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淺談國企產權制度改革
宋欣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國有企業改革是帶有根本性的改革,也是核心的改革,并且貫穿于經濟體制改革的始終。國企改革的進程,曲折而艱辛。有關國企改革的理論探索和爭論也始終未停止過。在國企改革中,產權改革不單重要,且不可規避。它既是一個傳統的經濟學命題,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
企業法人國企改革產權多元化
國企改革最終將方向確立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將產權改革的主要方式確立為股份制,這既是國企改革的最優路徑,也是基于實踐探索做出的最優選擇。30多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證明,在眾多的國有企業改革路徑中,股份制改革是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最為重要的路徑,這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途徑。
國企產權制度由于國企產權制度本身的特點和其它方面的原因,產生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弊端:
(一)企業法人地位模糊
從法律的角度看,企業權利的實現必須以社會普遍承認為前提,義務的履行必須以一定形式的強制力來實行約束,這就要求國家對企業作為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設定,即建立企業法人制度,明確企業的地位,使其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并形成合理的經營管理權體系。但傳統體制下的產權關系形成的企業法人,與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法人相距甚遠。主要表現在企業利益不能獨立,它是在與國家利益一體化的前提下存在的經濟組織,是國家所有權的客體。它自身的權益沒有保障,不具備達到經營目標的充分權利手段、行為能力。實際上,傳統體制下的企業,只是公有財產的看守人,奉命執行者,是行政隸屬關系中的一環,它不具有自主支配企業資產的權利,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更像一個行政單位,而不是經濟主體。國有企業的產權人不到位、錯位、越位的現象比較普遍。國企越位的事件主要發生在對集體企業的嚴重侵權。
(二)政權與產權雙重目標的弊端
政權與產權本身存在很大的差異。首先,政治主體結構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及結構的相似性,而產權主體由于所處環境和經營方向上的差別,其結構千差萬別。其次,政權主體具有單一化的特點,而產權主體在市場經濟中,本質上要求多元化和形式多樣化。再從權利的實現及轉移方式來看,國家行政權按區域傳遞,有具體的傳遞對象和程序,產權主體支配財產的運動要根據自身的利益選擇其支配使用財產的方式、范圍,選擇適宜的主體作為聯系的對象,自行決定財產的結合方式。
(1)形成政權與產權之間的復雜制約關系:由于產權主體對國家政權主體有依附關系,造成同一財產主體有多個國家機關參與管理,即所謂對產權主體進行管理的主體具有廣泛性。
(2)造成經濟系統的封閉傾向:政權與產權的重合,政權組織活動的原則和行為,由經濟系統的外生變量直接成為內生變量。國民經濟的運行由政權系統在其內部作用下進行,從而使產權主體的行為符合政權組織的要求在所難免。純經濟系統中的行為主體成封閉或半封閉狀態,都必須以政權為軸心而展開行動。任何獨立的自主行動,都會受到政權的強烈抑制,致使各層次經濟系統開放度銳減,形成符合政權需要的帶有封閉性的系統,從而影響了經濟資源有效利用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3)經濟活動依政權分布:在傳統體制中,政權系統中子系統可以從自身局部利益出發,追求利益最大化。然而在經濟生活中,固有的經濟競爭因素外化為包括政權參與在內的行政性竟爭,并使經濟資源用于達到政治性的目標,結果往往造成資源浪費和配置不合理。
(一)加強行政力量推進國企改革
國企在產權制度改革中出現的領導、職工思想觀念陳舊、各利益相關群體的阻礙,采取政府以行政手段,在一定限度內推進國有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大股東是國家,代表國家的政府或其授權部門(國資委或經委等)履行大股東的職責,以行政力量進行改革是合理的;政府或其授權部門對改革的大背景比較了解,對國家的政策措施把握的比較準確,對改革的預期收益或者說機會成本有比較準確的衡量;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更容易協調和解決改革進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降低企業改革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二)推進產權多元化的發展
為了徹底解決所有者缺位和產權清晰問題,必須引入其他所有制的戰略投資者,實現不同所有權的多元投資主體的優勢互補和相互制衡。
(1)職工持股:對企業來講,職工持股是企業籌集貨幣資本的重要手段。同時通過職工持股,還可以吸收科技人才,穩定員工隊伍,調動員工積極性,降低管理的難度,增強企業競爭力。職工持股還有另外的意義,即國企改制中按政策解除勞動關系,需要對員工補償;職工的養老、醫療保險,也需國家支付。而國家又拿不出錢來補償和支付。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劃出一塊有效資產,量化到每個員工頭上,以此作為補償金或社保資金,并轉化為職工個人的股份,組織他們盤活資產,積極創業。
(2)管理者持股:MBO 叫停后,國企高管股權和期權激勵就成了替代的手段。對連續 3 年以上盈利、國有凈資產增值、外部約束強、內部經營管理嚴格、信息披露真實的企業,可以按凈資產增量的一定比例,讓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和科技創新者持有期股,三年后如企業效益繼續很好,可以兌現。
(3)重新引入國有股份:中國不能全面私有化,必須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民營經濟不可能全面替代國有經濟。中國模式或中國道路是在堅持國有經濟為主導和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形成的,中國模式和基本經濟制度互為前提?!皣M民退”是符合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建立的經濟基礎,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性質的社會主義經濟成分的做法。保證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只要有著正常的管理,就可以預期這個企業可以在沒有政府或其他外力的扶持或保護的情況下,獲得市場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潤率[1]。在轉型經濟和發展中國家,即使有了正常的管理,在競爭的市場中也無法獲得大家可以接受的預期利潤率。一個企業還要提高自己的比較優勢實現利潤最大化。
宋欣洋(1991-),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在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專業:企業管理,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資本運營
[1]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