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慶,劉繼舜,徐興萍,何木葉(.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麗江67400;.麗江市教育局,云南麗江67400)
?
11~18歲納西族學生體質與健康問卷調查
李昌慶1,劉繼舜1,徐興萍2,何木葉1
(1.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麗江674100;2.麗江市教育局,云南麗江674100)
摘要:為了解11~18歲納西族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體育鍛煉時間和強度、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歸因以及日常生活習慣,運用問卷調查法對1 760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提示:我們要保證學生的營養供給,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減輕課業負擔,培養學生合理安排生活作息的能力。
關鍵詞:納西族;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實施意見》,推動以學校體育為重點的青少年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以及進一步了解納西族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強度、不愿意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日常生活習慣等,我們對1 760名11~18歲納西族學生進行體質與健康問卷調查,從而為制定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發展規劃、科學開展體育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1對象
樣本來自玉龍縣一中、玉龍縣民中、玉龍縣玉龍中學、玉龍縣白沙中學、玉龍縣白沙完小、玉龍縣白馬完小、玉龍縣黃山鎮長水完小、玉龍縣黃山鎮文華完小、玉龍縣拉市鄉海東完小、玉龍縣拉市鄉麗金完小、玉龍縣拉市鄉海南完小、玉龍縣拉市鄉美泉完小、玉龍縣拉市鄉吉余完小、玉龍縣拉市鄉金良完小14所中小學,以年級分層,以教學班為單位隨機整群抽樣,所抽取的班級數以能滿足最低樣本數為限。抽樣對象:11~18歲納西族學生(父母雙方都是納西族),每個年齡段男、女生各110例,共1 760例。
1.2方法
采用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學生調查問卷。該問卷共24題,包括營養方面3題(分別是2、3、4題),體育鍛煉方面15題(分別是5、6、7、8、9、10、11、12、13、14、15、16、21、22、23題),生活作息方面6題(分別是1、17、18、19、20、24題)。
2.1營養方面
2.1.1早餐情況超過82.5%的學生天天吃早餐,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高中生、小學生、初中生。每周吃早餐3~5次的學生比例為8.8%~9.3%,每周1~2次的比例為2.4%~3.0%,從來不吃早餐的比例不到0.6%。
2.1.2牛奶飲用情況從來不喝牛奶的學生比例為3.3%~5.3%,有時喝的比例為72.4%~86.2%,每天喝一袋牛奶的學生比例為8.0%~22.3%,每天喝兩袋牛奶的學生比例為0.5%~2.0%。選擇有時喝牛奶的初、高中生比例高于小學生,小學生每天喝一袋牛奶的比例遠遠高于初、高中生。
2.1.3雞蛋食用情況從來不吃雞蛋的學生比例為10.5% ~23.3%,每周吃1~2次的比例為64.9%~71.8%,每周吃3~5次的比例為8.2%~19.7%,天天都吃雞蛋的比例為2.3%~4.9%。
2.2體育鍛煉方面
2.2.1學校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1)所在學校體育課開設情況:0節的比例為0.9%~2.3%,1節的比例為2.7%~6.8%,2節的比例為63.4%~90.3%,3節的比例為0.6%~21.5%,4節及以上的比例為3.5%~7.4%。大部分學校都有2節及以上的體育課,極少部分學校沒有開設體育課。
(2)所在學校體育課被擠占或不上情況:經常存在的比例為2.4%~2.6%,偶爾存在的比例為26.9%~36.4%,不存在的比例為57.3%~70.1%。大部分學校沒有擠占或不上體育課現象。
(3)所在學校每天上課間操的次數:0次的比例為3.3%~8.8%,1次的比例為57.7%~74.5%,2次的比例為14.4%~30.7%,3次的比例為0.5%~2.7%,4次及以上的比例為4.1%~5.6%。大部分學校每天都有一二次課間操,少部分學校沒有組織課間操。
