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瑜
山西財經大學
關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思考
劉佳瑜
山西財經大學
養老保險作為社會保險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人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基礎保障。其覆蓋面之廣,廣到牽動著每位公民的養老問題;其影響度之深,深到關系著幾代人的養老利益。所以養老保險制度在確保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和創造和諧社會方面具有舉足重輕的作用。本文筆者討論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制度是目前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其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世界各國根據自己國情逐步建立起富有本國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改革并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成為各國面臨的一項艱巨挑戰。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已發展60多年,通過不斷的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摸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仍然較為落后,并且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行勢愈發嚴峻,如何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對我國養老保險事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養老保險覆蓋率低
近年來,我國養老保險實施范圍不斷擴大,但其覆蓋范圍參差不齊。主要因為:一是制度不完善,部分城鎮人群未納入保障范圍;二是繳費率較高,待遇不穩定,大多數非國有企業不愿接受。擴大覆蓋面進展艱難,有限的覆蓋面會加劇繳費負擔,限制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形成覆蓋面下降的惡性循環。
2.養老保險制度落實和執行有困難
首先,《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實行過程中,部分企業經營者社會保險意識不強,積極性不夠,拖欠、少繳甚至逃繳養老保險費;其次,新農保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阻礙,這主要是因為在參保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方面新農保時遵循的是自愿原則,而很多生活條件較為貧困的農民群眾或者不愿投保,或者無力投保,因此當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多數都在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難以覆蓋到全部,更無法切實落實到保障層面;最后,城居保在實施過程中將城鎮非從業居民、靈活就業人員覆蓋進來,工作難度較大。
3.人口老齡化壓力較大
在20世紀末中國己步入老齡化社會,并且老齡人口正在快速增長。由于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上漲,享受養老金的人數不斷增加,當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時,則退休金、養老金的領取人數越來越多,國家財政壓力將急劇增大,社會負擔加重,家庭的養老責任更加繁重。
可見,我國法定的退休年齡普偏低,己不適合人口壽命提高的趨勢。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和企業通過采用提前退休的方式解決就業的矛盾,實際上把就業的壓力轉移給養老保險,加重養老保險開支。
1.加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實現養老保險繳費的可持續性
改變養老保險在工資中占比過高的現狀,降低個人和機構的負擔,加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實現養老保險繳費的可持續性。減少繳納養老保險的限制條件,允許更多人加入到養老保障體系中,體現養老保障的公平性;降低養老保險在工資中繳費比率過高的情況,同時可適當降低基本養老保障的待遇水平,減少養老金的支持,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改變現有養老金的發放模式,鼓勵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延遲領取養老金,在推遲的基礎上適當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緩解養老金統籌賬戶的壓力。
2.通過社會媒體的宣傳,提高個人對養老保險的參與意識
通過社會媒體的宣傳,提高個人對養老保險的參與意識,同時讓更多的企業和個人都參與到養老保險中來。擴大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一個需要全方位努力的工程,通過大眾媒介的宣傳讓養老保險制度深入社會大眾的心中,提高個人繳納的積極性,強化企業和個人的法律意識。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要通力合作,加強監管,層層把控,切實抓好企業養老保險繳納工作,為群眾謀福利,為社會的平穩發展做努力。同時社會大眾化媒體不僅要大力宣傳養老保險制度,還要起到社會媒體監督的作用,實現企業養老保險合法合理合情的繳納,既要對按時合法繳納養老保險的企業進行正面宣傳,也要曝光想方設法躲避養老保險繳納的企業。
3.完善多方籌集資金的法律制度
通過立法解決保險費的收繳問題,加大強制收繳保險費的力度,對欠繳、拒繳保險費的,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是強化保險費的收繳功能、達到保險基金收支平衡、防范保險基金支付風險的重要法律對策。對農民征地、城鎮居民拆遷等領域,要積極研究對養老保障的利益掛鉤制度。國有企業公司化改制過程中變現股權所獲得的收益;壟斷企業的超額利潤;中小企業拍賣、租賃所得收益;國有房地產出售、租賃所得收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的節余部分:政府發行特種債券的收入,以及發行彩票等都應研究如何支持和支撐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發展。
4.穩步推進延遲退休年齡工作
隨著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基金的缺口越來越大,為了縮小養老基金的缺口,同時滿足不同工作群體的需求,要分階段分層次的推行延遲退休的政策,逐步改變從養老保險誕生起就一直存在空賬運行情況。
首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同地區之間,不同工作群體之間的工作強度是不同的,就必然導致退休年齡限制的不同,一線的建筑工人和辦公室的白領的勞動強度不同,所以也必然要區別對待退休的政策。如果全社會統一的使用一種退休政策,會造成對所有人都不公平的情況,因此要制度符合實際情況的退休政策。其次,要改變現在“一刀切”的退休制度,要通過劃定退休范圍,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自己的退休年齡,實現有彈性的退休制度,既要減少退休對個體心理的影響,又要滿足社會其他群體的實際需求,在不影響其他工作個體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上照顧到每一個人的情緒等因素。最后,嚴格執行法定年齡退休制度,加大對提前退休的管控,鼓勵身體狀況允許的人員延長就業年限。
綜上所述,在日益嚴峻的經濟及人口條件下,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只有加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提高個人對養老保險的參與意識、完善多方籌集資金的法律制度、穩步推進延遲退休年齡,才可能妥善解決這個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才能真正實現政穩民樂。
[1]楊方方.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演變與政府責任[J].中國軟科學,2005(2)
[2]展凱,彭浩然.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隱性債務問題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