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珊
平頂山學院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數理性分析和規避措施研究
裴 珊
平頂山學院
會計信息對于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其受多種因素影響,往往出現假信息或信息失真。本文在對會計失真的層級性進行分析的同時,再從數理分析角度,對其失真予以分析,并提出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點途徑。
企業會計;失真;規避措施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違背了會計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可比性等特點,不能反映出的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完整,對于企業來說,使對公司運營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所起的促進作用無法發揮。同時會計信息對公司內部加強經營管理起到指導性的作用也無法實現;同時無法滿足社會各界對會計信息的要求;會計信息還是國家A推出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會計信息是對企業經營情況的記錄和反映。從反映論來說,則其失真具有兩個層次,首先是企業經營活動本身的假,其次記錄反映的假。
2.1 第一個層次的失真主要是企業違法亂紀活動
2.1.1 收入作假,營造虛假利潤情況。一部分會計主體往往會采取各種不當的行為來影響收入的真實性,以達到不同目的,這就對利潤的真實性產生了較大影響。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延遲確認收入、提前確認收入或者虛構收入等。
2.1.2 篡改費用來營造虛假盈利情況。許多公司往往會采取遞延費用、費用資本化或提前或推遲確認費用等方法來進行利潤的增減,這種做法違背了權責發生制原則。
2.1.3 通過不等價資產置換來對利潤進行虛造。最近幾年的資產重組已經發展成為做假賬的代名詞,大多數上市公司就是借助資產重組來達到扭虧為盈的效果,他們一般借助不等價的資產置換來提高上市公司利潤。有些上市公司還可以借助非關聯交易的資產重組來實現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的效果。
2.2 第二個層次的失真主要是反映的假
這里邊首先可能是通行會計準則尚存在一些問題,以至于不能真正反映現實問題。其次很可能是企業的會計處理問題,包括會計機構的權力、制度問題、流程問題、人員素質問題、內部審計和第三方審計問題、利益機關方的監察的問題。對會計準則的問題,本文不在論述,只對企業內部和三方審計、上級監察等予以論述。
2.2.1 企業會計機構的權力問題。企業會計機構地位不獨立,手用人機制、待遇的影響,被單位領導挾持,為了某一位領導的年度利潤指標,或屈從于領導少繳稅的目的而做假賬。
2.2.2 會計制度和流程問題。沒有認真貫徹國家會計制度,或制度制定不嚴密,會計處理隨意性強,沒有固定的流程,從而為虛假信息奠定溫床。
2.2.3 人員素質問題。由于人員素質問題,不能掌握會計詳細處理的業務和技能,造成處理錯誤百出,失去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2.2.4 內外部審計問題。內部審計不獨立,受領導制約,或審計結果不被重視,縱容錯誤的發生。
2.2.5 外部監察不到位。
2.3 會計失真數理分析
2.3.1 對企業是否合法經營和違法經營予以定義。第一部先假定客觀事實為A;企業經營者對該對象的正確認同和違規設定我們分別以+號和-號相乘。
2.3.2 會計反映層次的設定。我們認為在反映層次,假設一項正確的會計結果,必須經過會計機構獨立性、會計制度和流程、人員處理、內外部審計、外部監察等一系列流程,任一環節正常均能發現問題,這樣在邏輯上應為相乘關系。
2.3.3 最終總的關系式為:會計信息真實性=A*(+)or(-)*會計機構獨立性*制度流程完善性*人員素質合格性*內外部審計有效性*監察有效性
結果解釋:
會計信息的反饋首先決定于單位是否違法,若違法,客觀層面得分為-A,很難糾正,除非會計機構完全獨立執法,予以糾正,才有可能獲得正確信息。
假設單位沒有違法,則信息的真實程度受會計機構、制度流程、人員素質、內外部審計、監察的綜合效果決定。任一項能發揮100%的效力,都有可能有效地避免虛假信息的流出。
3.1 法制觀念和手段
現代企業是植根于法制社會的企業。現代社會必須采用宣傳教育手段教人誠信守法,采用嚴格的法律手段,懲治財務違法犯罪行為,建立嚴格的誠信體系。要利用網絡等多種媒體和制度體系,對業主、代理人違規失信建立賠償機制,使所有的人員不敢違法,或利用賠償機制,讓你失信賠償一次,再無翻身之日。
3.2 會計機構應具有相當的獨立性
為什么?因為只有這樣,會計才能獨立于企業利益而處理財務問題,才能做到客觀、公正、真實。目前一些大公司集團,如平煤神馬集團就推行會計機構、領導人員輪流機制,工資、待遇有集團公司發放,每三至五年企業輪換一次,保證了會計機構的獨立性。
3.3 完善制度流程體系和標準化作業
完善相關企業管理制度和流程,不斷堵塞會計在資產管理中的漏洞,建立標準化作業的網絡財務體系,減少會計在信息質量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信息失真帶來經濟損失。
3.4 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首先,在選拔會計人員的過程中,企業要綜合考慮其專業素養和道德素養,為企業培養有道德、有素質的會計人員。其次要加強會計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確保會計人員能夠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提高會計核算水平。
3.5 內外部審計
建立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其地位應與會計部門平級或更高,切實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外部審計要選擇品牌良好,具有公信力的權威機構,切實發揮監督和向社會證明的作用,實現有效的監督。
3.6 協調利益相關者的監督,使會計管理綜合化
政府財務部門、債權者、注重企業整體發展的所有者以及關注企業最直接經濟利益的經營者,他們之間存在眾多的利益矛盾沖突,調節好各個利益者之間的關系,在遵循法律的基礎上,既注重對企業當前利益的考慮,同時又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經濟基礎,形成順暢的利益鏈條。
[1]魏宏.淺談如何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4:238-239.
[2]李明杰.淺析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途徑[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