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銳
寧夏睿信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環保投資對化工廢水污染控制的影響探討
姜 銳
寧夏睿信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化工廢水具有污染物濃度高、生物毒性大、難降解等特點,是國內外污水處理界公認的難題,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和環境隱患。文章從環保基金投入量和工業廢水排放量的關系,工業廢水排放特點,處理措施三方面來探討。
環保投資;工業廢水;控制
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使經濟效益也隨之得到很大的提高,造成的環境負擔卻顯得日益沉重,廢水是整個工業化生產中尤為突出的環境問題,因此對工業廢水排放的控制和改良應該具備有更為全面和有效地環保投資方案。在以往對工業廢處理的環保投資中,雖加大了環保投資的金額和力度,但成效不顯著,造成資金的浪費。
大量調查研究報告指明在全國廢水的排放量中,工業廢水仍居于首位且其處理問題的措施也較為復雜。07年的松花江事件發生后,無疑不是給工業污水的治理敲了一次沉重的警鐘。在廢水排放量的統計數據中顯示,2010年全國廢水排放量總額為617.3億t,比上年增長4.7%,而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廢水總量的38.5%,為237.5億t,比上年增長1.3%。投入整個廢水處理系統的金額為545.3億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為226.3億t,直接排入海的為11.8億t。2005年治理廢水投資總額為133.7億元,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243.1億t,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總量為222.0億t。2000年治理廢水投資金額為109.6億元,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194.2億t,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總量為149.0億t。從這些數據的讀取中得出近十年來國家雖然加大對工業廢水的資金投入,但廢水的排放量也仍在以迅猛地速度增長,說明企業沒有認真落實到廢水的排放指標,存在管理缺陷。每年所投入的廢水處理金額跟同期增長的GDP 不成正比關系,投入數值不夠。
工業廢水有別于生活廢水,對工業廢水排放的提取液中檢測出汞的含量為1.047t,鎘為30.129t,六價鉻為54.804t,鉛為140.805t,砷為118.092t,全都是重金屬元素,還有非金屬類的污染物如揮發酚、氰化物、石油類等含量也非常高。從污染物成分的提煉認識中得出,工業廢水的污染物成分復雜多樣,且很難降解、毒性高,僅利用單一的廢水處理措施很難將其處理掉。可見工業廢水的治理比生活廢水更難處理,污染更甚。
1、強化企事業單位的環保意識
工廠生產是廢水排放的源頭,必須杜絕企業因盲目生產而忽略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質量監管部門應認真的對工廠的廢水排放進行有效地監督,斷絕監管人員以權謀私的行為。做好工業廢水排放處理的預案,擁有可行的計劃,給落實減少廢水排放量的指標做一個較好的考量。
2、加大對廢水處理的資金投入及資金使用監管
資金投入的增加對廢水的處理勢必會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如果投入的資金沒有用到實處,廢水治理效果也不佳,所以不能讓廢水處理的費用出現被占用、擠壓等現象。因此對于出現此類情況的部門、個人一定要嚴加防范和處理,使投資金得到最大使用。
3、優化廢水處理機構
這里主要是指設備的優化,由于工業廢水處理復雜多樣且難度較高等特點,應采取具體措施來落實工業廢水的處理事宜。根據工廠的排污特點制定出針對性的廢水處理系統設計,確定最佳的處理參數和運作模式,嚴禁單一化和照搬現象。有理有據的進行廢水處理才是最佳途徑。
4、著眼整體規劃,強化預處理
化工廢水具有含鹽量高、生化性差、有毒有害物質含量高等特點,是主體生化工藝運行故障主要原因。而預處理將影響著生化工藝效果的好壞。因此進一步提高預處理的處理效果,改善生化性是化工企業需要重視的事實。此外,預處理的意義還在于避免污染范圍的轉移和擴大化, 降低生物毒性等。預處理效果難以突顯,但化工企業只有通過合適的預處理手段,降低生化處理的難度,才能進一步精簡廢水處理工藝流程,才能實現既控制環保成本,又確保達標排放的理想效果;其效果好壞不僅需要對常規特征污染物實施監控,還需要通過對某些特征污染物的監控來加以體現。
5、培養環保科技人才,推動科技成果應用
化工廢水治理的自身難度造成常規處理工藝難以保證理想效果。但除了資金壓力外,出于對新技術運行規律的不熟悉、處理效果不確定,無論是環保設計單位還是化工企業一般均不敢輕易涉足新型環保技術。而事實上,科技創新才是出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環保科技成果的應用,是解決環境問題極為重要的途徑,對處理難降解的化工廢水尤具意義。
環境保護資金投入是解決環境污染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 應根據經濟發展狀況, 加大廢水治理投資力度, 保證單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資持續增加, 縮減工業廢水排放強度和排放量; 建立預算約束機制和有效的監督制度, 使環保資金得到合理利用, 并引入競爭機制, 改善經營管理方式, 提高投資效率; 加大環境污染防治直接投資, 增加對跨區域環境的綜合治理、重大污染治理項目的投資, 扶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具有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進行污染防治, 完善投資結構; 增加環保投資占GDP的比例, 進一步加強環保投資力度; 不斷拓寬環保投融資渠道, 如通過項目融資BOT (建設-經營- 轉讓)模式吸引外資, 采用貸款、擔保、發行股票債券、吸納民間資本等商業性融資手段提供企業自身環保項目所需資金; 出臺新的環境經濟政策, 充分調動企業對環保投資的積極性, 最終使工業廢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使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1] 全玉蓮、孫玉龍、石碧清等.環保投資對工業廢水污染控制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9):9096-9098
[2] 胡洪營、趙文玉、吳乾元.工業廢水污染治理途徑與技術研究發展需要[J].環境科學研究,2010,23(7):861-868
[3] 周岳溪、宋玉棟、蔣進元等.工業廢水有毒有機物全過程控制技術策略與實踐[J].環境工程技術學院,2011,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