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莎
河南大學外語學院
關于公司印章法律效力的若干思考
秦 莎
河南大學外語學院
隨著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作為新興經濟力量如同雨后春筍出現在中國大地上。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的誕生催生了一種法人代表制度。而在此種制度的背景之下,又鑒于公司的擬制人格制度,公司企業行使公司權力之時往往需要特殊的認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公司對外的公信力。基于現代社會公司發展的普遍與必要,公司印章制度作為中國法律制度中獨特的部分,其性質、效力、以及所具有的意義問題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自己淺薄的見解對公司代表制度與公司印章效力的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公司;公司代表制度;公司印章
企業現代社會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基于此,本文對企業印章效力問題的探討實際上主要是針對公司這個社會經濟組織。公司是以資本聯合為基礎,追求營利為目的,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法律規定的程序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組織。
公司作為擬制的民事主體,享有同民事主體一致的民事權利與義務。一旦投資者的投資離開投資者歸入公司,投資者的財產即歸入公司名義之下,與投資者們分離,公司即擁有獨立的法人財產。公司此刻便因為法律擬制,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從事經營活動。公司的法人人格與投資者的自然人人格相分離,這使得投資者或者股東的死亡或者變更并不能影響公司人格權的行使,對公司的存續并無妨礙。基于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公司作為擬制的法人對公司的義務應該予以承擔。公司即以其法定代表人對外行使權利。其作為自然人的人格被公司法人的法人資格所吸收,此時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即歸為公司自身的行為,其效力一樣歸于公司。
在法律制度設計當中,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是因為自然人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行使權力的時候,自然人的本性很多時候無法抵擋誘惑,這是該制度設計自身的矛盾之處,所以理應對公司代表人制度進行一定的限制。我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三款: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不得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這即為對公司法人代表對外行使權力的一種限制。《日本商法典》第二百七十五條第四款規定:“在公司對董事或者董事對公司提起訴訟的情形下,監事就該訴訟代表公司”。日本《有限責任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在公司對董事或者董事對公司提起訴訟的情形下,就該訴訟,由股東會確定的人代表公司。”由于公司法人制度的產生是基于法律的規定,所以公司法定代表人對外行使權力的效力,最終的判斷是以其有否具有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
在從事經營活動當中,公司作為商事主體經過工商行政主管機關的確認與認可,設立登記。在領取公司營業執照的同時,申請獲得刻制公司印章的資格。公司印章作為公司對外意愿表達的一種手段與途徑,由代表公司對外對話的主體即公司法定代表人進行使用。公司印章的作用。
上文我們得知,公司的特征之一即為股權分離,即公司的股東將投資一旦投入到公司,該投資融入公司,出資的所有權即從股東的手中轉入歸公司所有。公司作為法人,其擁有獨立的財產所有權,其以所擁有的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而股東則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者股份為限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但是即使公司印章在股東手里,也一定是該股東被公司授權行使代理權,其所進行的商事活動產生的法律后果一律歸公司頭上,而不能由該股東承擔。
該部分采用案例的方式對公司印章在商事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闡明。
案例:
陳某,系廣州市天河區廣東振業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簡稱振業公司)銷售經理期間,私自承攬到中山市大信置業有限公司一間商場的節能改造工程業務,為從振業公司購買該工程所需設備,在廣州市東圃街邊委托不法分子偽造了一枚“廣州市華意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專用章”,并用該印章以廣州市華意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名義虛構了一份與振業公司簽訂的購貨合同書,憑借該合同從振業公司提取價值人民幣109975.50元的貨物,預付了總貨款的20%,尚欠人民幣87980.50元未支付。后因工程延誤,陳某未能及時收回款項支付給振業公司,后陳某向振業公司寫下欠條一條。
通過陳明以上案例,可以得知,公司印章作為公司對外意思表達載體的確認工具,其重要性理應引起重視。根據以上案例結合實踐中的一些情況,公司印章的管理確實存在很多漏洞。我國立法層面大多數是對印章在國家機關、行政事業單位使用規范的相關管理規定,對于公司印章的使用管理規范方面所做的規定比重不大,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效力級別較低的國務院及各部門條例或規定。公司印章本身只是公司法人代表行使公司權力的工具,其不像自然人有血有肉,有感情思維,擁有獨立的判斷思維,恰恰是這個特點造成了公司印章被濫用的嚴重后果。由以上案例引發了對我國公司印章制度層面問題的反思總結,具體從以下層面進行分析:
3.1公司印章的保管方面。
基于公司印章所具有的獨特的屬性及其代表公司的權力象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國的立法層面并沒有對公司印章的保管規范進行規定與約束。通常在公司企業的內部,不管是公司制定的章程當中還是董事會等大會決議中都鮮有對公司印章的保管問題進行明確釋明的。大多數的實際情況下,公司印章被掌握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指定的總經理或者公司指定的其他一般職員手中。這樣隨意的、寬松的環境下使用公司印章無疑增加了其風險性,不穩定的歸屬造成其可以隨意被使用,這就公司印章本身具有的性質而言,對公司的利益被侵犯隨時埋下定時炸彈。
