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道錢安芝樂敏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四個
●朱光道錢安芝樂敏
強化“補”,優化結構。大悟縣采取內外結合、上下聯動的辦法,壯大鄉村教師隊伍,著力化解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適時增編擴員。近五年來,全縣累計增加教師財政編制809人,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教學量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核定村級小學和教學點編制。根據全縣教師退休和編制空缺情況,認真落實“國標、省考、縣管、校用”制度,實行“總量平衡、退一補一”。今年,全縣“退一補一”136人,空崗補齊45人。突出“消腫化瘀”。堅持問題導向,著力化解代課教師長期得不到解決和農村教師老齡化矛盾。2014年,縣政府出臺政策,決定用三年時間分批分步解決代課教師問題,前兩批116名代課教師已“轉正”上崗,并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第三批即將啟動。搶抓政策機遇。將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招聘教師作為教師補充的主渠道,六年來,全縣共招聘教師738人,為鄉村教師隊伍輸入了新鮮血液。
突出“流”,均衡配置。大悟縣建立健全教師隊伍“雙向選擇、能進能退”的交流機制和“優教優崗、能上能下”的成長機制,有效激活了鄉村教師隊伍活力。系統管理,動態交流。縣政府完善了“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賦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全縣教師調配權,推行教師“無校籍管理”,打破了教師交流輪崗的障礙。均衡資源,區域交流。針對鄉鎮初中教師富余與偏遠學校師資不足的矛盾,縣教育局出臺了《均衡配置教師資源促進城鄉教師交流的實施意見》,體、音、美等緊缺學科教師實行跨校任教,今年,全縣交流人數達211人。公開競聘,崗位交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讓優秀人才接受“鍛造”。五年來,共選聘572名鄉村教師到縣直學校任教,36名優秀教師被選拔到校長崗位。結對幫扶,定向交流。認真落實“湖北省城鎮教師援助農村教育行動計劃”“湖北省農村學校啟明星計劃”和“國家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組織縣直6所中小學分別與偏遠農村學校結對子,選派6名副校長、68名城區優秀教師赴偏遠農村學校任教,幫助結對學校新建“名師‘1+X’同步課堂”。
落實“訓”,提升素質。大悟縣再造鄉村教師學習鏈條,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機制系統化。建立健全“政府主體、教育主抓、教師參與”的教師培訓機制,把鄉村教師培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切實保障鄉村教師校長培訓經費。培訓名師主導化。名師才能出高徒,大力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定期組織“‘中國名師’走進大悟”活動,先后邀請魏書生、陳萍、鄭杰等名家傳經送寶,現身說法。借助外力培養縣級名師,縣級名師培訓鄉村名師。培訓走向開放化。組織教師赴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課改名校學習取經,取長補短。定期舉辦“大悟教育論壇”,造就一批鄉村教育專家。培訓科目自主化。推出了“點菜培訓”,教師想學什么自己點,教育局或統籌安排各級培訓,或組織鄉土專家授課。
多措“激”,優化環境。大悟縣急教師之所急,幫教師之所需,確保鄉村教師來得了、留得下、教得好。完善生活設施,提升生活待遇。為解決農村教師吃飯難、住宿難、洗浴難,大悟縣籌資2235萬元,實施“三個一”工程(一批過渡周轉房,一批教師簡易食堂,一批澡堂),新建食堂64個,教師周轉宿舍900套,浴室122間,添置洗浴設施244套,讓鄉村教師安居樂業。強化榮譽激勵,提升政治待遇。各類表彰評優向農村教師傾斜,每兩年評選一批“大悟名師”“骨干教師”,撥付專項資金予以表彰。優先職務評聘,提升職稱待遇。職稱(職務)評聘時,對長期工作在農村基層學校的教師給予傾斜,提升通過率,即評即聘。城鎮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需要有一年以上農村學校任教經歷。發放鄉村補貼,提升經濟待遇。及時、足額落實教師各項工資福利待遇。2015年,全縣發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骨干教師補助390萬元,發放鄉鎮工作補貼1079萬元。今年,縣政府還為鄉村教師每月發放180元的交通補貼。關心教職工疾苦,2015年,勵耕計劃、潤雨計劃資助患重大疾病教師73人。慰問特困教職工205人,不讓鄉村教師“流汗還流淚”。
(作者單位:大悟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