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論英、美、俄三國對中日“二十一條”的不同態度
劉 欣
1915年日本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不僅在中國國內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而且在國際上也引起了軒然大波。西方列強迅速做出了反應:英國持有表面平和的態度,美國對“二十一條”部分內容進行了強烈的抵制,而俄國為了不影響日俄關系,選擇附應日本。三國從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出發,作出了各不相同的反應。
中日;“二十一條”;美國;英國;俄國
日本政府窺破了袁世凱稱帝的迫切心理,利用袁世凱稱帝的野心,和封建獨裁統治的心理,不斷向中國提出各種要求?!岸粭l”的提出,并非僅僅因為一戰的爆發,而是日本多年密謀侵華政策的結果,是日本帝國主義趁機在華擴大侵略的產物。通過日俄戰爭,日本取得了旅大租借地和南滿,其后日本開始把進一步侵略中國提上了議事日程。而1913年簽訂的《中俄宣言》,由于承認了俄國人在蒙古的部分權利而刺激了日本對中國的強硬政策,給“二十一條”的確定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一戰前夕,日本妄圖稱霸中國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1913年《對華外交政策綱領》中談到“:關東州租借地,是我對滿蒙方面利權的根底、活動的重點,回顧帝國與該租借地的歷史關系,即使從公平的見地出發,也不能預期到現行期限完了便放棄它”,“南滿洲鐵路,是帝國在滿洲,進而在內蒙古利權的根干源流。故,對其本線的全部經營,必須以永遠把握的決心,在適當的時機重新延長或更新這一權利,努力支持和發展我之地位”。進而,這個綱領又稱“:必須在各省推進邦人的和平活動,扶植利益、謀求開拓市場。特別是華中及華南,人口稠密、物資豐富,要謹慎周到地推進我之步代,鞏固地盤”。隨后則稱:福建與我臺灣(因當時臺灣被日本割占,故阿部稱之為我臺灣)的關系,“更是不容他國覬覷”①等等。實際上這個綱領粗略地勾畫了“二十一條”的輪廓,“二十一條”是日本侵華的必然產物。
日本對華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是因為一戰爆發,列強無暇東顧,從而展開同歐洲列強爭奪中國的行為。美國政府出于自身因素的考慮,承認袁世凱政權。英國政府用心更為陰險:提出了承認西藏“自治權”,迫使袁世凱承認其在西藏的權益。②而俄國通過提出修訂條約,妄圖進一步瓜分中國領土?!岸粭l”是在中國內憂外患的背景中誕生的,列強相爭推進了日本提出此項條約。
“二十一條”提出后,西方列強迅速做出了反應,其中以英國、美國、俄國為典型代表,然而,這三國對“二十一條”的態度卻是各不相同的。
1.英國采取平和態度
英國雖然在“二十一條”提出后,出于各方利益考慮,糾結再三、左右搖擺,最終仍然采取了表面平和卻實際支持日本的態度。
日本在中國所占資源過多,引起英國的極度反感,但是英國最終選擇了沉默。在這項交涉中,始終采取一種妥協的、被動的姿態。
駐英公使施肇基電文材料中可以得知“:對于日本商務之進行,以及對于中國之要求,曾否慮及保全在華英商營業之安全與發達之法,英商及華官是否有請求英國表示態度之舉?!雹邸坝谥袊袠O大權利關系,政府已決定保持之,惟所謂該項條款與聯盟國協約精意相悖節,渠難同意。英國以所指之權利尚不影響南滿鐵路,且甚望日本表示其互相利益之事,小至求取有礙英國之權利?!雹苡纱丝傻弥呌谄胶椭兄С秩毡镜臅崦翍B度。
2.美國對“二十一條”的抵制
美國對“二十一條”的態度交織著軟弱和抵制。軟弱體現在美國承認了日本在山東與滿蒙地區的獨占權。這是美國迫于形勢做出的讓步。但是,美國對“二十一條”第五號危及美國利益的條款提出了異議。
在1915年5月11日,美國國務卿布賴恩給駐日大使的訓令中提到“:美國對于中日兩國政府間已經締結或行將締結的任何協定或約定,凡有損美國及其在華公民的條約權利或中華民國之政治或領土完整或通稱為門戶開放政策的國際對華政策者,概不能承認?!雹輳倪@個訓令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國政府開始對“二十一條”的某些內容進行抵制。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于“二十一條”,既有一定的妥協,又有比較強烈的抵制。
