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民
臨沂市市政工程建設處
關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幾點思考
張高民
臨沂市市政工程建設處
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建筑施工技術,因此針對建筑技術的現狀,如何使建筑施工技術在城市化建設中相應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建筑施工技術不僅要滿足施工的多方面要求,更要與現代城市的結構和要求同步發展,努力開拓技術新領域,積極吸取國內外新的建筑技術和管理手段,為推動我國建筑技術作出新的貢獻。
建筑施工技術;思考;技術管理策略
1.1施工流程。放出軸線及梁位置線,定好水平控制標高→梁板豎向支頂安裝→架設梁底木方主次龍骨→梁底模板及側模板安裝→架設樓面底板木方龍骨于門式架頂托托板上→樓面模板安裝→梁板鋼筋綁扎→梁板砼澆筑→砼保養,達到拆模強度→松下門式腳手架可調頂托→拆除梁、板模,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桿、剪刀撐及門式腳手架。
1.2模板支設的質量要求。模板的搭設必須準確掌握構件的幾何尺寸,保證軸線位置的準確。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澆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混凝土灌注樁適用于任何土層、承載力大、對周圍環境影響小。在灌注樁施工中,國內建筑業還研究應用了后壓漿技術,也就是成樁后通過預埋的注漿管用一定壓力將水泥漿壓入樁底和樁側,使之對樁側底泥皮、樁身和樁端底沉渣、樁周底土層生充填膠結、加筋、固化效應。灌注樁施工中采用后壓漿技術后,可以減少樁體積40%,成本降低效果非常明顯。在沉管灌注樁在振動和錘擊沉管灌注樁基礎上,研究了新的樁型,如新工藝的沉管樁、沉管擴底樁、直徑500毫米以上的大直徑沉管樁等。
3.1梁箍筋的下料問題,高度可減小20~30mm(一向框架梁端需要),這樣可避免出現因一向框架梁面筋從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過時,面筋無法直接綁扎到箍筋上,同時,也能消除對粱骨架受力不良的現象;
3.2在設計時就要明確保護層厚度以哪一向為主,同時,由于增大保護層厚度,會使截面有效高度變小,也減小正截面受彎承載能力,而構件表面也易開裂。所以,為了防止表面開裂,對保護層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鋪一層鋼絲網。《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40mm時,應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
4.1保證項目。(1)鋼筋的材質、規格及焊條類型應符合鋼筋工程的設計和施工規范,有材質及產品合格證書和物理性能檢驗。(2)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接頭位置、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3)焊工必須持相應等級焊工證才允許上崗操作。(4)在焊接前應預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條件及參數,制作二個抗拉試件,其試驗結果大于該類別鋼筋的抗拉強度時,才允許正式施焊,此時可不再從成品抽樣取試件。
4.2基本項目。(1)鋼筋、骨架綁扎、缺扣、松扣不超過應綁扎數的10%,且不應集中。(2)鋼筋彎鉤的朝向正確,綁扎接頭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不小于規定值。(3)所有焊接接頭必須進行外觀檢驗,其要求是:焊縫表面平順,沒有較明顯的咬邊、凹陷、焊瘤、夾渣及氣孔,嚴禁有裂紋出現。
墻體保溫系統的施工是墻體節能措施的關鍵環節。墻體的保溫層通常設置在墻體的內側或外側。設在內側技術措拖相對簡單,但保溫效果不如外側;設在外側可節省使用面積,但粘結性差,措施不當易產生開裂、滲水、脫落、耐久性減弱等問題,造價一般也高于內設置。施工工藝一般采用抹灰、噴涂、干掛、粘貼、復合等方式。針對不同的保溫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應采用不同的施工技術措施。
為保證門窗能達到預期的節能要求,安裝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6.1根據設計要求選擇門窗時,要復查其抗風壓性、空氣滲透性、雨水滲漏性等性能指標。
6.2安裝門窗框時,要反復檢查框角的垂直度,變形嚴重、縫隙超標、密封條不密閉的門窗扇不能上墻。
6.3在框與扇、扇與扇之間需設密封條,以防滲水、透氣,推拉窗的軌槽處須增加密封處理,局部縫隙較大的位置可用單組份密封膏擠注。
6.4在門窗框四周與墻或柱、梁、窗臺等交接處,需用水泥砂漿進行嚴密處置,在靠室外一側需結合外裝修進行處理,以防滲水、透氣。
6.5粘貼密封條或擠注密封膏時,應事先將接縫處清理干凈干燥,無灰塵和污物。
加強建筑工程整體管理制度的優化,落實并完善與工程施工相關的各種技術標準、規范、規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術管理組織機構和技術責任制度,保證各技術崗位都有技術負責人,防止和杜絕施工中責任不清或無人負責現象。
7.1施工準備階段。在施工準備階段,首先要做的是落實管理責任,這也是管理制度有效實施的根本。施工企業可以組織施工技術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人員,層層落實管理責任制,著力提升有關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在施工工程的準備階段,先制定好技術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后期施工質量達標。
7.2施工階段。施工階段技術管理人員主要做的工作,就是技術交底和工程質量管理。首先是對復雜技術實施標準進行交底,對多發質量問題的施工部位加強管理。技術交底對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影響較大,施工工程各個環節都要做嚴謹的技術交底工作。一些新技術和新工藝帶來的技術難題,施工隊伍要及時處理,培訓高素質技術攻關隊伍,保障工程質量的。在施工流程中,還要重視起材料和建筑用品質量問題,避免材料質量造成的工程損失。
7.3竣工階段。竣工階段涉及到的技術管理問題,主要是管理人員通過審核措施和手段,對工程竣工部分,做分項工程質量檢測,把檢測結果與施工前預訂的質量目標做對比,判斷其是否符合標準。如果兩組數據差距小,或者在誤差范圍內,該建筑施工技術通過審核,如果兩組數據不相符或者存在一定差距,則需施工人員對不合格處進行維修和補救。施工技術管理研究工作,要從根本出發,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其產生的條件和影響,在全方位統籌經濟視角下,制定質量第一的管理方針政策。
建筑施工技術控制是具備科學性、綜合性、技術性的多重學科,因此,我們要加強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質量,促進建筑行業不斷發展。
[1]涂長明.淺析建筑施工技術控制的具體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5)
[2]翁金坤,邵國榮.加強建筑施工技術與施工管理措施[J].中國城市經濟.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