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政 黃 鶴 莽 芳
沈陽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的思考
王 政 黃 鶴 莽 芳
沈陽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骨干和中堅,國有企業在“十三五”時期的改革發展,事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事關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事關鞏固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改革和創新發展的進程中國有企業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和調整,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國有企業改革創新。
國有企業;改革創新;措施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骨干和中堅,國有企業在“十三五”時期的改革發展,事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事關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事關鞏固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高度,謀劃好國有企業“十三五”的發展,要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十三五”時期以下三個主要改革發展目標。
一是保持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一致協調的增長速度。國有企業“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底線是不能跑輸大勢,應積極響應國家發展目標,到2020年國有企業工業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這里收入法計算的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上繳稅費+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這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后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增加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項基礎指標。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從做強做優做大角度考慮,“十三五”時期國有企業經濟增加值增速應在7%左右。
二是大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堅持科學發展,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到2020年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國有企業要發揮好國民經濟排頭兵和領頭羊作用,不能只是簡單重復國家“十三五”定性目標,應當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提出具體的量化的可考核的質量效益目標。
三是實現做強做優做大一批國有企業目標。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和政治基礎。要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2.1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是制度創新,根本問題是解決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公司結構治理是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進企業現代產權制度調整的重要環節,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政府職能轉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政企分開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企業產權明晰、權利責任明確、管理科學是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內在要求,有效解決國有企業產權歸屬的歷史問題,進一步明確國家和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促進國有資產的有效監督管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科學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有助于規范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促進制度創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企業產權結構的治理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利益制衡關系,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使國有企業經營效率顯著提升。
2.2 調整國有經濟的發展戰略
為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戰略調整,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調整,合理降低國有經濟比重,不會影響整體經濟的發展。國有經濟發展戰略的方向可以將公有資本集中到與國民經濟關系密切的領域,在策略的選擇上應有進有退,調整國有企業布局,采用市場機制的協調作用,大力發展支柱產業、新興科技產業,推動國有經濟可持續增長。除了少數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由國家經營外,其他領域逐步放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應當積極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進程,鼓勵非公有民營資本參與國有經濟運營,產權主體形成多元化的模式,按市場競爭要求和效率原則重新構造國有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企業技術創新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為企業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可以促進國有企業產業升級,改善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增強核心競爭能力。
2.3 制定良好的薪酬制度,有機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改革要遵循先內后外、內外協調并進的思路,外部發展合作與內部充實教育要同時抓。當前改革的環境和政策都非常好,打破了封閉的環境,讓企業有機會多與外界合作。因此,深化國企改革要致力于建立良好的薪酬制度,承擔企業公民的責任。一方面,國有企業不同于民營企業,企業的社會效益不應該在經濟效益之下。民營企業或許可以強調經濟效益,但國有企業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為導向,應該同時倡導并實現其社會效益。因而要充分考量國有企業自身情況,制定出符合企業職工群體利益的、具備現代企業理念的薪酬制度。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國有企業歷史較長,職工在職時間均較長,不同于民營企業人員流動快的情況,因而薪酬制度改革就會面臨比較多的考量標準。這需要充分結合國家薪酬政策、地方平均薪酬水平和企業自身情況并進行充分比較,以工齡、崗位、職稱、績效和軟貢獻值這幾個維度考量,制定出科學先進的、結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有利于企業長期發展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薪酬制度。
2.4 創新投入
隨著國有企業對技術開發越來越重視,對于技術研究的經費投入也越來越多;從創新的產出來看,國有企業通過銷售自主研發的新產品獲得的利潤越來越多,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發明專利;從創新的機制來說,國有企業在技術研發中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產學研合作的機制也在不斷地完善。
總之,在多元經濟國際化背景下,改革發展是國有企業的必由之路,全面分析國有企業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提出正確解決對策是當務之急,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1]王正宇.關于地方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先鋒隊,2015,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