的會計方法,這種選擇性以及準則外業務的會計處理,是誘發會計與審計責任不清的動因。這種選擇性使得公司據以編制會計報告的備選會計方法很多,獨立審計人員在評價會計方法的選用上又缺乏明確的標準,使得會計責任容易向審計責任轉嫁,從而引起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②責任對象不明確:我國現行準則中,對審計人員責任對象無明確規定,也沒有相關的法律對企業管理當局的會計責任對象明文規定。既然無責任對象,在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界定上就可能模糊。
(三)辨析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現實意義
會計造假不乏被審計單位對自身責任認識上的模糊, 正確認識和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有助于被審計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明確自身職責,增強責任感,自覺接受會計法規的約束,提高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水平,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將被審單位的會計責任寫入審計業務約定書和審計報告,并要求被審單位出具聲明書以示對會計責任的強調,同時在業務約定書中強調審計的局限性及審計意見的“合理保證”作用,但這些防范責任風險的措施只能防范注冊會計師承擔不應承擔的審計責任,并不能減輕其應負的審計責任、成為推脫責任的借口,規避責任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嚴格按照專業標準,規范執業行為,謹慎執業。還可以方便司法部門確認責任雙方。隨著注冊會計師的訴訟案件急劇增加,人們稱之為注冊會計師的“訴訟爆炸”時代。我國控告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訴訟雖然始于近幾年,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注冊會計師被控告的原因可能是注冊會計師方面的責任,也可能是被審計單位方面的責任,也可能是使用者認識差異所致。如何合理確認各方責任,做到司法公正,把握和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就顯得尤為關鍵。
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混同具有牽涉各方經濟利益、相關制度安排失效、二者密切關聯、審計固有局限等多種深層原因,非會計界單方面所能解決,同時,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界定又關乎各方利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此,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的科學界定和合理承擔是一項系統工程,迫切需要相關的學術界、實務界、法律界及有關主管部門充分協調、共同解決。總之,要想嚴格界定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并不容易。我們只有盡量完善各種制度、體制,以求得公平與公正,保護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合法權益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
王樂歡(1990-),女,漢族,山東省泰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專業:企業管理,研究方向:企業組織與公司治理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指南2006:上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