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福
正平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處理技術探討
王壽福
正平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體制得到了較大的改變,并且不斷完善。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個行業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房地產行業作為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全國都實行了大量的建筑工程項目。建筑工程項目實行過程中會涉及到各個方面的技術內容,這些技術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以及安全。在這些技術中,地基處理技術是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關鍵的技術,直接關系到整體房屋建筑的安全以及使用壽命。
房屋建筑;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地基處理技術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地基動力特性,使地基的壓縮性、抗剪能力等更加滿足房屋建筑安全性、穩定性的需要,可見地基處理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其進行深化研究是提升房屋建筑質量的必然選擇。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各類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能否達到地基處理的目的和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施工細節,所以在應用的過程中常見細節問題要受到重視,如高壓旋噴注漿樁地基處理施工技術在有機質土、粘質土等地基處理工程中應用時,首先在注漿前要對工程水文地質資料進行全面有效的了解,并確定其地下是否存在正在運用的埋設物,以此避免對埋設物造成破壞,加大施工的成本和難度;然后對施工現場進行適當的理化試驗,確定施工的參數和采用的相關工藝 ;再次,在噴射的過程中保證配設壓力在20兆帕以上,噴射順序為自下而上 ;最后,利用鉆芯、觸探等方法檢驗注漿的質量,其中檢測的鉆孔數量應該在總孔數的5%以上,如果鉆孔的總數量少于20個,也要選擇2個以上的鉆孔進行檢驗,以此保證地基處理質量。另外,在各類房屋地基處理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如夯實地基處理施工技術應用時需要對重力結構上升的高度計算、注漿技術需要對水泥配比進行計算等,所以在各類技術應用過程中計算的準確性以及選取參數的正確性等也要受到重視。
2.1 通過聯合碎石樁以及CFG樁進行地基的處理
如前文所述,樁基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將上部載荷向下傳遞,從而提升樁基的承載能力。單獨采用碎石樁進行地基處理的承載能力有限,通過CFG樁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碎石樁來承受載荷,碎石樁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消除上部地層液化的問題。通過兩者的聯合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能夠很好的減緩地基的沉降速度,降低沉降量,并且使沉降均勻進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粉噴樁和CFG樁進行聯合還是碎石樁和CFG樁進行聯合運用,樁本身的強度都是最為根本的問題。如果樁的澆灌沒有達到設計的要求就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均勻性以及密實性,所以要嚴格控制樁的澆筑。在進行樁身混凝土澆筑時,最主要的就是消除水的影響。水對樁基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孔底積水和孔壁積水,孔底積水可以通過水泵抽水的方式進行處理,也可以通過干拌混凝土混合料或者干水泥填入到孔底的方式處理。在進行孔壁積水處理時,可在樁身澆筑前通過防水材料將滲漏部位進行封閉,從而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提升混凝土的強度。
2.2 振沖法
在房屋建筑地基處理中另外一個比較常用的方法就是振沖法。它是利用振動和水沖來使地基實現固結,提升承載力的。具體依據是否添加回填材料,真重發又可以分為振沖密實法和振沖法。振沖密實法與振沖樁法在地基基礎的適用條件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振沖密實法通常應用于致密性比較差的砂土地基中,一般情況下,在地基粘粒量少于百分之十的情況下使用振沖密實法來處理地基問題。采用這種辦法最主要的目的是消除地基的液化,降低地基中的孔隙密度,增加地基內部的密實度。當地基中含有的粘粒量達到百分之三十時,此時地基內部的孔隙密度會很小,含水量較少,此時使用振沖密實法已經不能起到減少地基孔隙密度、加固地基的作用,因此需要用振沖樁法來處理地基問題。振沖樁法一般應用在處理砂土、素填土以及粉土等地基上。在振沖樁法的實施過程中,地基的填充量一般都是碎石,主要是通過密實的骨料,提高了地基的相對重量,使地基在振動過程中加固沉降度。而且,碎石骨料在地基中能夠形成排水通道,加快周圍地基水的流動速度,從而加強了地基的強度。
2.3 夯實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夯實地基處理施工技術是利用大型起重機械縮減不良地基土體的縫隙,進而使地基的強度、滲水性、壓實度、抗變形能力等得到優化的方法,現階段按照使用機械的類型,可以將其分為強夯和重錘兩種應用方式。前者主要應用于黃土或濕度相對較高的砂土地基處理中,將重量在10至40噸的大型起重機重力結構從10至40米的高度按照設定的路線打擊地基,在壓力的作用下,使地基土壤的空隙不斷縮減,進而抗壓強度得到提升,強夯的過程中重力結構上升的高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施工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地基處理的實際需要對高度進行靈活的調節,在實踐中發現,單層和多層8000KN·m 高能量級強夯的深度分別可達12米和24米,甚至在多層強夯的作用下,地基處理深度可達到54米,這對提升高層建筑地基穩定性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施工面積、技術是否滿足實際需要,以及強夯過程中所產生的巨大振動是否會對周圍建筑等結構產生破壞。后者在主要是利用重量規格在2至3噸的夯錘在重力作用下,對不良地基產生壓力,使其濕陷性、密度、強度、抗變形能力等方面得到改善。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房屋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以及科技的逐漸進步,我國的地基處理技術也日益完善,而且也會更加廣泛地被運用在建筑施工中。然而,隨著當前房屋建筑施工要求的不斷提升以及施工環境的日益復雜化,這也使得地基處理技術面臨著更高的要求以及難度。因此,必須要在充分利用當前先進的地基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加強研究與探索,從而不斷地優化地基處理技術,以此來有效地提升我國房屋建筑質量。
[1] 祝成展.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探討[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2):208.
[2] 鄭小佩.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處理技術探討[J]. 江西建材,2016(07):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