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沛
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
護理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實踐應用與效果分析
陳 沛
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
目的:探究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現狀及作用效果,探討完善護理風險管理的對策;方法: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實踐應用現狀,并歸納出護理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作用與效果;結果:當前護理風險管理中,事前預防的護理風險管理存在疏忽、事中解決的護理風險管理長期缺位、事后處理的護理風險管理不夠成熟;完善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確保患者權益不受侵害、實現醫護人才合規展業、提升醫療機構運營水平;結論:醫療機構應該完善護理風險事前預防體系、強化護理風險事中解決能力、設置護理風險事后處理機構,確保患者、醫護人員、醫療機構三方的合法權益受到有效保護。
護理風險管理;護理實踐;作用效果;對策研究
風險管理是一種對待事物發展的理念,是對風險實施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理損失的過程,其起源于經濟學科,但隨著風險理念的普及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護理風險管理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醫療水平提高的同時醫療機構與患者開始逐漸重視護理工作的安排與運行,優質的護理服務日益成為護理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尺。護理安全是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基礎與前提,而護理風險管理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舉措。雖然當前學術界與實務界并未對護理安全與護理風險管理進行統一的概念定義,但其核心要義如下:護理安全是指在護理工作服務的過程中,不因護理失誤或過失而使患者的機體組織、生理功能、生理健康受到損害,甚至發生殘疾或死亡;護理風險管理就是對影響護理安全的要素進行預防、分析、解決,確保護理安全目標的實現。隨著現代醫療的高科技特性提升與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強化護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日漸凸顯,這在減少醫患矛盾、降低醫患沖突、完善醫護關系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事前預防的護理風險管理存在疏忽
事前預防的護理風險管理存在疏忽是護理風險管理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開始設置護理專業,但是在此之前我國對于護理專業人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許多醫療機構的護理人才都來源于衛校,整體法律意識、專業水平、自我保護意識存在不足,因此在護理工作程序上存在不規范;第二,醫療機構對于護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存在不足,對于護理工作的制度管理建設不夠積極,缺乏有效的權、責、利相統一的激勵約束機制,由此造成了護理工作人員工作態度與工作服務質量的下降,并且難以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第三,部分醫療結構對于護理設備與護理物品的保存與使用管理不嚴謹,容易增加護理管理風險,如輸液器發生漏液、相關藥品過了保質期等。
(二)事中解決的護理風險管理長期缺位
事中解決的護理風險管理長期缺位是影響護理安全,導致醫療事故的重要原因,通俗的說就是一旦護理風險發生,醫療機構或者醫護人員沒有成熟的應急方案來解決危機,從而容易釀成不良后果。首先,極少有醫療機構會設置護理備用方案,一旦相關護理人員出現狀況或者相關護理設備與物品出現損壞,很難有替代的解決方案,這無疑給護理安全的實現埋下隱患;其次,部分醫院的布局不夠科學,其病區基本設置配置較差,如搶救室燈光光線不足、病區消毒隔離不嚴格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醫用危險品管理及使用不當造成的不良后果,針對這些護理的潛在風險,部分醫院(尤其是縣鄉兩級的基礎醫院)在這方面缺乏應急處理方案與應對措施預案,從而使得其在事中解決護理風險的能力大打折扣,極其容易釀成事故。
(三)事后處理的護理風險管理不夠成熟
事后處理的護理風險管理不夠成熟時造成當前我國醫患關系緊張、醫護關系敏感的關鍵性要素。事實上,事后處理的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滯后性的風險管理環節,因為在護理風險已經發生的情況下,處理護理風險帶來的不良后果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許多醫療機構開始“推卸責任”、“躲貓貓”,這其實是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對于患者及家屬、醫護工作人員及醫療機構來說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并且會造成“三輸”的居民。事后處理一般通過設立相關的護理風險處理委員會來實現,因為單個部門或者個人都難以解決護理風險帶來的種種矛盾,必須具備一定的權威度才能實現問題的妥善解決。
(一)護理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
