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秋月 張 順
淺析大數據背景下實現政府決策數據化的意義
程秋月張順
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以國發〔2015〕50號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鮮明地指出了在大數據時代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已然成為國際趨勢與潮流。隨著大數據浪潮的興起,用數據決策、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治理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實現政府決策數據化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其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提高我國政府治理能力;二是在大數據背景下,提升國家競爭優勢。
大數據;政府決策數據化;意義
1.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二者相輔相成,是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國家治理的理想狀態是善治,善治的實現離不開政治、經濟、文化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核心內涵是:善于吸取眾長之和,以適應現代狀況,并順應未來趨勢的過程。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國家運用國家制度治理國家以適應現代狀況并順應未來趨勢的過程。在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決策作為國家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決策數據化的實現將會大大減少政府“拍腦袋”決策帶來的決策風險,降低政府決策成本,從而提高政府決策成效,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2.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
李克強總理在常務委員會議上指出基于大數據應用基礎上的決策數據化是政府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運用大數據轉變政府職能不僅是國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率要求,而且也是建設現代國家的基礎性工程。我們現在正處于技術奔騰、信息大爆炸時代,數據的洪流高調地奔涌在各行各業,遍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一方面,政府作為大數據的主要擁有者,對于大數據的處理與應用最具有發言權。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社會、企業、市場的關系,而政府職能轉變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向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轉變上。在數據洪流的面前,大數據將會助力曾經只能在真實的空間里行使的政府職能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延伸出去。使政府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促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另一方面,大數據的有效應用將會提高政府公務人員的自我行政倫理意識,多渠道的社會監督將會從側面提高政府公務人員的自律意識,有效抑制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政府公務人員行為失范的問題。大數據的智能化應用還將會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便利的生活服務,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水平。在大數據時代,隨著政務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共部門積累了大量的業務數據,政府績效評估將越來越依靠“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讓原來不能量化的評估內容變得更容易量化,可以對公眾發布的文本、音頻、視頻等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從而拓寬評估的范圍和內容。大數據技術幫助政府以科學的方法考核政府職能轉變的成果,并為下一步行動方案提供更加準確的參考依據。伴隨著大數據時代數據共享信息機制的不斷完善,地方政府決策數據化還將會進一步為政府機構的精簡提供契機,促進地方政府組織機構的扁平化,助力政府規模的有效控制與縮減。
1.大數據時代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國際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推向了另一個發展高峰。在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強勁的發展勢頭的驅動下,大數據新的用途和新的價值不斷被挖掘和利用。在大數據的浪潮面前,國際社會紛紛行動,美國政府把數據視為“未來的新石油”,并致力于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政府。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2015年8月,我國政府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將大數據的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加快建設數據強國的步伐。政府決策數據化作為建設數據強國的重要內容,是基于“用數據治理、用數據說話”治理理念的深刻的政府實踐。政府決策數據化既是我國實施大數據發展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又是我國政府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明智之舉。
2.政府決策數據化是推動社會經濟良性發展的政策動力
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政府決策數據化帶來的政府對數據的有效利用,必將會激發出數據對社會的巨大經濟價值。基于數據分析的結果制定政策,應用大數據提供精準化的公共服務無論從政府還是社會角度都將從效率與節約資源兩個方面為國家與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數據就是未來流通的貨幣。”數據資源正在和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一樣,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政府決策數據化將會引領新的產業形態的蓬勃發展,實現對社會管理方式的創新。并對推進大數據產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和促進產業格局的調整作出突出貢獻。此外,伴隨著政府決策數據化的進程的開展,圍繞大數據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必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并從技術角度支持我國傳統產業的升級,推動社會經濟良性發展。2016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新經濟”一詞,新經濟具體是指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技術革命以及由此帶動的以高新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經濟。地方政府決策數據化的開展,必將從政策角度激發出新經濟的發展潛力,推進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服務業態的迅猛發展,點燃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信心。
3.政府決策數據化是優化政府決策機制的內在要求
政府的決策機制可以看做是一個包含多個子系統的復合系統,主要包括察覺機制、溝通機制、公眾參與機制、專家參與機制、制約機制、協調機制等。政府決策數據化的實施將會從內外部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方面來解決在政府決策制定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并將從決策依據、決策時效、決策方法、決策參與度、決策透明度、決策鏈長度等六個方面優化政府的決策機制,極大程度地提高政府決策機制的有效性。政府決策中大數據的引入,勢必會引起新一輪政府決策理念的轉變,弱化政府精英決策的傳統觀念,提升政府決策機制的民主化程度,使得政府決策機制更具生機與活力。
4.政府決策數據化是促進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客觀要求
數據是決策制定的前提。托爾瓦說基于數據分析的結果制定政策和進行治理,而非根據傳言和故事。基于大數據的分析,將改變政府偏好用的定性的決策方式,將決策內容通過量化的方式轉化為數據,并利用數據挖掘找出內在規律,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社交媒體與網絡的發展,為社會普通大眾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渠道。多主體的聲音表達將會為政府的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社會參考。也因此將可以進一步緩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困境。大數據實施平臺帶來的實時、大量的數據將進一步提高決策的質量,并可以從廣義上作為衡量策略成效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大數據面前,公眾將可以更好地獲得政府政策和行動的條件和結果,決策和交易將變得透明和可量化。政府決策數據化的實施將會激發社會公民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1]于浩.大數據時代政府數據管理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15(03):127-130.
[2]高華麗,閆建.政府大數據戰略:政府治理實現的強力助推器[J].探索,2015(01):104-107.
[3]胡稅根,單立棟,徐靖芮.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公共決策特征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3):5-15.
[4]徐宗本,馮芷艷,郭迅華,曾大軍,陳國青.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前沿課題[J].管理世界,2014(11):158-163.
[5]陳力鈞.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43-45.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