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杰
(安慶師范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安徽 安慶 246133)
現階段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思考
劉燕杰
(安慶師范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安徽 安慶246133)
“形勢與政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之一,具有很強的政策理論性,是高校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際國內形勢的主干課程。目前,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尚存在教學管理不夠規范,教學方法形式單一,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等問題。要針對上述問題,結合現階段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狀況,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精心選聘授課教師,采取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達到增強課程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實效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形勢與政策”課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采取切實措施增強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1.開設“形勢與政策”課是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的重要舉措。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課程,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把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馬克思主義中國的最新理論成果傳授給大學生的骨干課程。近年來,大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了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了解和掌握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及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這是“形勢與政策”課的獨特優勢。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由于自身體系較為穩定,在馬克思主義中國最新理論成果進教材、進課堂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2.開設“形勢與政策”課是大學生成才的內在需求。
形勢與政策就是當前的大環境,制約著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當代大學生只有認清當前形勢,對自己進行正確定位,才能把握當前政策,結合自身實際確定最佳職業發展方向。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會穿插講述職業與就業等相關內容,把現實中的就業形勢進行講解,提高大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他們在了解當前形勢與政策的基礎上,把社會需求與個人價值有機統一起來,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在生動的社會大潮中占據一席之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開設“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全員工程,學校的黨政干部、輔導員、班主任、思政課教師等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項全方位的立體工程,任何一個與學生打交道的崗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開設“形勢與政策”課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隱形思想政治教育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易于被大學生接受,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形勢與政策”課的講授內容是思想政治性很強政策理論性知識,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一些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管理存在不規范的現象。
加強和改進“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必須把教學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把這門課的日常管理規范起來。“形勢與政策”課有著自身突出的特點,要強化宏觀指導,根據教育部的相關文件定期制訂教學資料,定期組織課程教學培訓,幫助授課教師完成好教學任務。目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管理存在授課計劃不詳,課時工作量不能有效保證等問題。部分學校只有課程講授環節,沒有實踐教學環節。這些都需要從宏觀教學管理上加以糾正和優化。要尊重“形勢與政策”課自身的規律,既要看到這門課與其他課程共同的地方,又要尊重其政治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
2.“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過程存在形式單一、方法滯后的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入,高校課堂教學改革也在持續不斷進行,但傳統教學模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學生接觸網絡信息的便利性大大增加,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形勢與政策的相關信息,這對課程教學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形勢與政策”課由于課時較少,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教師上課照本宣科的不少,不能突出教學模式的開放性和參與性,不能有效利用新媒體。如果一些教師還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勢必影響課程教學效果。這種形式單一、方法滯后的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影響都很大。
3.“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從研究者調查的結果來看,一些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評價不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應該是最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但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學校制訂的教學資料都比較陳舊,不能有效把握最新形勢,或者語焉不詳,造成學生對這門課講授的內容一知半解。在授課形式上,存在全部用理論課教學等問題,學生感覺枯燥。在課程考核形式上,學生喜歡更開放的考核方法,而這門課的考核同樣采用其他專業課的考試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學現狀和授課對象需求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增強教學實效性。
1.精心選配優質師資是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根本保證。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黨團干部和輔導員等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在任課教師選配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挑選,改變過去那種只要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都可以從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只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黨團干部和輔導員都可以從事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局面。要優化學科結構,年齡結構,整合各類資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黨團干部和輔導員這幾支隊伍在擅長自身業務內容的同時,還要有比較全面的素質。輔導員不僅要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還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功底和知識背景。要以在職學習培訓等為手段對任課教師進行培養,打造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精湛、勤于育人的教師隊伍。
2.規范教學管理是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前提。
學校層面的宏觀教學管理是教學工作的頂層設計,對增強課程教學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管理中要突出“形勢與政策”課政治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適當安排實踐性教學相關內容,充分利用周邊紅色旅游資源進行實踐教學,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及時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編制教學資料,做好最新理論成果和最新國際國內形勢與政策進教材的工作。切實把“納入教學計劃、合理排入課表、明確教學要求、豐富教學資源、健全教學組織、遴選任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踐環節、實行學年考試、計算學分并納入學籍管理”[2]等環節抓好。
3.優化教學內容是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基礎。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是隨著形勢發展不斷更新的,同時這門課程教學內容是有連續性的,更新快和連續性強是這門課程的突出特點。要凸顯教學內容的政治性和實效性,不能采用過時的備課內容。授課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能夠感染學生,真正做到政治性與藝術性相統一,既傳播了正確的教學觀點,又做到了喜聞樂見、易于接受。要真正了解當代大學生所需所想,在課程內容選擇上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對課程的各個模塊要有精心的設計,對國際國內形勢和政策等要有全新的提煉與總結,這是增強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基礎。
4.豐富教學形式是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手段。
在課程教學形式上,要突出多樣性和專業化。“形勢與政策”課課時有限,要根據教育部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要點精心設計專題。采用互動式、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效果。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重點學習討論若干專題。要更多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上好形勢與政策課,進行畫鏈接、聲光電視、頻動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適當采用播放紀錄片、宣傳片等觀看視頻講座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采用建立形勢與政策教育網站、博客、微博等形式,開設熱點討論和新聞綜述等欄目,增強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要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形式上好形勢與政策課,增加直觀性和生動性,增強這門課的教育教學效果。
5.強化“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研究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
“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隨著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形勢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因此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必須不斷強化教學研究,探索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將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廣泛收集與篩選素材,精心編寫教案和課件,教研室內部定期進行交流討論,將教學研究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研究教學內容過程中,必須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進行研究,緊跟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準確抓住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專業結構和興趣。同時,注重將時事熱點內容和相對穩定的靜態內容相結合,把握好“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動態性與敏銳性。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盡量符合大學生群體特點和個性需求,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3]。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1).
[2]胡鶴玖,劉福州.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思路和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0(9).
[3]黃發友.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的教學模式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0).
安徽省2014年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項目“huahua在線工作室”(項目編號:2014FDYMSGZS0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