3.俄國支持日本
沙皇政府在獲悉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后,站在了支持日本的一方。隨著中日交涉的深入,俄日勾結日益緊密。在俄國頗具影響的《俄羅斯言論報》積極響應,于5月11日,發表評論說,日本在交涉中“表現出很大的克制、穩妥的度”,具有“誠意”,“盡管如此,中國并未允諾,以致未達成協議,究竟原因何在,實令人頗為費解”,⑥因為日俄同盟的無形建立,在政治問題上,俄國極力打壓中國,支持日本。
三個國家的態度之所以截然不同,是因為他們都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出發,所以對“二十一條”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1.英國權衡利弊的需要
英國曾是侵華主力,但隨著國際形勢的轉變,日本已成為侵華勢力中最大的一支?!岸粭l”的提出,是日本試圖瓜分英國在華利益,挑釁英國的一項標志。在戰爭過程中,英日關系一直處于友好狀態,英國不想因為反對“二十一條”而與日本結怨。但與此同時,英國也不愿意看到中國開戰,如果列強瓜分中國,那么英國的在華勢力會被無形縮減,這對英國來說也是不利的。英國也不希望看到中國完全被“二十一條”統治,從而使日本成為霸占中國的霸主,因此選擇沉默態度。
2.美國門戶開放與“二十一條”產生矛盾
美國曾因戰爭原因一度對日有所妥協,承認了日本對于中國滿蒙地區的侵占,然而“二十一條”相關內容有損美國在華國家利益,是其態度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維護在華既得利益是美國實現對外政策的目的之一。
美國提倡“門戶開放”的實質是歐洲列強共同侵略中國?!岸粭l”的提出,違背了“門戶開放”的宗旨,意味著美國在華利益即將開始被削弱。 當然,美國拒絕“二十一條”,僅僅是妄圖在最惠國待遇之下,維護美國的在華利益。
美國為了本國的在華利益,擔心“門戶開放”政策的前途,對中日之間關于“二十一條”的交涉非常關注。其態度的基調是反對日本獨占中國,但有一個由緩慢走向堅決與強硬的過程。緩和是因為美國希望中日妥協,重新確定美國對華的傳統外交政策——門戶開放”政策。但日本一意孤行,損害美國在華利益,美國態度趨向強硬。
3.俄國長遠利益的打算
俄國多年與日本合作侵華,陷入列強紛爭的時刻則更需要日本支持,維護其在東北等地的利益。因此,俄國完全接受日本對中國實行“二十一條”的侵略行為。
俄方政府認為,出于遠東利益的需要,日俄需維持長久的友好關系。在日本保證不侵略俄國利益的前提下,俄國應與日本保持親密關系,共同瓜分中國市場。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在英國、美國、俄國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三個西方列強國家的反應態度各有不同,美國政府是想在中國分到些他自己的利益,故而強烈反對日本,抵制其政策的實施;英國政府則是出于維持利益的需要,選擇沉默中帶有妥協的態度;而俄國選擇了討好日本。但是三國的根本立場與出發點是一致的: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盡可能侵略中國,擴大其在中國的勢力。
引文注釋
[1]黃紀蓮.沙俄在日本對華“二十一條”交涉中的態度.近代史研究.1982(1).
[2]梁乙新.美俄在中日“二十一條”交涉中的態度之比較[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6第29卷(3).
[3]黃文治.美國在中日“二十一條”交涉中態度的歷史考察[N].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8(4).
[4]米慶余.日本對華提出“二十一條”的背景[J].歷史教學,2009年3月(2).
[5]王丹,劉飛.淺談英美國家對于中日“二十一條”的態度[J].黑龍江史志,2009(12).
(作者單位:鹽城師范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