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剛 陳政權
橋頭跳車成因分析及防治
路 剛 陳政權
橋頭跳車,從目前的調查情況看已是一種普遍現象。雖然經過各種努力處置,仍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針對橋頭跳車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從從多方面采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減緩橋頭跳車病害。
橋頭跳車;成因;防治措施
所謂橋頭跳車是指由于橋涵結構物與橋涵臺后的路堤之間相對發生沉降,造成橋涵兩端一定范圍內路面與橋面不平順,當期沉降差值超過莫一限定值時,車輛高速通過引起車輛顛簸震動甚至騰空,致使駕乘人員產生不適現象。橋頭跳車不僅影響道路的服務水平,降低了行車的舒服性和安全性,而且也影響車輛和橋梁的使用壽命,解決橋頭跳車具有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導致橋頭跳車現象的主要因素是橋臺與臺后路堤之間的不均勻沉降,產生這種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構造差異
橋臺結構為剛性體,其剛度很大,尤其是對大量采用鉆孔灌注樁的基礎,其自身壓縮幾乎為零,完工后沉降量非常小。從抗變形能力即彈性模量來看,無論何種形式的橋臺與其臺后填料相比兩者的彈性模量相差百倍左右。他們在壓縮沉降方面差異明顯。
2.2 地基沉降
在路堤恒重和行車荷載的作用下,地基產生壓縮變形,形成沉降。特別是軟土地基路段,由于地基土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強度低,地基的沉降更為嚴重,而且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趨于穩定。同時這種沉降變形的大小受路堤填土的性質和填筑的高度影響,所填土容重越大,填筑高度越高,其產生的基底附加應力就越大,從而引起的地基沉降變形也越大。
2.3 路堤沉降
臺背填土本身還有水分,存在空隙。施工中無論采用何種壓實措施、何種填料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其顆粒之間的空隙。相關資料表明,路基填料本身的壓縮變形約為路堤填筑高度的1%。另一方面路基在投入使用后并沒有全部完成固結,在外力的作用下填料骨架仍會產生蠕動變形,他產生的次固結沉降可以達到總固結沉降的10%左右。
2.4 其他原因
設計方案、施工工藝、施工方法、以及采取的處治措施對不均勻沉降也有較大的影響。
(1)填料要求不嚴格,選擇不當;軟弱地基沒有進行必要的處理;臺背排水設施考慮欠佳。從而使路堤在使用過程中沉降過大。
(2)施工過程中壓實機具受立柱、臺背的限制,對臺背處的填土的碾壓存在盲區,壓實度達不到要求。從而使路堤在使用過程中沉降過大。
(3)使用過程中,進入臺背的雨水不能及時排除,使臺背填土還水量過大,填土失去強度或細粒料流失,進一步加大了臺后路基的沉降。
根據以上分析,針對引起橋頭跳車的成因,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如何減少工后橋臺與路堤的不均勻沉降防治或降低橋頭跳車的危害,結合國內外現有的經驗和技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防治。
3.1 地基處理
為了減少橋路過度段的不均勻沉降,對臺背地基進行改良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軟弱地基必需進行特殊處理。目前國內有換填法、淺層處理法、碎石樁、石灰(二灰)樁法、超載預壓法、塑料排水板法、深層攪拌法、土工織物、井點降水、高壓噴射漿法、豎向排水預壓法。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在工程應用中,應綜合考慮土質、安全、經濟等因素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處治方法,以改良地基性能,提高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對地基處理時要考慮路堤縱向和橫向變形的協調問題,要保證縱向上橋臺與路堤沉降的平衡過度,橫向上維持路堤中央變形坡腳路肩處變形的協調穩定。
3.2 路基處理
臺背路堤沉降是引起橋頭跳車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盡量減少或消除路堤工后沉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經濟的前提條件下,合理選擇透水性好、內摩擦角大的填料:設法減少路橋過渡段路堤的自重,避免因自重過大而產生較大的壓縮變形。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時間,盡早對臺背路堤進行施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沉降。在立柱、基樁施工中應先安排橋臺,在做其余橋墩。為保證橋臺蓋梁下填土質量,要求必須先將臺背填土填至蓋梁地面高程,再澆筑蓋梁。
(3)臺后路堤填筑前,在處理好的地基拱上設置橫向排水管或排水盲溝。
(4)設法提高臺背回填區路堤的壓實度,控制填土質量,減少因填料自重和汽車荷載作用下壓實度增加而產生的沉降。對壓路機壓不倒死角,要采摻灰處理并用小型機具壓實。
(5)利用土工格柵加筋的方法,增加路堤填土的整體性,提高路堤自身承載力,減小不均勻沉降的梯度。
3.3 路面處治
(1)設置橋頭搭板和枕梁。設置橋頭搭板和枕梁對避免橋臺與路面之間的錯臺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可以使柔性路堤產生的較大沉降逐漸過渡到橋臺,起到勻順縱坡的作用,工程中一班認為路堤沉降的縱坡變化≦0.6%是可以接受的。由于橋頭搭板能改善橋頭與路堤的連接狀態,調節路橋之間的不均勻沉降,因而在道路建設中得到了普遍應用。
(2)預設反向坡度。當能預測出路堤沉降規律的時候,為爭取工期,可以采用在臺堤結合處預留反向坡度,類似于設置橋梁預拱度,坡度的大小應根據臺堤之間的沉降差來確定。
(3)設置過度性路面。可在橋頭一定范圍內鋪設過度性路面,待路堤沉降基本完成后,在改鋪原設計路面。過度性路面可用預制混凝土塊、條石鋪砌;也可以采用半剛性過度層和瀝青表處過渡層,其中后者是值得推廣的簡單可行的方法,優點是當出現較大沉降時,及時補充鋪設一層瀝青混凝土或瀝青砂便能保證行車順暢,有效避免跳車現象。
(4)橋面與路面面層的鋪裝一次性完成,這樣可以解決路面和橋面鏈接的順適性。
由于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對橋頭跳車采取單一措施處治的作用與效果總是有局限的,因此要綜合考慮,同時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一班原則是:地基處理措施+路堤處理措施+路面處治措施。根據當地的地質、土質、水文、材料、施工工藝、環境條件等,進行經濟、技術比較,選擇最優的處治方案,方法。總之橋頭跳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關系到設計、施工、監理、管理、運營等各方面,只有通過精心設計、認真施工、嚴格監理、科學管理、運營時精心養護,才能最大限度的緩解這一道路危害。
[1]田忠.高速公路橋頭跳車成因及處治對策[J].鐵道建筑.2007(06)
[2]侯天順,黃雄,李永鴻.高速公路橋頭跳車的機理與防治研究[J].路基工程.2007(02)
[3]橋頭跳車綜合治理研究[J].陳華明.中外公路.2014(02)
[4]高等級公路橋頭跳車的綜合分析和防治[J].曠開萃,黃宏偉.華東公路.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