3.2公司印章使用規范方面。
往往在公司的實踐操作當中,公司印章的使用并不是如預期想象中那樣,由某一負責人執掌,公司印章可以隨用隨取。最離譜的情況莫過于筆者在公司有段時間發現公司為了減少成本,提高辦事效率,竟將各類公章放在公司行政部前臺的抽屜里。如果有不良居心的職員恰巧利用了公司印章管理使用程序的空白,趁虛而入,其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總而言之,實際情況當中要證明這份材料的違法成分,其難度并不低。
3.3公司印章的交接方面。
公司印章本身作為靜態的無生命的物體,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是它對公司對外文件法律效力的確認,所以這個本身無生命的公司印章,其交接工作至關重要,誰掌握公司印章可以說即掌握了公司的一項“生殺大權”,即便這項大權是由公司法人所授予的。綜上所述,公司章程或者通過的決議理應規范公司印章的交接工作,對交接雙方的法定責任與義務作出明確規定。交接的情形大致分為兩種:人員調動和人員離職,這兩種情形下都會產生公司印章交接的后果。以至于交接完畢之后出現了特殊情況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找到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的承擔,挽回公司的損失。
以上案例不禁讓我們反思一個問題:究竟是公司印章的權力大還是執掌公司印章的法定代表人權力大,表面上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授予了代表公司行使權力的資格,從這個角度出發結合前文對我國公司法人代表制度的分析,不難得出結論: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對外進行對話的出口,其所具有的權力理應是最高的。
公司意思形成可以被認為是個內部問題,而公司意思的表示則是個外部問題。公司印章作為對外進行意思表示、行使權力的象征,如果不對其進行管理使用規范,很容易對公司利益造成巨大的損失,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存在潛在的威脅。本文主要通過以下方面針對公司印章使用管理規范出現的問題做淺薄的建議。
4.1我國立法層面的建議
目前,我國對印章刻制、管理、銷毀等印章管理規范方面,僅有1993年《國務院關于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定》,除此之外,我國現行立法沒有對印章管理和使用進行明文規定,《印章治安管理辦法》(草案)還正在制定。4第一、前文談到了公司印章的保管問題,加之公司保管所具有的交易效率價值,所以對公司印章的保管需要在立法層面加以規定,建議公司法針對公司印章保管的主體加以明確規定與限制,使得公司印章的保管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公司印章的保管做到強制性的約束。第二、在立法層面對公司印章使用的相關制度報備進行強制性規定,可以有效地對公司印章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第三、通過立法強制公司章程對印章管理納入董事會議事范圍,對公司印章的使用主體與其義務、責任必須進行規定。第四、對私自刻制、偽造、偷盜印章的行為應該規定更為嚴厲的處罰。
4.2公司內部關于印章管理的建議
公司印章管理作為公司的內部管理規范,將其明確為公司內部的“必修課”,上升為公司每個員工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印章的使用設置監督體系。這樣的做法能夠引起公司對印章管理規范的重視,更有利于印章的管理切實有效地得到實踐。第一、公司印章應由專門的機關妥善保管。第二、對于空白文書一般不能予以加蓋公司印章,必要時通過公司相關監督機構進行文書的情況跟蹤。第三、簽字和蓋章共同作用其效力更具有說服力。第四、公司印章一概不能外借。除此之外前文提到的,公司印章保管人的交接或者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變更、離職導致的印章變更手續交接同樣需要作出盡可能詳細的規范予以約束。
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大量出現。在公司法人代表制度的背景之下,又鑒于公司的擬制人格制度,對公司權力進行行使之時往往需要加以確信的認證。印章作為歷史發展的產物首當其沖成為公司對外行使權力的象征。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公司印章管理問題在實踐中凸顯出來。文章一方面從宏觀方面也就是我國的立法層面對公司印章的使用管理提出相關建議,對公司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建議進行強制性的立法規定。另一方面從微觀視角,即公司內部的章程或者內部文件的相關管理規范上著手,針對不同的公司規模、類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在公司將印章保管和使用的管理規范上升為公司明確的意志,才能使得公司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在正常的實踐活動中發揮其最優最大化的作用。
總而言之,公司的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的主導力量,而公司印章相關問題的管理規范理應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公司印章的糾紛日益增多,而針對這些糾紛的源頭進行管理控制實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注釋:
[1]李勇明.印章瑣談[J].文史月刊.2010(01)
[2]楊繼.中國股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存廢[J].現代法學.2004(06)
[3]陳家宏,李永泉.禁止令制度初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4]崔營.日本的印章文化[J].日語知識.2002(09)
[5]方流芳.國企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地位、權力和利益沖突[J].比較法研究.1999(Z1)
[6]范健,蔣大興.公司經理權法律問題比較研究——兼及我國公司立法之檢討[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1998(03)
[7]王保樹.股份公司組織機構的法的實態考察與立法課題[J].法學研究.1998(02)
[8]王保樹.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董事會[J].外國法譯評.1994(01)[9]王大德.印章的起源和發展[J].遼寧檔案.1989(04)
[10]楊汝軒.公司代表人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
秦莎(1989—)女,漢族,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學法學院,2014級研究生,法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