1、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確保患者權益不受侵害
歸根結底,護理風險管理其實是對患者高度負責任的表現,是充分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確保患者權益不受侵害的重要舉措,從患者的角度來說,順利康復是其第一目標,而護理風險管理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實現護理安全,因此護理風險管理的初始目的就是確保患者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促進其身體迅速康復。
2、注重人才隊伍培育,實現醫護人才合規展業
從醫護人員的職業發展來說,護理風險管理是對醫護人員的一種培養與保護,督促他們合規展業、規范展業事實上就是對其職業生涯的一種風險管理,確保他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順利成長,這種成長既包括專業水平上的經驗積累(復雜設備器具的使用、疑難雜癥的護理等)也包括工作積累、安全責任意識的培養,最終促進其成為一名專業素質過硬、道德素質較強的雙優護理人才。
3、貫徹科學發展思路,提升醫療機構運營水平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是實現醫療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的首要條件就是確保護理安全目標的順利實現。就現代醫療體系的架構來說,護理工作的作用與重要性不斷提升,從而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預見,未來隨著醫療評價體系的優化,護理服務水平將會在醫療評級體系中占據更為重要的位置。
(二)護理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完善措施
1、完善護理風險事前預防體系:規范護理工作程序,完善護理管理制度
完善護理風險事前預防體系是實現護理風險有效管理的基礎與前提,其核心要義包括護理工作程序的規范與護理管理制度的完善。在護理工作程序的規范方面,要強化護理人員專業素質、法律素質的提升,并針對不同工作類型與重點的護理工作,應該結合其特點,制定相應的科學工作程序,加強培訓,提高護理工作的規范度,做到標準化服務的基本目標,從而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失誤與錯誤,例如要加強護理文書的日常管理,統一護理記錄的格式,使文書能夠反映患者病情病況的同時還能夠有效保護患者的隱私。在護理管理制度的完善方面,要盡快建立實行首診問責制、工資績效管理、風險責任制等規則制度,把風險管理與護理人員的獎懲掛鉤,建立權、責、利相統一的激勵約束機制,并且對于護理風險的發生不僅要解決,還要進行反復研究分析,避免下次重復發生。
2、強化護理風險事中解決能力:設立應急備用機制,提升風險化解能力
強化護理風險事中解決能力是在護理風險發生后,減少護理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者損失,這是護理風險管理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事后處理的難度與方式,并且對患者、醫護人員、醫療機構的實際利益造成極大影響。要強化護理風險事中解決能力就必須設立應急備用機制來強化風險化解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要完善護理人員的輪班制度,要強化護理人員備用管理,務必確保有一定經驗的護理人員在崗值班;第二,要對護理設備與物品進行常規性檢查,并設置應急備份護理設備與相關應急護理物品,確保在緊要關頭不會出現相關醫療器械或者物品的不足;第三,對于重要護理工作要設置多套護理方案,以防發生不測;此外,醫療機構應該定期的進行護理風險事件的演習,以期強化護理人員應對緊急情況的心理素質。
3、設置護理風險事后處理機構:成立護理風控小組,保護各方合法權益
設置護理風險事后處理機構是護理風險內部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必須重視,確保各方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成立護理風險控制與管理小組應該成為現代醫療機構的必要組織安排,其作用有三個方面:一方面,加強對護理風險的防范,實現對護理人員的有效管理,降低發生護理安全事件的概率;另一方面,該組織設計可以有效的減少在護理風險發生后,事件負面影響的擴大,要及時、恰當、合理的解決矛盾與沖突,厘清問題,劃清責任,改善醫患關系與醫護關系;最后,設置事后護理風險處理組織也是醫療機構對護理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以期提升護理風險管理在全體醫護人員心中的重要程度,最終實現護理風險意識的提升。
總而言之,護理風險管理是提升現代護理管理工作的關鍵性舉措,也是構建良好醫護關系、醫患關系、護理關系的重要保障。在日常護理實踐工作中,醫療機構應該規范護理工作程序,完善護理管理制度;設立應急備用機制,提升風險化解能力;成立護理風控小組,保護各方合法權益,以期促進醫療機構正常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最終實現患者順利康復、醫護人員職業發展、醫療機構水平提升的三贏局面。
[1]劉憶光,邵淑芳.護理風險干預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3(15)
[2]王淑靜.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05)
[3]余新穎,馬琳.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12)
[4]武淑敏.護理風險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01)
陳沛(1996年6月23日—)女,漢族,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