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
沈陽新大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淺談醫院建筑設計的要點分析
劉 鑫
沈陽新大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醫院設計是實現研究和管理目標的重要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今天,人類可以應用科學技術與疾病做不懈的抗爭,當我們感嘆醫療技術的巨大進步時,不應忽視承載這些進步的建筑物,社會應該賦予它們應有的待遇,做為建筑師更應該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空概念內不斷地轉換視野、調整思路,提升對醫療建筑的理解和認知。
醫院;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衛生事業如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醫療機構如何發展建設,滿足以人為本和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要求;這一切都使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療機構的建設面臨新的挑戰。
基地要求交通方便,宜面臨兩條城市道路,便于病人到達和醫院潔污分流。要求環境安靜,遠離污染源,減少醫院本身的污水排放和放射物質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基地大小應按衛生部門頒發的不同規模醫院用地標準,在節約用地的前提下,適當留有發展用地。
對基地周邊的市政條件也要充分了解,包括市政給排水、供電、蒸汽等能源外部條件?;刂苓厬型晟频氖姓o排水管網,供電應滿足用電一級負荷的要求,需要市政能提供二路獨立市政電源。醫院基地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和貯存區以及高壓線路等,不應臨近少年兒童活動密集場所。
現在醫院需要設置必要的地下停車場,節約用地,增加地面綠化率,同時車輛有秩序的進入地下停車場,然后從地下到達到各個功能建筑,在車流方面形成在立體空間上的疏導,更有利于醫院交通組織,這樣也可以有效的控制院內交叉感染。
醫療工藝流程應分為醫院內各醫療功能單元之間的流程和各醫療功能單元內部的流程。規劃階段應重點考慮醫療功能單元之間的流線關系。在總體布局中也要兼顧醫療流程設計,總體醫療流線與各期流程要高效統一,以提高運營管理的效率。體現高效有機的整體布局,規劃中應按照整體布局分期開發的理念,充分體現醫療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為此,在一期建設前需考慮未來分期及改擴建的可能性,并將其規劃其中。根據科室的管理模式及改造難度,對不同科室進行差異規劃。一是對于住院部及門診單元這類功能相對標準的科室單元,建議按分期建設規模比例分期擴建;二是急診單元具備二十四小時運營特點,建議前瞻性考慮未來急診就診量,在一期一次性建設完成。關于急診單元建設規模應根據急診量、當地醫保政策等實際情況確定;三是為滿足全部科室能在一期投放使用,同時滿足部分科室單元分期建設的實際需求,小科室(如:血庫、病理科)可暫時安排到大科室(如:檢驗科、中心供應、手術中心等)二期規劃區域中,當大科室二期擴建時,將小科室整體遷出到其他區域,達到科室規模擴建要求。內鏡中心、放射科等這類體量較大、改造困難的科室,如需擴建,建議采用貼鄰模塊生長的方式來實現。通過提高對醫療工作的認知水平,來完善設計方案,從而提高未來科室的工作效率,達到理想的運營效果。
結合基地情況綜合考慮醫療區內各單體的位置,合理選擇各期的位置。一是要功能分區合理,潔污線路清晰,布局緊湊,并留有發展用地;二是醫療、醫技區應安排在基地衛生條件好、環境安靜、交通便利的中心位置,其中門診部、急診部應面對主要交通干道,處在醫院主要出入口處;三是不同部門的交通路線應避免混雜交叉,各出人口應與各部門緊密聯系。合理組織水、暖、電設備供應線路,盡量縮短長度,減少損耗;四是后勤供應區應位于醫院基地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與醫療區保持一定距離,同時對醫療區服務也很方便。五是設有傳染病科的醫院,應將其單獨布置,與其它醫療建筑保持適當距離,宜設防護綠化帶、并應放在下風向。傳染病房不宜靠近水面,以免擴大污染源;六是進行醫院總平面布置時,要保證基地內有良好的環境和衛生條件。建筑應有充足的采光、日照和通風。
通過智能化設計科學的管理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資源和降低排放的重要保證??梢宰畲笙薅壤锰烊焕錈崃?,以節省空調能耗。通過智能化實現分區控制,高效運行,降低運行成本。進行排風熱回收,以減少新風所需負荷,熱回收率大于60%。
近些年,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我們看到集中式醫院由于布置的過于集中,非常容易成為二次感染的源頭,但是集中布置的高效性,土地的集約化優點毋庸置疑,結合具體情況,滿足復雜的人流、物流的設計要求,做好清污分區,對醫院用地分為清潔區(行政樓、綜合樓、職工室外活動場地)、半污染區(門診樓、醫技樓后勤保障樓等)和污染區(住院區、太平間、突發事件預留發展區)等三大區域,根據當地主導風向夏季主導風向的特點各功能區之間依次排布,各功能之間留有相應的綠化帶,診療區的集中布置縮短工作和就醫路線,充分發揮高效集約的特點。
借助自然環境的康復作用。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自然能夠治病,我們必須借助自然環境的作用。植物與環境綠地的五感刺激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是園藝療法作用于人體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在醫院里種植圓柏、松類、忍冬、冬青、等則能分泌殺菌素殺滅細菌、真菌等。利用自然山水景觀或者人造景觀創造亭臺樓閣、水榭假山、溪流飛瀑等人工造景與植物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呈現出完美的自然生態,使在此靜養的人心里和生理上得到安撫緩,從而解疾病帶給他們的創傷。
綜上所述,醫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復雜。我們相信沒有最好的醫院,只有最合適的醫院。沒有一種不變的醫療模式可以引導醫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設計模式。使用功能的復雜性,不僅在于它的多樣性,復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變性。即使認識了這些功能的全部,有時也會因為某些認識是基于一種主觀的經驗,缺乏必要的科學評估和前瞻性的技術分析,從而使醫院建筑的設計陷入誤區。只有充分考慮到醫院運行模式的可變性,分析醫院切實可行的建筑形式,考慮今后醫院的發展和醫療模式的變化,才能使醫院建筑順利運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1] 李力.大型綜合醫院醫院街設計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2.
[2] 羅云湖 《現代醫院建筑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