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士祥
【摘 要】落實黨內民主與監督,推進各項工作科學有序開展,對基層管理站黨組織民主與監督的工作狀況進行探討和剖析,促進工作。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監督工作;淺析
中圖分類號:D6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71-01
落實黨內民主與監督是黨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有效方法,是推進各項工作科學有序開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對處基層管理站黨組織民主與監督的工作狀況進行探討和剖析,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工作中幾種現象
基層黨組織民主與監督工作有很大進步,但有一些現象值得注意:1.執行不嚴。實際操作和運行中,由于人為存在制度執行上的主觀性,即執行制度的寬與嚴、松與緊,因人而異,因個人喜好而異,其結果造成執行標準和尺度的差異,制度也就表現出了空白、無力的一面;2.責任淡化。管理工作需要按制度嚴格辦事,而現實的另一面是礙于情面、照顧關系,既使與制度相背離,亦可視而不見,置制度而不顧,因此顯現出管理的不作為和無序;3.過于主觀。管理者執規需要正確把握自身的“角色”,由于“角色”意識不清,自身參與到被管理者之中,被管理者于是順水推舟,樂于指一下動一下,表現出主觀上的不思維,不主動,不擔責,習慣的養成,也無怪于無所作為。
二、原因分析
有因有果,究其原因。1.缺乏對執行力的認識。“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是抓好制度的落實與執行,而是如何有利如何執行。之所以存在“游戲”制度的情況,一是制度應該對事而非對人,非因人的變化而隨之改變;二是標準應該統一而非因人而異,判斷是非的標準應該始終如一,不能有執行過程中前后矛盾的疏漏;三是程序應該規范而非人為控制,一切按制度的規定和渠道正常進行運作,杜絕越權越規情況的發生;2.缺乏對責任感的強化。管理即“管”才有“理”,“不得罪人”、“怕得罪人”就是不管,而不管就沒有“理”,反映到工作中,一是遇事推諉,退避三舍,對違反制度的情況,坐而視之,繞而行之,推而了之;二是有事搪塞,滿腹托辭,因己之喜好而有所舍取,或辦而不決、決而無果;三是無事相安,得過且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產生松懈情緒,放寬制度要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3.缺乏對創造力的尊重。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嚴格執規,確保工作的正常進行,并促進工作能夠有新水平的發揮、新成績的創造。如果管理者的行為變成了“干預”,就會無意中形成“自我”中心,被管理者不僅無所適從,實質上還起到了“干擾”的負作用,一是思想受壓抑,其表現是從不會主動的去思考事情,遇到情況不是想辦法進行處理,而是“傳話筒”,坐等方案,一勞永逸;其結果是養成思維的惰性,降低了對事物的敏感性程度而反映遲鈍,對任何事情都不做表態,總是含糊其辭,態度模棱兩可,從不表述出自己的具體意見和答案。二是行為受約束,其表現是,從不會積極的去解決事情,遇到情況不是自己動手進行處理,而是聽從指揮,說啥是啥;其結果是養成行動的惰性,降低了對突發情況處理的應變能力,對任何事情反映冷淡,不慌不忙,行事謹慎,從不輕易表露出自己的處事風格和個性。三是工作受限制,其表現是,從不會認真的去分析事情,遇到情況的第一反映不是想到自己是否能夠進行處理,而是聽之任之,等候處理;其結果是養成工作的惰性,降低了對事情發生原因及過程情況的再認識,對任何事情不作仔細和深入的認識,分析只停留于事情的表面,人云亦云,從沒有自己對事情的獨到見解。
三、改進措施
1.重責任追究。管理者必須堅決履行自己的職責,時刻清楚自己必須在職責的范圍內行事,主動接受監督,這是一種自覺行為,更是一種責任。而進行責任追究,能更有效地促進管理者履行責任。一是思想上進行追究,誡勉談話,提出批評,促其轉變。二是作為上進行追究,嚴肅批評,指出其過失和錯誤,督其改正。三是制度上進行追究,體現制度的嚴肅性,發揮監督的有效作用,正本清源;2.重集體領導。管理者只能是執行制度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涉及制度原則性的事情,一切必須回歸到集體領導的組織原則中。一是嚴格議事程序,堅持制度、堅持原則。二是落實廠務公開,按照要求和規定,擴大全員的參與及知情權。三是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完善和暢通的信息網絡體系,擴展和鞏固民主基礎;3.重全員智慧。民主與監督的每一次進步,必將積極的調動和激發全員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出蘊藏的潛能和無比的智慧。一是責、權、利互為一統。三者之間,相互存續,良性互動,則可極大的促進個體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二是全面抓與具體抓互為協調。二者的合理協調至關重要,關系的理順應基于不同工作的實踐規律。三是鼓勵創造,敢于擔責。要發展,就要發揮全員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實踐,大膽創造;要進步,就要樹立全員的責任意識,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創造是要有條件做支持的,不需要指手畫腳,畫地為牢,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政策的激勵與精神的鼓勵;責任是要有信心做支撐的,需要的是寬廣的胸懷和甘愿作鋪路石的崇高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