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彬
登州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園區工商管理新模式分析
于洪彬
登州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其中不乏不少園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有部分園區出現了很多發展中的問題,本文就對園區工商管理的新模式——生態型供應商管理模式,予以簡單的分析與闡述。
園區;工商管理;新模式
園區就是產業集群地,只有做好園區的工商管理工作,才能保證園區經濟的穩定和園區的正常運行,所以園區工商管理的模式就新的尤為重要,文章對生態型供應商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闡述了進行生態型供應商管理的意義與核心內容,對其實施機制進行了探討。
據美國一項調研顯示:幾乎所有被調查公司都收到過他們顧客關于環境改善方面的要求。除了來自顧客的壓力外,企業還受到來自競爭者和投資者等方面的壓力。園區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不斷的改進其環境行為,而要徹底的改變其環境狀況,必須從采購源頭開始,把供應鏈上的其他成員整合在其環境管理過程中。通過生態型供應商管理可使企業獲得額外的好處,生態型供應商管理就是這么興起的,而所謂的 生態型供應商管理,就是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生態效益,即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環境保護,這種模式的核心思想認為好的環境管理很大程度是好的資源管理,一個環境友好的供應商是有效率的供應商,而有效率的供應商從長遠來看具有更低的成本。
1.供應商的評價與選擇。由于供應商在環境上的改善和成本上的節約能夠通過供應鏈傳遞到下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整個鏈條的效率,因此供應商的評價與選擇是供應商管理的關鍵環節,好的供應商對整個供應鏈帶來的競爭優勢是相當明顯的。選擇好的供應商首先要有好的標準,開發基于環境標準的供應商評價系統對于選擇供應商和影響供應商的環境行為非常重要。在制定評價標準時企業要綜合考慮顧客的環保要求、企業的環境方針、政府法令法規等因素,抓住主要的環境指標和問題,目前供應商評價的主要標準包括:環境報告的公開披露;二級供應商的環境行為評價;有害物質和廢棄物排放;禁用物質的使用;ISO4001認證;清潔生產實施情況;資源使用效率;產品和包裝的環境友好性等,評價時,企業可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實地調研等手段來獲取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對供應商進行評價與分級,對于不同級別的供應商給予不同的采購數量和政策。價值導向型把追求生態效益作為企業的最高宗旨之一,把環境因素融入企業的各項管理活動中,將上下游企業納入其環境管理體系,注重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改善,通過不斷降低環境成本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來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2. 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生態型供應商管理強調供應鏈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這也是生態型供應商管理的核心內容,通過供應鏈上企業的合作或聯盟可以有效的分享技術與信息,分擔環境改善的成本和風險,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實現提高顧客價值和實現持續的競爭優勢。根據合作程度可將企業與供應商的關系劃分為短期合同、長期合作和戰略聯盟三個層次,結合供應商的類型,形成了供應鏈內各企業合作關系的示意圖,箭頭的方向表示了生態型供應商管理模式的價值取向。
1. 有效的公布和實施環境目標。有效的管理起始于對組織目標和期望的清晰陳述,因此及時明確地公布企業的環境目標和要求非常重要,這些目標和要求為供應商的環境管理指明了方向。如康柏公司明確表示環境表現是選擇供應商的五個基本標準之一;沃爾沃公司則把公司的環境要求和一張自我評價的調查問卷一起寄給供應商。此外園區在實施供應商管理時應確保環境因素與價格和售后服務等因素受到同樣的重視。
2. 建立信息交流與共享機制。交流是合作的基礎,要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首先要有合理的交流渠道和窗口,這些渠道包括供應商會議、實地考察等方式,參加交流的人員應包括市場、采購、技術、環境等部門的人員。此外供應鏈上的企業應增加其環境行為的透明度,建立信息和經驗的共享機制,如建立互通的綠色數據庫和網上交流平臺等。
3. 合理的激勵機制。要保持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對供應商的激勵是非常重要的。在激勵機制的設計上,要體現公平、一致的原則。一方面顧客和供應商應分擔與提升整個供應鏈環境性能的相關成本,分享因此而帶來的收益,其中包括對環保產品支付更高的溢價和對新的環保技術提供訂單等;其次供應商對環境行為良好的供應商應給予增加進貨量、價格優惠和媒體關注等獎勵,以提高供應商的積極性。
4.技術援助和培訓。培訓和技術支持是合作成功的重要保障。通常一些大型核心制造商的供應商是很多中小公司,這些小公司缺少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來改進環境,因此對中小供應商提供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援助對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環境水平非常重要。
5.合作開發與改進。近年來隨著功能經濟思想的產生和生產者責任的延伸,供應商與其顧客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改變:以前企業與其供應商之間以產品為中心的供求關系將逐漸被以服務為中心的供求關系所替代;以前供應商只關心向下游企業提供它們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而不管下游企業是否有能力用環保的方式去處置它們,現在上游供應商越來越關注其產品對下游產生的環境影響,并在環保方面與下游企業積極合作,此時產品的生態設計和環境改善不再只是制造商的事,而且成為制造商與供應商共同的責任,供應商參與下游企業的產品設計和工藝改進,下游企業協助上游供應商改進其產品和包裝。
6. 定期審核。這是一種對供應商進行持續監督的方法,如果審核發現問題,企業可以在引發嚴重后果之前把它們提出來要求供應商限期改進或更換供應商。ISO4001 和EMAS等環境認證對于進行供應商評價和審核意義重大,它可以免除大半甚至全部的檢查監督工作,提高環境管理的效率,這對建立長期供應關系尤其重要,目前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均要求其主要供應商通過ISO4001認證。
綜上所述,生態型供應商管理模式作為綠色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年來越來越為企業所關注,目前這種模式正在沿供應鏈向上下游繼續延伸,這意味著將來多級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將更加緊密,生態型供應商管理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1]吳迪沖.關于綠色供應鏈的研究[J].現代生產與管理技術.2002(2):15~17 .
[2]王洪剛,韓文秀.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實施策略[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