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娟
大唐甘肅發電有限公司
淺談發電企業內部控制
劉惠娟
大唐甘肅發電有限公司
電力企業體制的改革為電力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發電企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適應越來越嚴峻的生存環境。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發電企業提高自身的經營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為此在文中分析了當前發電企業在內部控制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為此基礎提出了改善建議,以期可以更好的促進發電企業的發展。
發電企業;內部控制;發展
我國發電企業作為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行業,近幾年,由于國家放開煤炭市場,外部經營環境急劇惡化,經營風險增加,為了增加企業競爭力,增強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如何結合行業特點和各自實際情況,加強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是目前各發電企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對企業內部控制認識片面
電力企業具有產品和主要原料單一、銷售環節簡單、以及安全生產及其重要等特點,企業內部管理也形成生產管理方面規范、嚴格,經營管理方面簡單,對市場等外部環境反映緩慢等特點。發電企業普遍存在對內部控制的內涵認識不到位,認為內部控制就是企業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只要制訂嚴格的管理制度,并照章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就是有效的。
(二)內部控制環境不夠理想
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等。近幾年,由于市場條件的變化造成競爭的加劇,五大發電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形成各自的企業特點,在內部環境的幾個方面已有很大改進,但還不是很理想,全員參與控制的意識還未完全建立。
(三)沒有建立系統、完整的風險評估機制
由于長期的行業優勢和重生產輕經營的毛病,以及各種壓力的突然增加,發電企業忙于應付眼前太多的矛盾和問題,缺乏深入細致的市場分析,還沒有及時建立系統的完整的風險評估機制,缺乏對各類風險的應對措施,這些均是發電企業實現有效內部控制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財務系統控制力量薄弱
由于發電企業的商品單一,并且電力不能儲存,它的發、供、輸、配、銷同時完成,會計核算中沒有半成品與產成品之分,成本費用不需要在產成品與半成品之間進行分攤,也不需要在不同產品之間進行分攤,會計核算相對比較簡單,會計核算均是采用的事后記錄式核算;加上發電行業屬于高投入、高產出、資金密集型企業,成本、收入金額巨大,核算方法的簡單與價值金額巨大的特點造成了發電企業的會計信息容易受財務人員的主觀影響,會計人員的經驗、技能、性格的不同均會產生財務信息的差異。
(一)營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企業的內部環境規定了企業的紀律與架構,影響經營管理目標的制定。塑造企業內控文化并影響員工的控制意識是建立良好內部環境的基礎。因此,促進發電企業內部控制首先應是努力促進企業管理層及其員工提高對內部控制內涵的正確認識和理解。才能促進內部控制規范的建設和實施,通過各種宣傳和學習,使企業管理層和廣大員工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是包含企業經營活動各個環節的控制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每個員工的參與。
(二)建立發電企業的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
發電企業屬于高風險行業,重大風險包括:電網的異常跳閘、全廠停電、灰壩垮坍、環保事故以及重大設備損壞和人身傷亡事故等。企業必須制定包括安全生產、燃料采購、財務管理等業務相關的風險控制目標,設立可辨認、分析和管理相關風險的機制,以了解發電企業所面臨的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各種不同風險,在充分認識和了解發電企業各種潛在風險因素的基礎上,區分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并分別進行評估,評估相關風險的可能性和后果,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制定風險的應對策略,對固有風險應當制定風險預案并經常演練,對剩余風險應當制定規避、降低、分擔等風險應對策略。
(三)建立健全發電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作為一項滲透企業各個領域、覆蓋企業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它通過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完善治理結構,規范權力運行,強化監督約束,可以有力地促進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提升營運效率,提高信息質量,保證資產安全。因此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規范框架是發電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核心任務。
健全發電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應緊緊圍繞內部控制提出的三大目標:一是發電企業運營的效率和效果,二是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可靠性,三是發電企業的經營遵守適用的法律和規章;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發電企業的公司治理和內部業務進行流程再造,目地是完善發電企業的治理結構和內部約束機制。
健全發電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在遵循內部控制具體規范的基礎上,應當結合發電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風險管理特點,建立健全自身的內部控制框架,發電企業內部控制框架的建設應當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覆蓋發電所有業務和事項,例如授權審批控制方面,企業的法人代表的審批必須設定合理權限,對于重大業務和事項,應當實行集體決算審批或者聯簽制度,任何個人不得凌駕于內部控制體系之上。
2.重要性原則:發電企業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時,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應當結合自身特點,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及高風險領域,發電企業重要業務事項包括燃料供應、電力經濟指標、節能減排等;高風險領域有:機組安全運行、環保事故、設備人身安全等。
3.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就是相互約束和相互監督,發電企業在兼顧運營效率的同時,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內部控制框架。在發電企業實施規范的內部控制,不但能促進發電企業守法經營,增加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還能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發電企業健康、穩定、持續、科學地發展。
[1]曹夢茹,閆慶友. 發電企業內部控制對企業價值影響的研究[J].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26-32.
[2]孫慶亮. 發電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探究[J]. 當代會計,2014,(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