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享
新媒體環境下增強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實效性的思考
禮享
“引領青年”是共青團的四大基本職能之一,作為集中了全團過半數團員青年的高校共青團,更是在此項工作中起著基礎性戰略源頭作用,其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實效性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水平。本文在主要對當下新媒體環境進行一定研究的基礎上,就高校共青團如何增強思想政治引領實效性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新媒體;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高校共青團作為高校對廣大學子進行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組織和主要陣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傳統思維模式影響下,其往往將高校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直接與民主生活會、團小組會和團課畫上等號,并將這三種形式當作進行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僅有的形式,大學生普遍認為其單一、僵化,嚴重缺乏新意和活力。加之在當前新媒體領域大發展大繁榮的環境下,這些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不能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從而發揮當代大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就要求高校共青團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主動適應新背景新環境,積極建網、用網、占網,開辟網絡陣地,真正走近當代大學生。利用當下大學生群體喜愛的各種新媒體工具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思想政治引領工作變得“接地氣”“有生氣”,更好地提升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實效性。所以,高校共青團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新媒體環境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與采用積極有效的方式來發揮自身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
1.新媒體的主要概念
新媒體的英文名字為Newmedia,這是一個相對廣泛的概念,從表面上來看,它是與舊媒體相區別出來的。而我們一般認為的舊媒體,主要是指傳統的廣播、報刊、雜志、電視等。而新媒體的一個本質即是“數字化”,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社會,也是一個數字化社會,利用數字化技術來進行信息傳播的媒體,都可以被稱為新媒體,比如網絡媒體、數字雜志、數字報紙以及數字廣播等。在科學技術不斷更新的今天,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已走入尋常百姓家,移動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絡以及手機、電腦、互聯網電視等智能終端也已大量普及,這更加快了新媒體領域的發展。因此,新媒體環境就是一個信息傳播數字化的環境,利用數字報刊、數字廣播以及網絡媒體來進行傳播信息。高校共青團首先要充分認識這個數字化環境,使自身能較為熟練地利用數字化的傳播形式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進行有效的引導。
2.新媒體的主要特點
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運動式爆發性傳播。運動式爆發性傳播是指由于網絡媒體等數字傳播渠道信息傳播的快速和便捷性的特點,人們很快就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最新的信息,形成一定的話題,從而進一步傳播。這種由于一些事件所引起的人們的話題討論,更像是一場運動,雖然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但一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二是環境信息傳播的長尾性。環境信息傳播的長尾性是從信息傳播后期的影響效果上來說的,例如這件事的后續結果等。因此,高校共青團要充分認識到這些特點,并有效地利用這些特點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自身在聯系和服務學生方面的天然優勢,切實起到思想政治引領作用。
所謂的實效性,可以將其拆開來理解:一是“實”,即實施;二是“效”,即指實施的可行性與實施效果的目的性,或者是實施的操行性與效果性。因此,這可以說是從現實意義的角度來說明,高校共青團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要發揮實效性,要通過實施有效的措施來達到相應的目的。這也是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共青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一直生活在“象牙塔”內,思想較為單純、理想,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因此,新媒體在為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高校共青團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增強對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實效性。
1.傳播迅速需要及時性
高校本來就是一個思想自由、表達自由的地方,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氛圍比較活躍,再加上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快速性,這些都給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地發揮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高校共青團再也不能像“擠牙膏”似地被動反應了,而要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宣傳的及時性、準確性,牢牢把控好關鍵時間節點,第一時間積極主動地站出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進行一定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在高校校園里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導向。相反,如果高校共青團仍墨守成規,不主動變革,那么必定會對高校的發展,尤其是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
2.覆蓋廣泛需要加強針對性
高校共青團除了要提高信息宣傳的及時性外,還要加強宣傳的針對性。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還具有覆蓋廣泛的特點。因此,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中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的針對性,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時采取最為合適的措施來解決最為棘手的問題。試想,如果沒有針對性,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任何多余地信息宣傳可能都可能會被錯誤解讀,從而造成不必要甚至更大的麻煩。因此高校共青團要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實效性,要加強針對性,這也是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特點所要求的,解決學生思想政治問題的重要方法。
