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方 芳,劉 新,王 嵐,王 瀾,李新鳴,徐 靜,海曉歐(沈陽醫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
設計性實驗教學法在留學生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陳冬梅,方芳,劉新,王嵐,王瀾,李新鳴,徐靜,海曉歐
(沈陽醫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摘要:以我院五年制本科留學生為研究對象,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采用設計性實驗教學法,并與傳統實驗教學法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設計性實驗教學法明顯優于傳統實驗教學法,能有效調動留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嚴謹的科研態度和高度責任感,提高團結協作能力和學習成績。同時,能夠增強教師責任意識,督促教師精心備課、查閱文獻資料、翻閱不同版本英文教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設計性實驗教學法是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成功之舉。
關鍵詞:設計性實驗;教學法;留學生;微生物學
我國教育模式雖然經歷了不計其數的變革和更新,成績斐然,但始終未能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近年來,設計性實驗教學法已成為國內外高等院校實驗教學改革的熱點。實驗課是留學生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環節[1],是培養留學生微生物學基本技能、加深理論知識理解、明確無菌操作技術和增強生物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
面對留學生醫學教育,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更加明顯。如留學生思維活躍,不拘泥于沉悶的課堂氣氛,在課堂上會隨時打斷教師進行提問,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不適合留學生教育。相反,他們更喜歡互動強烈的教學模式,非常重視自己的課堂表現,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在實驗課上,他們不局限于只是重復教師的操作和教材的實驗步驟,更加注重應用自己所學的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因此,從2013年秋季開始,我院在2011級、2012級留學生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引入設計性實驗教學法,現就這幾年的實驗教學過程進行總結,以期為今后的留學生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經驗和參考。
在我院2009級、2010級本科留學生微生物學實驗課中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法(已于2011年、2012年完成授課),對2011級、2012級本科留學生進行設計性實驗教學(已于2013年、2014年完成教學工作)。
2.1傳統實驗教學法
我院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分6次課進行,每次4學時,共24學時。傳統實驗教學法,即按照實驗教學大綱要求,由教師根據教材設計好實驗內容,并提供詳細的實驗指導,學生在教師規定的框架里進行實驗,由教師傳授微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能。傳統實驗教學中,在學生上課前,實驗教師已將全部實驗材料準備好,課上教師對實驗原理、操作過程進行詳細講解,學生模仿、重復,基本上以驗證性、演示性實驗為主。
2.2設計性實驗教學法
設計性實驗是指根據給定的實驗病例、目的、條件、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獨立操作并得出實驗結果的探索性實驗[2]。我院設計性實驗教學病例為全英文病例,由授課教師根據理論課程教學內容、重點及難點,結合臨床感染性疾病的癥狀及體征,提前編寫出來。
設計性實驗教學課時與傳統教學相同,分6次課進行。前兩次實驗課由教師進行基本實驗技能講解、示教、指導,如細菌的形態學觀察、分離培養、生化反應鑒定等。留學生通過學習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項操作的原理、目的、程序、意義及注意事項等。在第三次實驗課上,教師下發4個典型的感染性疾病病例,留學生自愿組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病例進行設計性實驗,每組由5~6名學生組成。留學生在設計實驗時,需充分利用業余時間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書籍,組內成員積極討論,擬定實驗技術路線,并寫出設計實驗具體的方法及所需材料。教師批閱,提出引導性建議,最終確定實驗路線。病例中所有標本均由實驗室提供,標本包括膿汁、嘔吐物、痰液、糞便。實驗所需的主要材料由學生在課下來實驗室自行制備。在后3次實驗課上,學生按實驗路線逐項實施操作,記錄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若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符,指導教師可與學生共同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有針對性地重做實驗。在最后一次實驗課上,各組將實驗成果匯報給教師,教師對每名留學生參與實驗的情況做出評定。
2.3效果評價
指導教師采取過程性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實驗小組的協同組織能力評價,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評價及在實驗過程中能力發展狀況評價等。最后,由授課教師給出每位留學生的實驗成績。
經過兩屆留學生設計性實驗教學嘗試,我們深刻體會到設計性實驗教學法優于傳統實驗教學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學生動手能力顯著提高。微生物學實驗課是一門對動手能力要求極高的課程,為充分調動留學生學習熱情,培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學生動手能力,使微生物學檢驗教學更加貼近臨床實際,我們要求設計性實驗材料均由學生自行制備,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團結協作意識增強。傳統實驗教學中,留學生以個體為主,獨立進行實驗操作,缺乏相互配合與協作;而實施設計性實驗教學增強了留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培養了其嚴謹的科研態度以及高度責任感,有效提高了留學生學習成績。(3)教師責任感增強。設計性實驗是一種新型的、依靠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對學生和教師都是考驗。學生成為設計性實驗的主要參與者,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工作量減少,相反,實驗指導教師工作量大大增加。設計性實驗教學過程比傳統驗證性實驗教學過程更長,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更多樣化。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安排和組織整個實驗教學過程。設計性實驗課上留學生遇到的問題可能較以往多,教師需投入更多精力,壓力增加,但學習業務的動力增強。
設計性實驗教學法的不足:(1)由于指導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承擔多專業、多層次理論和實驗授課),實驗指導時間有限。(2)實驗課程安排每周一次,時間間隔較長,受季節及實驗條件等影響,培養物被污染的可能性增大。(3)留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能力很強,而授課教師業務水平有限。為解決上述諸多問題,我們考慮在今后不斷完善實驗條件,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以滿足教學需求。授課教師可通過參加培訓等來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英語能力。
幾年來,設計性實驗教學法得到了留學生的普遍喜愛,授課教師已成功開發出了切實可行的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進一步豐富了我院留學生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建立了依托我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為提高留學生微生物學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金平,年四季,胡曉艷.留學生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初探[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8(1):2-3.
[2]孫艷影,劉伯陽.開展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10):199-200.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