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竹
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基于制度比較下我國學術創業的分析
馬 竹
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本文首先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回顧和整理,基于學術創業興起的時代,分析其背景因素、部分內涵及意義。其次,結合國內國外學術創業的主要來源地高校對學術創業的影響,參考國內外學術創業的現狀和方向,分析這些局面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下一步學術創業研究的未來趨勢和重點。學術創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需要學術、技術、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分析這一新興的研究熱點,對于以后的學術成果向商業性質的活動的轉化具有一定的理論啟示意義。
學術創業科研轉化學術人才
(一)國內學術創業的發展現狀及方向
學術創業目前在我國是新興的各類學科綜合型的研究領域,也是熱門的研究主題。在當今中國積極發展經濟的時期,眾多的小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出,然而知識財富逐漸愈發成為企業經營狀況發展良好和企業的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因素。而中國知識產出的發源地是全國上下的各大高校,包括高校內的教師以及學生。基于以上現狀,中國學術創業最為熱烈的地方也是高校。中國大部分的學術創業都發生在校園內。就研究文獻表明,我國學術創業的現狀大部分處于參與創業,很少有學者會放棄已有的學術成就而完整投向于創業活動。舉個例子,中國三大電腦廠商巨頭聯想、方正、清華同方均已和國內知名大學或學術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方正和清華大學、清華同方和北京大學、聯想和中國科學院。除了這些PC巨頭,與各類高校合作的公司企業數不勝數。這種學術創業的方式其實在中國是廣泛的,可以發現在每一個省的每一個城市都有這種情況的產生,大部分企業都有大學的公共研究機構。而政府對于這種創業的現象顯然是持有鼓勵政策,從我自身的體會出發,我于2014年參與了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撇開創新項目不說,就創業項目而言,這顯然是國家對目前高校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的培養的最好的表達方式。近些年來,針對高校應屆或往屆畢業的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也是越來越多。
但是目前國內高校的建設情況等級劃分大多以科研能力為評判標準。何為科研能力?這與創業活動是不同的,上文中我們提到創業活動是指將現有的知識轉化為金錢,而科研能力就恰好相反,科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將現有的金錢轉化為新的知識。科研活動需要資金鏈的流通,否則最基礎的物質條件都無法滿足。所以,我國學術創業目前的研究正在吸收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然而現狀是學術創業的主要陣地對于創業與科研此消彼長,新的科研成果似乎比利用原有的知識帶來經濟的發展更讓人振奮。
(二)國外現狀與國內現狀的對比分析
首先,企業不僅僅是創業活動的實踐者還是創業活動的投資者。美國創業投資總額中,企業的出資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經超過了政府支持。其次,美國的學術界支持他們的學者在即將合作的企業公司中擔任兼職。第三,美國的高校與企業合作的程度比中國的合作程度更為緊密。從兩個國家的學術創業的研究程度的差距中,不難看出,學術創業的應是國家、學術界自身以及企業等不同主體發揮綜合作用的結果。學術創業的成功發展,既離不開外部環境,如政策法律的支持、資金的供給、合適的校企合作關系等,也離不開學術創業的內在環境,如學術資本本身的價值、學術創業的新興理念等。
當前學術創業研究現狀不是很樂觀。大部分的學者創業意識薄弱,對創業沒有太多的興趣也不愿意將自己的經歷過多的放在這些方面,然而學術創業的發展勢不可擋,而且可以用來發展的資源仍然很多,那么培養出一塊適合學術創業這棵小樹苗成長蒼天大樹的基礎和土壤就顯得十分重要。發展學術創業,我們必須強化自身的人力資源建設、建立商業和學術界良好的關系、豐富自己創業資源,優化創業氛圍。
1.培養大量的學術創業機會
那么,我們首先可以加快建設一批像國際一流水平的科研平臺,或者與世界一流的大學和機構建立高層次的合作關系,形成高水平的創業團隊,加快自身科學創新和建設的步伐。學術創業不可能一味依靠以前的成就,所以我們必須積極創造新的知識成果,比如像我國目前的“211工程”、“985工程”等是針對高校的綜合創建水平的國家幫扶政策。
2.提升學術創業的能力
所以,我們有必要提升學術創業者的創業能力。鼓勵高校在平時的課程中增設面向市場、面向實踐的創業教育課程。在學校內設立創業咨詢、創業輔導等與創業有關的知識和能力的講座等。還可以開展諸如營銷大賽等創業型比賽,充分調動學術人才的創業積極性。學校對于孵化基地的免費租賃或者減免租金等行為可以提高學術創業的進度。以此為鑒,我們可以及舊件創業孵化器等體制的創新,完善“創業導師+創業投資+專業孵化”等服務模式,提高學術創業的創業能力。
3.國家對于學術創業政策的鼓勵
學術創業的發展大體上絕對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國家政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法律法規、財政稅收、政策方針等。比如簡化企業注冊流程,減少此類企業的部分稅收,改善企業發展條件等平臺。
4.完善國家產權激勵制度
基于學術創業的發展的越來越熱烈,研究越來越深入,我們必須通過建立健全產權制度,從而實現對學術創業人員的保護。從初期學術創業的科研研究,到中期的科研成果,以及最后的成果轉化為商業性質的創業活動等,都需要產權制度的保護。比如我國近些年來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就越來越重視了。這些無形資產的保護有利于形成學術創業的良好氛圍,促進學術創業的積極發展研究。
[1]希拉·斯勞特,拉里·萊斯利.學術資本主義:政治、政策和創業型大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汪懌.學術創業:內涵、瓶頸與推進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3年第17期.
[3]黃揚杰,鄒曉東,侯平.學術創業研究新趨勢:概念、特征和影響因素[J].自然辨證法研究,2013年第1期.
馬竹(1994-)女,漢族,安徽宣城人,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稅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