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娟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烏江學校,江蘇 南京 211813)
溫故知“新” 復習生“動”
劉曉娟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烏江學校,江蘇 南京 211813)
本文以測密度專題復習為例,探討了轉(zhuǎn)變學生在中考實驗復習中興趣低迷的策略,通過新器材、新對象、新設計等新元素的融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復習的生動性.力圖通過案例分析,優(yōu)化教學設計,結(jié)合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發(fā)展.
初中物理;實驗復習;新元素
在中考復習中,實驗復習尤其重要.若只是將以前的實驗重復演示,學生會因為已知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論而提不起興趣.在一次教研活動中,執(zhí)教老師復習“浮力”時,拿出小番茄作為研究對象,頓時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也變得活躍和生動.可見,實驗復習可以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元素,既能讓學生感覺新鮮,又能讓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深度思考,促進知識體系和解題方法的自主建構(gòu).針對這一情況,為了提高學生的復習主動性,在測密度專題復習時,筆者在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
2.1 運用“新”器材,突出實驗原理
筆者拿出一杯牛奶,問:誰能測出這杯牛奶的密度?
孩子們雖然很快想到了方法,但愿意上臺演示的寥寥無幾,甚至還有幾個同學露出一副“這么簡單,我早就會了”的懶散神情.請一位舉手的同學上臺邊講、邊做,順利地完成了演示.
接著,筆者將量筒從講臺上拿下,換成一只注射器.接著問:利用現(xiàn)有的天平和注射器,你還能測出牛奶的密度嗎?
剎那間學生們眉頭緊鎖,教室里變得非常安靜.為了緩解緊張的氣氛,筆者說道:大家可以小組討論.
孩子們好像找到了話題一樣,討論聲不絕于耳.筆者心想:終于讓你們動起來了.“哪組同學討論好了,能上臺為我們演示?”
好多人躍躍欲試,筆者請了最積極的那一組.
生:可以先用天平測出注射器的質(zhì)量m1,再用注射器吸取1mL的牛奶,測出總質(zhì)量m2,則牛奶密度ρ=(m2-m1)/1mL.
這組同學的話還沒說完,臺下就出現(xiàn)了許多質(zhì)疑的聲音.
生1:就吸取1mL的牛奶,會導致測總質(zhì)量時誤差較大.
生2:注射器的前面吸頭處有一段距離,也會儲存一些牛奶,這樣牛奶的體積就不是1mL了.
師:在我們用量筒測體積時,也會因為牛奶殘留在燒杯中而導致體積測量誤差較大,當時我們是怎么解決這一問題的呢?
大家又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科代表一雙手高高舉起,說道:用量筒做實驗時,為了減少誤差,我們測量的是倒進量筒中那部分牛奶的密度,現(xiàn)在我們也可以參考這種方法測出被擠出注射器的牛奶的密度.先用注射器吸入適量牛奶,用天平測出總質(zhì)量m1,讀出體積為V1,再擠出一些牛奶,測出剩余牛奶和注射器質(zhì)量m2,讀出體積為V2,牛奶密度ρ=(m1-m2)/(V1-V2).
他說完后,教室里掌聲響起,同學們臉上也露出了釋然的神色.
師:無論測量器材換成什么,在測量性實驗中,我們首先要明確實驗原理和待測物理量的意義.在這個實驗中,牛奶的密度就是用“牛奶減少的質(zhì)量/牛奶減少的體積”得到的.還有哪些物理量的測量也能用這種方法?
生:測定值電阻的阻值、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
師:很好,大家既學會了測密度另一種方法,又能將學會的方法應用到其他測量實驗中,了不起!
2.2 提出“新”對象,滲透科學方法.
筆者拿出適量大米、天平、燒杯和水,問:大米的密度誰會測?
生:老師,是不是少給了量筒?
師:雖然沒有量筒,但是我給了大家“萬能”的水啊?
生:哦,我知道了,我來演示.
