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媒轉型是一場革命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喻國明
互聯網改變了以機構為單位的傳播,個體成為獨立的傳播單位,媒體融合的關鍵就在于對個體傳播能量的利用。傳統媒介需要改變,將自身權威、資源優勢與個體的內容生產能力相結合,把公眾傳播價值為我所用,成為聯系公眾的窗口。
中國傳媒業目前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完善頂層設計,厘清發展邏輯路徑特別重要。現在大家都有一種互聯網焦慮癥,因為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困擾、變化。在這種焦慮癥下,我們有時候是抓到了一些看起來比較有效的方式,反而忽略了基本的一些走勢和關注度,這可能是媒體轉型過程中普通存在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首先,互聯網不是一個簡單的傳播工具和手段,它是一種重新構造社會的力量。在這種作用下,我們所面對的市場、社會、政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新樣貌,壓力和困擾正是來自于這種結構性的、根本的變化。互聯網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我看來就是它對于社會傳播基本單位的降序。過去社會傳播由機構進行,形成了整套系統和成熟的運作方式。但是當互聯網將此降解為對個人的激活,使個人成為社會傳播基本單位的時候,由于社會的傳播方式、傳播主體轉換所帶來的整個的市場和現實的改變,我們對它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深刻。
我們目前在媒體轉型過程中解決了局部的問題,因為互聯網實際上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改變是通過連接來增強功能,形成價值。連接一切,是互聯網改變世界的基本方式。但是對于這種連接,我們目前僅停留在媒介集團內部。
在我看來,如何對于被激活的個人,這樣的一種新的傳播單位,傳播的能量、價值和造成的傳播效應的一種重新的認識并加以利用是更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媒介轉型方案中,如果沒有對此善加利用,而僅是重新組合還遠遠不夠。
因此我們這些年在探討說要去探索媒介性、平臺性媒介,要探討出新的生產模式,建立一種新的媒介生態,其實都是對新形勢下形成有效媒介轉型的新模式必要的嘗試。
當下,傳統媒介影響力和傳播力明顯在下降。當與平臺達成某種協議的時候,傳統媒介是非常非常弱勢的,這是我們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傳統媒體仍然是具有機會的,機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傳統媒體的地位授予功能。一個新聞只有經過傳統媒介的集中報道,才能成為受到廣泛關注,具有某種合法性。傳統媒介的集中的強項,不是簡單的可以被剝奪的。
二是傳統媒介擁有最好的內容生產的人才,雖然現在有所流失,但是目前仍是擁有中國內容生產最好的團隊。
三是傳統媒介擁有在地性的優勢,在地區、行業、領域里有比任何的一個網絡媒介更加深入的資源優勢和動員能力。這種優勢在流量變現為價值的時候,是非常強大的一種潛質,這是傳統媒介的長項。
未來機會關鍵,在于傳統媒介如何能夠從政策機制層面,從自身運作邏輯層面,把優勢轉化為社會影響力的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傳統媒介對于入口的把控能力越來越差。這不光是中國的情況,在美國,紐約時報對于入口的用戶流量把握能力也是越來越差,這是世界性的趨勢。媒介對受眾影響需要找到很好的入口。通過它,成為聯系老百姓的社會生活、社會信息的窗口。入口并不僅僅是指微信、微博、阿里、淘寶等的入口,這是一個大入口,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用我們的資源再加上我的內容的權威性等,相互連接,把老百姓的自我生產能力,自我的積極性能夠納入到我們過程中去的話,媒體的活躍度是有保障的。
媒體融合,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內容生產的引入問題,需要在更多的地方制造一些讓人們可以參與、表達的端口和接點,解決渠道失靈問題、渠道中斷的問題,解決能量資源的再利用問題。傳統媒介并不只是需要解決經濟上的維系,而是找到價值出口,營造體制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