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杰
河北省涿州市南關中心學校
小學科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張玉杰
河北省涿州市南關中心學校
隨著社會的不斷的發展與進步,我國對于教育方面也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革。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的,也是現在每個學生必備的條件之一。在此基礎上,下文探討了在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能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發展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科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對于學生的課程教育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在小學教學方面,制定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的科學教育教學是作為學生啟蒙階段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課程。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是每一位小學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下文就簡單分析小學科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在學生今后的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俗話說觀察能力是作為科學探究中最基礎的內容,觀察能力不是人們生來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后天培養的。良好的觀察能力,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及今后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科學探究中的觀察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
1、觀察過程中的客觀性
客觀、實事求是是科學教育中最基本的內容,教師要注重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客觀及實事求是的態度。要求學生在觀察中對于自己的數據進行真實的記錄,不弄虛作假,使學生能夠從小養成客觀、真實的科學態度。
2、觀察過程中擁有耐心
我們所知道偉大的科學家們,都是通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刻苦鉆研并且耐心的進行試驗,才能有今天的研究成果。所以,教師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要培養其耐心及持久性,使他們不僅是在觀察過程中,在今后也可以擁有持之以恒的態度來對待一切事情。
3、觀察中可以多方面考慮事情
教師在觀察中要培養學生能夠從多方面觀察、思考問題,教學生可以把獨立不同的事物可以很好的進行串聯,使其能夠全面的進行觀察。
4、觀察中明確目標
由于學生的年齡小,他們在觀察過程中時常抓不住重點,而且在聽課的過程中集中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學會觀察,帶有目的的對事物進行觀察,這樣才能集中精力的做事情,觀察事物能夠更加全面。[1]
上文有說道,科學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從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探究正是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科學教育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才能發展其自身的科學素養。據了解,目前我國小學生大部分并沒有自主探究的習慣,在他們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就會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部分家長并沒有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而是給他們說出答案。上學之后,教師又是將知識一股腦的傳授給學生,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對于知識死記硬背,沒有一點探究問題的能力。照著這樣發展,學生就會為了省事而失去自主探究能力,在之后的道路中沒有創新精神,使其在發展中受到阻礙。所以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就要從小學考試,讓學生能夠有問題提出來,教師通過一系列方式讓學生能夠自主的找尋答案,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是求教老師或者同學及家長,不會自己思考問題。當然,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對于學生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下,倡導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動腦學習,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目前的小學生都是非常喜歡動手的,對于動腦方面就有部分學生并不擅長,面對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實驗道具只是盲目的進行操作,并不會動腦思考如何使用及這些實驗道具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通過科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勤動手、勤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在有條件的基礎下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教會學生在動手前明白道具的名稱、作用及使用方式,就是在動手前要先動腦,使手腦并用,并且在科學實驗過程中細心觀察,及時的記錄變化數據,培養多生多方面的能力。[2]
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往往會遭遇失敗,否則那些科學家就不會經歷好幾年才研究出偉大的發明。那么在實驗失敗中,教師不要盲目的去職責學生,這樣會使學生對于實驗有一個厭惡的心理,對于錯誤及失敗的實驗也不要急于糾正,給學生一個反思的時間,使學生知道失敗不一定是壞事,可以在失敗中獲得一些道理,教師應以客觀的眼光評價學生的實驗結果,并且耐心的教導學生,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反思總結,認真分析造成失敗及錯誤的原因,這樣可以使學生能夠學到更過的知識。所以,在學校科學教育中,教師要認真耐心的引導學生能夠養成反思、總結自身的好習慣,能夠以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失敗及錯誤,并且能夠通過反思總結,使學生在其中獲得更過益處,也使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經得起失敗的考驗。[3]
科學實驗中用到的道具多種多樣,大多都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找尋適合科學實驗的道具。在我國由于某種原因,其中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這些家長對于學生科學學習會給予大力的支持,在開發學生智力方面對位學生購買大量的影音設備及書籍,但是這種只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并不能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科學,也不能使學生在生活中合理的利用資源。那么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仔細的觀察我們生活中各種事物,從各種視角來挖掘尋找能夠進行科學實驗的資源。也可使學生能夠養成變廢為寶的習慣,比如易拉罐、塑料瓶等都可以制作成小物品,所以科學教育可以使學生養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育是小學生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比學生在課本知識中學到的知識更重要。小學科學教育決定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善于發現及追求科學能力,在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道路中都有一個重要的作用。
[1]張仁田. 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12):248-248.
[2]包洪水. 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 新課程:小學, 2015(6):11-11.
[3]江志祥. 小學科學教育中應培養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J]. 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 2010(5):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