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樂
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思考
馮 樂
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建筑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建筑作為我國一大能耗行業,在建筑工程建設期間,不僅存在資源浪費的問題,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使得人們賴以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發展綠色經濟、環保經濟、節約經濟是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而建筑作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一部分,為了促進我國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好建筑的綠色設計,建設出更好的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綠色建筑設計的主要理念是將建筑設計與周邊的自然環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同時綠色建筑設計也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和能源的利用兩方面內容。在綠色建筑使用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將會極大程度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因此綠色建筑也將是建筑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方面經濟的迅速的發展給地球帶來了極大負荷,環境承受能力將要接近極限,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涌現出來: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溫室效應,酸雨腐蝕臭氧層,海洋污染嚴重出現油膜效應,核污染嚴重等等,不僅環境出現問題,如禽流感、SARS、颶風海嘯等全球性的重大災害也時常發生。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中人類采取的各種手段嚴重影響了地球的循環,破壞了能源資源的可再生,過度開采砍伐污染了我們的空氣,廢氣能源的隨意排放污染了環境,導致了全球變暖,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加劇了全球性的缺水問題,嚴重的空氣污染導致了人類身體健康受到威脅。基于以上兩個方面,人類以大肆破壞環境為前提的經濟發展終于讓人們意識到環境保護迫在眉睫,人們逐漸形成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并開始為實現這種理念而做出努力嘗試。
2.1 經濟性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建筑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經濟性作為現代建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在建筑綠色設計工作中,就必須考慮到經濟性原則。在建筑綠色設計中,建筑綠色設計應提出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有經濟運營現實可操作性的優化方案,進而滿足綠色經濟的發展需要。
2.2 合理性
在建筑工程中,對人力、物力、財力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在滿足建筑工程需要的同時,對建筑設計提出合理性的要求,使其在經濟條件的制約下合理進行分配。綠色建筑設計的合理性不僅要體現在設計方法,同時還要體現在建筑的總體布局上,以合理的布局在有限定的經濟條件下創造出較大的使用價值。
2.3 高效化
以往的建筑設計中對于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的表現形式都是設計的核心所在,然而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建筑也不僅僅有著居住的功能,同時也是經濟產品以及公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因此在針對建筑設計方面人們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高效節約化也是人們所普遍認可的,其中包括了節約資源、節約經濟以及人力物力等。
3.1 節能設計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能耗也在不斷擴大,加劇了我國能源危機。為此,在建筑綠色設計中,應當做好節能設計。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材料種類多,要節約利用不可再生能源,積極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陽能。作為綠色建筑材料的一類,太陽能擁有無污染、節能的功效,能夠為了節能設計的實現添磚加瓦。另外,外墻設計要滿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要求,減少對電器設備的依賴,設計時采用明廳、明臥、明衛、明廚的設計,外墻設計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
3.2 自然采光與自然通風
新型的綠色建筑必須能充分利用舒適、健康、環保、節能的自然光源。自然光源對人體視覺器官最為適宜,是最優良的光源。照明的耗能占住宅耗能的40%以上,如果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又能節省大量照明的電能消耗。建筑師必須樹立綠色光環境設計理念,更多地采用自然光源的設計方法和技術,如鏡面反光玻璃板和金屬反光板等自然采光新技術對建筑的自然采光提供更為方便的途徑。
通過技術手段讓居室盡可能多地通過自然通風來實現室內外空氣對流,改善室內氣流條件和冷熱環境,而不全部依賴機械排風或使用空調,節約建筑物能量消耗。所以,在進行場地總平面規劃時,結合建筑物的通風要求,充分考慮建筑物的日照間距與建筑物背風面風影區的位置關系,要盡量為每個建筑物留出一定的迎風面,在設計中對日照間距和風影間距綜合分析,合理取舍,實現自然采光與自然通風的最佳配合。
3.3 加強現場設計
選定建筑的建設地址后,對建設地段進行現場設計是保證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的必要條件,只有與自然環境協調的建筑才能稱得上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現場設計應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綠色建筑現場設計應該重視以下幾點:(1)現場設計要保護現場的生態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樣性;(2)盡量減少現場因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盡量減少使用自來水進行澆灌:(3)盡量減小現場的熱島效應;(4)綠地面積滿足要求;(5)綠地配置合理,局部環境內能夠保持水土、降低污染和隔絕噪聲。
3.4 建造后的綠色建筑再設計
建筑在完成后也需要進行不斷地追蹤檢測,在建筑的全部生命周期中,當建筑使用壽命到期后要對建筑進行合理處理,讓廢舊的建筑構件被重新利用或者被生態環境吸收。體現最明顯的一方面就是建筑廢棄物的再利用,譬如廢棄混凝土經過加工可代替骨料重新制作混凝土、廢棄瀝青經過回收后重新作為鋪筑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廢棄玻璃可作為粗骨料或細骨料加如混凝土中,提升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廢棄塑料可改造成混凝土減水增強劑等等。
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發展綠色經濟、環保經濟、節約經濟是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而建筑作為我國一大能耗行業,為了滿足社會發展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做好建筑的綠色設計有著重大戰略意義。我國建筑行業只有做好綠色設計,在綠色設計中秉著環保、經濟、合理、使用的原則,以節能減排為目的,才能建造美觀、舒適、適用的建筑,從而滿足我國人民的需要和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要。
[1]任瑩.綠色建筑設計方法在醫院建筑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5.
[2]孫璐.面向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設計[D].天津大學,2005.
[3]唐中義.綠色建筑設計方案的綜合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