(4)所在學校運動會組織情況:0次的比例為14.5%~22.0%,1次的比例為25.8%~42.5%,2次的比例為34.9%~58.0%,3次及以上的比例是7.7%。大部分學校每年都組織一二次運動會,少部分學校一年內沒有組織運動會。
2.2.2父母的體育活動觀(1)父母對子女在課余時間參加體育活動的支持情況:非常支持的比例為16.8%~37.6%,支持的比例為69.8%~74.4%,不太支持的比例為6.2%~9.2%,非常不支持的比例為0.5%~1.5%。父母支持的比例非常高,均超過90.2%。
(2)父母業余時間體育活動參與度:父母都不喜歡體育活動的比例為13.2%~30.2%,父親喜歡的比例為25.2%~29.1%,母親喜歡的比例為5.6%~8.5%,父母都喜歡的比例為37.4% ~48.9%。父親喜歡體育活動的比例高于母親,父母都喜歡的比例高于父母都不喜歡。
2.2.3個人層面(1)個體對體育鍛煉的態度:①非常喜歡的比例為25.6%~39.3%,喜歡的比例為38.4%~46.4%,一般的比例為20.3%~29.2%,不喜歡的比例為0.6%~1.8%,非常不喜歡的比例為0.6%~1.4%。大部分學生喜歡上體育課。
②課間操出勤、態度:經常缺席的比例為0.6%~1.1%,偶爾參加的比例為3.8%~4.6%,每次都去且認真鍛煉的比例為72.0%~83.5%,每次都去但隨便應付的比例為10.8%~23.5%。大部分學生課間操出勤、態度好,但有部分學生對待課間操的態度不端正。
③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的意愿:非常愿意的比例為19.5%~44.9%,愿意的比例為42.6%~56.1%,一般的比例為10.6%~22.6%,不愿意的比例為1.1%~2.1%,非常不愿意的比例為0.6%~1.1%。大部分學生都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
④長跑鍛煉的參與意愿:非常愿意的比例為4.7%~21.8%,愿意的比例為27.9%~41.0%,一般的比例為28.7%~45.2%,不愿意的比例為7.0%~17.0%,非常不愿意的比例為1.5%~4.1%。非常愿意和愿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小學、初中、高中。
⑤個體對體育項目的偏好情況:喜歡籃球、足球、排球等球類活動的比例為20.3%~27.6%,喜歡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活動的比例為23.9%~30.4%,喜歡游泳的比例為10.8%~11.8%,喜歡輪滑(溜冰)等的比例為3.5%~8.6%,喜歡游戲類活動的比例為12.5%~12.9%,喜歡短跑類活動的比例為7.7%~10.4%,喜歡長跑類活動的比例為3.5%~4.2%,喜歡跳躍類活動的比例為2.1%~2.6%,喜歡投擲類活動的比例為1.8%~6.1%。偏好排名前3位的體育項目分別是籃球、足球、排球等球類活動,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活動,游戲類(如跳繩、跳皮筋、踢毽子等)活動。
(2)個體體育鍛煉的強度和時間:①體育課鍛煉的強度:不出汗、很輕松的比例為9.1%~13.8%,出汗、有點累的比例為64.9%~69.7%,出汗、比較累的比例為18.8%~20.9%,大汗淋漓、很累的比例為2.0%~4.3%。84.2%以上的學生體育課的軀體反應都是出汗、累。
②體育鍛煉的時間:不足30分鐘的比例為13.1%~38.8%,30分鐘≤鍛煉時間〈1小時的比例為47.6%~60.9%,1小時≤鍛煉時間〈2小時的比例為8.8%~17.8%,2小時以上的比例為3.9%~8.2%。大部分學生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不足1小時,部分學生鍛煉時間甚至不足30分鐘,僅有少部分學生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在1小時以上。每天體育鍛煉時間由多到少依次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
(3)個體對體育鍛煉的歸因:①個體認為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歸因:怕累、怕吃苦的比例為23.1%~26.4%,沒有喜歡的體育項目的比例為10.9%~13.9%,沒有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習慣的比例為21.9%~24.1%,課業負擔重、沒有時間的比例為8.0% ~17.9%,缺乏必要的體育場地、器材的比例為4.0%~5.0%,怕受傷的比例為5.2%~14.3%,家長不支持的比例為0.8%~5.5%,認為沒有必要的比例為10.2%~12.4%。3個主要的原因分別為怕累、怕吃苦,沒有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習慣,怕受傷。