還沒等筆者示意,他已經(jīng)飛快上了講臺,眉飛色舞地說了起來:先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m1;在燒杯中裝適量米,并做出標記,測出米和燒杯總質(zhì)量m2;再將米全部倒出,向燒杯中加水至標記處,測出水和燒杯總質(zhì)量為m3;米的密度ρ米=(m2-m1)·ρ水/(m3-m1).
師:能說說你實驗中用到的是什么科學方法嗎?
生:通過做標記,控制水和米的體積相等,利用了等效替代法.
師:還有哪些實驗也用到了這種科學方法?
學生七嘴八舌地補充著,課堂中充滿了求知的動力.
2.3 運用“新”設計,拓展操作內(nèi)容.
師:前面的兩個實驗都沒有用量筒,在第三個實驗中,可添加一個量筒,但我要收回天平.
筆者出示一個量筒,其中裝入了適量水,水的體積為V1,將一個帶蓋的小玻璃瓶輕輕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讀出量筒中水面刻度的示數(shù)V2.
師:如果要測出小玻璃瓶的密度,允許大家補充一個步驟,你能完成嗎?
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筆者做了適當點撥:物體漂浮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等于物體的質(zhì)量.所以本實驗中還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測出玻璃瓶的體積.
生:將玻璃瓶的蓋打開,并將玻璃瓶壓入水中,讀出水的體積為V3.
接著同學們一起輕松地寫出了測量玻璃瓶密度的表達式,并交流、分析了因為瓶蓋而導致的誤差問題,學生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物理實驗特有的生動性,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實驗復習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回顧課本實驗,就會使學生逐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必須優(yōu)化教學設計,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融入新元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思維與興趣同步,才能提高能力,促進發(fā)展.為了能夠提高復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結(jié)合本例,認為在實驗復習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 復習時要選擇有利于學生在解答過程中暴露問題的實驗.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將實驗器材和對象進行更換,是為了讓學生能從自我陶醉中醒悟.從看到學生緊鎖的眉頭,到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再看到學生會心的微笑,這一過程中知識已經(jīng)在學生的腦海里進行了升華和重組.在難題出現(xiàn)后,學生敢于挑戰(zhàn),發(fā)揮了學習的主動性.最后師生一起總結(jié)梳理,并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方法,應用到同類型實驗的測量上.但是在我們平時的復習課上,為了追求復習容量大,或者上課過程的順利,往往忽視、甚至刻意回避實驗中所存在的問題.
(2) 復習時應重視通過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實驗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進行物理復習的過程中,借助實驗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復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節(jié)課中的“測大米的密度”是課本實驗的改編,如果單純讓學生回憶“測小石塊密度”這個實驗,學生可能沒有興趣,以為自己已經(jīng)會了.筆者將石塊改成大米,并收走量筒,學生自然就會產(chǎn)生疑問,進而思考實驗器材的選擇是否恰當,既復習了實驗過程,又處理了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課堂氣氛很輕松.因此,重視和加強實驗復習,是誘發(fā)學生復習興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時常以實驗設備不足、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時間不允許等等各種理由借口剝奪了復習課中學生實驗的權(quán)利,但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在剝奪學生實驗權(quán)利的同時也一并帶走了學生的興趣與渴望.當筆者拎著實驗器材走進教室,學生為實驗而鼓掌、興奮的場景,依然讓筆者難以忘卻.
(3) 復習時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適當“示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復習就是重復學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回憶起遺忘的內(nèi)容.但平鋪直敘、沒有波瀾的復習課卻毫無新意,結(jié)果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對知識倒背如流,學生仍舊一竅不通,長此以往學生復習的主動性必定降低.所以,教師應該適當?shù)亍笆救酢?,想辦法鼓勵學生多說、多思、多動、多做,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討論與合作,這樣復習效率自然能夠提高.
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反應總是熱情高漲,在復習中巧妙融入新元素,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容易將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zhì)疑、解決問題、糾正錯誤落到實處,讓復習課因“溫故”而有序,因“知新”而精彩.
[1] 蘇明義.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71-173.
[2] 黃正玉.物理習題實驗化的案例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