3.來源廣雜需要堅持政治性
由于現在很多的信息都可以通過新媒體來傳播,不管好的壞的,其來源是非常廣與雜的,這就給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作為黨的青年組織,政治性同樣也是共青團第一特性,由于中國共青團與中國共產黨的特殊關系,更是決定了政治性對其有著特殊的意義。高校共青團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平臺,更需要堅持應有的政治性,只有先從自身做起,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進而對其進行宣傳,才能讓學生覺得其政治立場的堅定與明確,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服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如果不積極應對、不改革創新,那么一旦這樣長久發展下去,必定會給高校以及學生今后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失去組織存在的價值。
1.重視新媒體特點
做任何事,只有先重視了,才能做得好,沒有足夠的重視,即使外部條件優越,也很難成功。所以,首先要重視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現在很多高校共青團的狀態是,雖然已經充分認識到對學生思想政治引領作用的重要性,但是沒有認識到當下新媒體環境的特點,還是習慣性地運用傳統固有的模式、思維開展思想政治引領工作,這往往達不到預定的成效,甚至有時還會適得其反。高校共青團要正確認識到新媒體環境的特點,并利用這些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通過集體學習的形式來提高新媒體認知水平,從而充分發揮其引領實效性作用。創新發展高校共青團工作和建設,加快實現網絡新媒體戰略轉型,從而更好地服務引領廣大學生。
2.堅持工作原則
任何職業,任何崗位,都有一定的工作原則。高校共青團的工作也不例外。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更是高校共青團的根本任務,因此更要在工作過程中堅持自身的原則。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大多數都是原則性問題,需要正確引導,例如,正確理解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能做壞事等,這些也都是做人的原則性問題,共青團在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時一定要充分地表現出自身的原則性,并且按照一定的工作原則來辦事,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3.創新工作思路
當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而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力。從上面的分析中可知,高校共青團的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度面臨的挑戰也不斷增大,這就要通過創新引領思路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在新媒體環境下,如果沒有十分新穎的形式,就很難吸引新一代高校學生,那么共青團的工作就無法達到預定的效果。尤其是共青團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不能簡單地依靠傳統落后的形式,應當將思想政治引領工作與“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培養、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等校園科技文化藝術活動深度融合,從而充分發揮出共青團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
4.革新工作方式
從前面對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實效性內涵的理解中可知,要做到實施的可行性與實施效果的目的性,或者是實施的操行性與效果性,第一步就是要有好的實現方式,即要注重共青團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開展方式,和勇于創新的工作方式。例如,建設以校團委微信公眾平臺為核心,二級團組織平臺為支撐,團支部平臺多元發展的團學新媒體陣地;研究制定網絡新媒體分層分類思想引領工作大綱;發揮組織體系優勢,借助第三方專業資源,融合線上、線下載體,做好青年學生思想動態的專項調研及針對性引導;鼓勵基層團組織、團員青年參與運用新媒體和文化手段創作和傳播“微團課”等優秀內容產品,共建共享優質資源。
5.主動貼近青年學生
高校共青團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部門,而是應該與廣大青年學生一起,深入到學生生活學習中去。如果高校共青團脫離了廣大青年學生,那么其就不能及時跟上他們思想價值觀,更不能及時了解、把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因此高校共青團要尊重團員青年的主體地位,開展活動、推動工作做到“引導”而不“主導”,大膽創新方式方法,形成“以團員青年為中心、讓團員青年當主角、由團員青年說了算”的工作模式,切實解決“封閉運行、自娛自樂、自彈自唱”等問題。此外,高校共青團要積極深入到學生當中去了解、采訪;或者充分利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來加深了解等等。
綜上是本人對新媒體環境下增強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實效性的一些思考。新媒體環境作為一個開放性很強的環境,對于高校學生的政治思想影響很大。因此,高校共青團只有在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上真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才能有利于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共青團發揮自身思想政治引領實效性作用的途徑主要有:創新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思路;注重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開展方式、主動貼近高校青年學生等。
[1]張佳.新媒體環境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5(19).
[2]李筱倩.論運用新媒體做好新時期的高校共青團工作[J].中國報業,2012(6).
[3]董秀瑩.新媒體環境下對民辦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思考[J].經貿實踐,2016(08).
[4]王文杰,袁文,楊蕾,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共青團工作方法創新研究[J].北京工業大學,2013(6).
[5]靜麗賢,韓繼偉,曹杰.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考[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3).
[6]鄭曉.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以重慶高校共青團為例[J].西南大學,2012.
[7]張俊生,蘇敏.新媒體視域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選擇[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
(作者單位:長江師范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