②個體對他人不喜歡參加長跑鍛煉的歸因:怕累、怕吃苦的比例為28.1%~30.2%,不喜歡、枯燥無味的比例為21.7%~24.4%,身體不好、不能參加的比例為17.3%~20.8%,缺乏場地的比例為2.3%~3.2%,害怕受傷的比例為9.0%~18.9%,沒有時間的比例為5.7%~12.5%,家長不支持的比例為1.0%~5.1%。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累、怕吃苦,不喜歡、枯燥無味,害怕受傷,身體不好、不能參加。
2.3生活作息方面
2.3.1睡眠小學生睡眠時間〈6小時的占1.4%,6小時≤睡眠時間<7小時的占4.2%,7小時≤睡眠時間<8小時的占14.0%,8小時≤睡眠時間<9小時的占33.7%,9小時≤睡眠時間<10小時的占42.2%,睡眠時間≥10小時的占4.1%。初中生睡眠時間<6小時的占1.7%,6小時≤睡眠時間<7小時的占19.5%,7小時≤睡眠時間<8小時的占34.1%,8小時≤睡眠時間<9小時的占32.9%,9小時≤睡眠時間〈10小時的占10.0%,睡眠時間≥10小時的占1.7%。高中生睡眠時間<6小時的占8.3%,6小時≤睡眠時間<7小時的占59.4%,7小時≤睡眠時間〈8小時的占25.5%,8小時≤睡眠時間〈9小時的占5.8%,9小時≤睡眠時間<10小時的占1.1%,睡眠時間≥10小時的沒有。
小學生睡眠時間主要集中在8~10小時,初中生睡眠時間主要集中在7~9小時,高中生睡眠時間主要集中在6~7小時。11~18歲納西族學生的睡眠時間較少。
2.3.2課業學習(1)課業負擔很重、應付不過來的比例為2.2% ~8.0%;比較重、很吃力的比例為15.8%~55.6%;一般、應付得了的比例為36.2%~57.4%;不重、輕松應付的比例為0.6%~24.6%。初、高中學生的課業負擔明顯重于小學生。
(2)家庭作業耗時:〈0.5小時的比例為4.7%~8.2%,0.5小時≤作業耗時〈1小時的比例為27.1%~48.3%,1小時≤作業耗時〈2小時的比例為30.9%~43.9%,2小時≤作業耗時<3小時的比例為9.4%~18.0%,作業耗時≥3小時的比例為3.2%~6.8%。大部分學生每天的作業時間為0.5~2小時。年級越高,作業耗時越長。
2.3.3業余時間(1)看電視耗時:0小時的比例為5.6%~26.2%,〈0.5小時的比例為18.3%~26.7%,0.5小時≤看電視耗時<1小時的比例為17.3%~34.4%,1小時≤看電視耗時<2小時的比例為17.6%~27.8%,2小時≤看電視耗時<3小時的比例為7.4%~13.8%,看電視耗時≥3小時的比例為3.5%~9.1%。大部分學生每天看電視1~2小時,少部分學生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超過2小時。大部分高中生看電視的時間在0.5小時以內。
(2)電子產品使用耗時:這里的電子產品使用主要指用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游戲機、電腦等玩游戲、看視頻或電子書等。0小時的比例為14.1%~23.3%,<0.5小時的比例為30.5%~36.9%,0.5小時≤耗時<1小時的比例為21.8%~25.0%,1小時≤耗時<2小時的比例為14.2%~17.0%,2小時≤耗時<3小時的比例為4.4%~6.3%,耗時≥3小時的比例為4.4%~8.2%。大部分學生每天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在1小時以內,少部分學生在1小時以上。年齡越大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越長。
2.3.4周末安排周末學習的比例為27.0%~29.0%,戶外活動(運動、郊游等)的比例為27.0%~31.0%,看電視的比例為21.0% ~29.0%,玩電腦的比例為9.0%~11.0%,參加興趣班的比例為2.0% ~12.0%。主要安排是學習、戶外活動(運動、郊游等)、看電視。
3.1營養方面
(1)每天都吃早餐的學生比例超過82.5%,仍然有17.5%的學生沒有每天都吃早餐,且初中生比例最高。這可能是因為學生對早餐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研究表明,早餐對個體的營養、健康、體能和智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1,2],尤其是對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影響更甚[3]。
(2)學生牛奶飲用和雞蛋食用的比例也不高。這可能和納西族學生的飲食習慣有關。納西族的早、午餐一般面食多,早餐還有茶、酥油茶或菜湯、糊面湯,以及一些辣醬、咸菜等;午餐有一兩個菜,晚餐有米飯以及其他葷、素菜等。
3.2體育鍛煉
