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雄偉
信用是一種契約精神,是市場經濟的基石。社會信用體系則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以相對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規體系為基礎,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為核心;以信用服務市場的培育和形成為動力;以政府強有力的信用監管作保障的國家治理機制。
積極發揮政府作用,塑造政府自身誠信
政府信用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必要前提,沒有政府自身誠信,政府就會與市場和社會形成緊張甚至沖突的關系。因此,首先必須要積極發揮政府作用,塑造政府自身誠信。在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初期,需要政府充分發揮制度供給、政策推動和權益保護三方面的功能。同時,還需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明晰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以及確保行政權力法制化運作。基于特殊的國情和市場經濟發育水平,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場的推動來完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參與將是其基本的實現路徑,也是最為便捷、可靠的實現路徑。然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體系建設工作的持續深入,涉及面越來越廣、任務越來越重、工作量越來越大,設立專門負責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管理機構和工作機構顯得非常有必要,更有利于充分謀劃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構建社會信用法律法規體系
“不對稱信息理論”揭示了人類在面對“內生性”和“外生性”兩種不對稱信息狀態時,必然會導致市場秩序的紊亂、效率的低下,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正常生活。構建社會信用法律法規體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狀態,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傳遞機制。因此,完備的法律法規是社會信用健康發展的根本。針對我國目前法律層面的現實困難,應當將為立法創造條件和推動立法納入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管部門和部際聯席會議的重要工作任務,結合社會信用制度建設中信用信息開放、信用產品使用、市場信用監管及信用服務機構監管等各方面工作開展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加強立法規劃、組織、協調和研究工作,提出法律框架,明確重要事項,打好基礎,強力推進立法進程。國家層面應加快推進信用立法工作,使信用信息采集、歸集、交換、共享,以及信息安全和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等有法可依。同時,在相關立法過程中還必須要注意協調好多元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立法進程中必須突出強調程序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應當采用立法聽證會、座談會和論證會等相關方式,確保各相關利益主體能夠充分表達意見。最后,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規體系,也可以對失信行為進行明確界定,同時從法律上明確監管責任,確保信用執法有法可依。
搭建信用體系運轉平臺
搭建平臺必須要規劃設計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打破部門和行業壁壘,破解條塊分割的局面。首先要明確平臺建設的總體定位,明確提供三種信息基礎服務:建設覆蓋全部信用主體的全國統一的基礎信用數據庫,通過各級窗口面向社會提供基礎服務;建設信用基礎數據庫,依法強制為各級政府部門基于信用信息開展市場監管提供公共基礎數據服務;提供公共的技術支撐,支持政務部門間開展共享交換和協同互通。
發展信用服務市場
信用是市場經濟高效運行的潤滑劑,既有市場屬性,又有公共產品屬性,必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加快征信服務市場的發展,推動社會信用產業多元化發展。一是強化扶持政策。把信用服務產業納入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目錄;建立開放公共信用信息的資格審查制度,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向符合開放條件、信譽良好的信用服務機構開通公共信用信息獲取渠道。二是優化產業結構。支持信用咨詢、信用評估、信用擔保和信用保險等信用服務業發展,形成信用產業集聚效益。三是政府要帶頭把信用信息應用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各領域,并向市場和社會購買信用服務。政府要通過公開信用信息、購買信用服務、引導市場主體應用信用產品、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方式,大力培育和發展信用服務機構,支持信用服務機構開發、創新信用產品,為社會提供專業信用服務。完善信用服務市場監管體系,提升信用服務行業市場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從長期來看,圍繞信用市場需求,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信用產品和信用服務,必須依靠獨立的第三方信用服務企業。這類企業主要包括企業信用信息公司、信用評級公司、信用評估公司、信用咨詢管理公司、信用擔保公司、信用保險、商業保理等等。要把信用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各級服務業引導資金的支持領域,大力培育發展。四是大力發展信用需求市場。通過強化需求市場來倒逼供給層面的改革,以實現需求促進供給機構在出臺政策、發展市場、收集信息等方面的緊迫性。五是培養信用體系建設專業人才。建立信用管理職業培訓與專業考評制度,推廣信用管理職業資格培訓。六是加大與國際征信機構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的一些評級和一些標準的制定,擴大話語權。
健全失信懲戒機制
失信懲戒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是建設信用體系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創新經濟社會管理手段的根本途徑。失信懲戒機制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它是維系現有信用關系的準則和信用缺失治理的核心。完善失信懲戒機制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作為支撐。比如,需要建立失信測評機制,合理測量失信程度;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建立守信激勵機制。在建設失信懲戒機制中特別要重視聯合懲戒標準的制定,實現多部門跨區域的失信懲罰活動。然而,在實際當中實施聯合懲戒缺乏相關依據和統一的懲戒標準,聯合懲戒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建議國家制定相對統一的聯合懲戒制度和懲戒標準。
強化誠信文化建設
加強誠信文化建設,重點在于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意識。加強誠信文化建設,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引領社會成員誠信自律、提升社會成員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目前來講,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具有社會的普遍性,涉及到多個領域,需要用新的綜合性的解決思路。一是要有強制性,加強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首先要完善法治,提高懲戒的力度。不能光靠道德規范的約束,要強化黑名單制度,統一標準。在推進法治社會的大背景下,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制,切實落實信用監督和信用處罰機制。通過這一體制來規范人們的信用行為,形成信用習慣,最終養成信用意識,使誠實守信成為中國公民素質的構成部分。二是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樹立典型,實行公民和企業信用積分制,以有形的正能量和鮮活的價值觀感召全社會。三是發揮媒體的正面引導和宣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