(1)學校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方面:不管是體育課的開設還是課間操、運動會的組織,大部分學校都能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但仍然有少部分學校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夠深刻,學生的體育鍛煉被邊緣化、弱化。這可能與學校對相關政策文件的領悟、貫徹不夠徹底,對素質教育的認知不夠全面,片面追求文化課程學習等有關,也可能和學校考核制度(尤其是體育鍛煉在學校考核中所占的權重大小)不夠完善有關。
(2)父母態度方面:父母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支持率都非常高,在90.2%以上。說明父母并不反對子女進行體育鍛煉。
(3)個體因素方面:首先,個體對體育鍛煉的態度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比如對體育課的喜好、課間操的出勤及認真程度、參與學校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以及長跑的意愿等,這表明個體非常樂意進行體育鍛煉。其次,體育鍛煉強度和時間方面,大多數學生鍛煉強度主要表現為累、出汗,但鍛煉時間都在1小時內,這不符合國家“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最后,對體育鍛煉的歸因方面,個體認為其他學生不愿意參與體育鍛煉和長跑鍛煉的原因主要是怕累、怕苦,沒有鍛煉習慣,怕受傷,不喜歡、枯燥無味,身體不好等。
3.3生活作息
(1)睡眠:教育部在《關于印發〈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4]中明確規定: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11~18歲納西族小學生的睡眠時間主要集中在8~10小時,初中生的睡眠時間主要集中在7~9小時,高中生的睡眠時間主要集中在6~7小時。
(2)文化課程學習負擔:總體上11~18歲納西族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耗時較多,這可能是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的重要原因。
(3)業余時間安排:學生業余時間多用于看電視、使用電子產品等,僅有少部分學生用于體育鍛煉。這又是導致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夠的一個重要因素。
(4)周末安排:學生只將1/3左右的周末時間用于體育鍛煉,其他時間大部分學生用于學習、看電視、玩電腦、參加課外興趣班等。
總之,納西族11~18歲學生營養方面,早餐食用比例較高,但牛奶、雞蛋食用比例較低。因此不僅要提高學生對進食早餐的重要性的認識,還要在平時的膳食結構中充分考慮地方生活習慣、飲食傳統。體育鍛煉方面,部分學校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到位,體育鍛煉項目不豐富,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校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的有關文件規定,提供豐富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增加體育鍛煉在學校考核中的比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生活作息方面,年級越高學生睡眠時間相對越少,課業負擔相對越重。周末安排相對比較單一。需要保證學生睡眠時間,減輕課業負擔,培養時間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TARAS H.Nutrition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at school[J].J Sch Health,2005,75(6):199-213.
[2]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08:關注西部地區兒童營養與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體藝(2008)12號][Z].2008-12-01.
[4]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3285201001xxgk_ 81037.html,2015-07-22.
中圖分類號:R1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