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 折文平
?
發展紅色旅游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折文平
摘 要:近年來,全國旅游業持續健康、穩定并較快地發展,紅色旅游作為整個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揮教育功能、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帶動脫貧,以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闡明了開發紅色旅游資源的主要思路。
關鍵詞:紅色旅游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我國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由于其在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帶動脫貧、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所表現出巨大的潛力,紅色旅游市場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升,經營紅色旅游的旅行社也越來越多。據相關調查可知,2012年我國紅色旅游共接待游客有6億多人,同比增長了24.07%,尤其是在部分紀念場館免費參觀政策落實之后,紅色旅游年綜合收入已達到1600多億元,同比增15%。紅色旅游之所以越來越受廣大群眾的認可,一方面反映了人們群眾精神生活文化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對當今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紅色旅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旅游活動,國外的“戰爭旅游”、“愛國主義旅游”等旅游產品與中國的紅色旅游有著相似之處,20世紀50年代紅色旅游開始出現,60年代逐步生長,80年代進入繁榮期,因此,學術界也紛紛展開了對紅色旅游的研究。目前對于紅色旅游尚未有著統一的概念表達,不同學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對于紅色旅游的認識各不相同,如李宗堯認為紅色旅游是旅游者游覽革命老區,游客可以通過游覽了解更多革命前輩的先進事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毛日清認為,紅色旅游可以讓游客在參觀革命歷史文化遺址和遺跡的過程中,感受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并從中受到了教育和激勵,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編制《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定義了紅色旅游的概念,即它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各個歷史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精神為內涵,組織和接待旅游者進行學習緬懷或者參觀游覽,以此不斷提升人們的思想品質,形成愛國主義情懷,在生活中形成一種如革命戰士一樣的堅毅性格。
紅色旅游與一般的旅游活動相比,有著以下特點:(1)客源的特殊性,紅色旅游地域性很強,受國家政治性質的影響很大,旅游資源主要是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地,客源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企事業單位及學校組織的集體學習考察活動,主要對象為學生及企事業單位干部與黨員;二是有過革命經歷的老戰士及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2)活動的周期性,紅色旅游帶有政治色彩,受政治性因素影響較大,當遇到重大的政治事件或歷史紀念活動時,紅色旅游的客源就比較豐富,其所產生的社會價值要遠遠大于資源本身的價值;(3)消費的低微性,紅色旅游地多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擔負著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務,帶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質,游客旅游時間較短,屬于一種觀光旅游活動。
2.1紅色旅游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革命老區經濟基礎較差,經濟發展緩慢,對于革命老區來說,發展紅色旅游,形成具有老區特色的紅色旅游產品,能夠有效帶動老區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文化娛樂業、旅館業以及旅游商品、紀念品加工業的發展,有利于改善老區的產業結構,增強老區的經濟實力。
2.2實現革命老區人民增收
革命老區大多處于農村,受多種條件的限制,老區人民多以農業為生,生活水平不高,紅色旅游的建設和發展需要賓館、旅行社、交通、郵政、電力、購物等配套設施為其服務,這無疑為老區人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使農業走向了多元化道路,增加了農業附加值,同時促進了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當地群眾的收入。以湖南省廣安市為例,廣安市牌坊村是鄧小平同志的出生地,隨著紅色旅游不斷升溫,目前,村內已擁有“農家樂”168家,2013年接待游客餐飲26.7萬人次,收入1378萬元。
2.3加強革命老區的生態保護
我國革命老區的農村資源粗放利用,生態破壞嚴重,而紅色旅游的本身要求良好的資源條件,要求健康的綠色環境。在紅色旅游及紅色經濟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意識到發展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發展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動力,在保護傳統革命老區景觀、文化和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1整合紅色旅游資源,科學編制紅色旅游規劃
規劃是紅色旅游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當地政府要從基礎設施建設、景區產品開發、旅游業態融合等多方面入手,邀請規劃專家進行總體規劃,編制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為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的保護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旅游發展的實踐表明,單一的旅游產品一般是無法取得長遠發展的,或者很難形成強烈的吸引力,只有將多種旅游產品組合起來才可形成持久性的吸引力。革命老區要樹立全域旅游的概念,將旅游業作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進行優化升級,合理調整旅游產品結構,精化旅游產品體系。加強規劃管理,充分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歷史印證、文明傳承、政治教育和經濟開發價值功能,堅持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結合,堅持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同步,努力把紅色旅游打造成旅游新亮點,協調處理好發展旅游與農民增收兩者關系,推動紅色旅游有序發展,使紅色旅游真正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
3.2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資金投入是紅色旅游發展的關鍵。革命老區要緊緊抓住當前國家、省高度重視紅色旅游開發這一機遇,積極申報、爭項目、爭資金。在項目資金使用上,一方面加強文化、旅游、文物資金優化整合,集中打造紅色旅游;另一方面加強同民政、住建、林業、國土等部門的合作,整合項目資金,進行捆綁使用,確保每一分錢用到實處,最大限度實現資金最優值。全面實行農民群眾參與機制,引導村民生產和銷售旅游商品,積極開發旅游商品,開發模式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藝品、紀念品,通過紅色旅游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
3.3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任何品牌的打造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品牌旅游商品的打造也同樣需要一個過程,為此革命老區要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創新,提升紅色旅游的宣傳力度,通過舉辦紅色旅游文化節,積極參與紅色旅游宣傳促銷活動等提升人們對紅色旅游的認可。同時,邀請權威專家、學者和軍人,積極參與到革命老區旅游發展的宣傳中去,通過撰寫史料文獻等方式提升紅色文化的品牌效應。結合全黨全社會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參觀學習,把紅色旅游景區做為教育基地和窗口示范,唱紅歌、讀紅書,傳播正能量,實現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和常態化。
3.4提高游客滿意度
游客滿意是培育旅游品牌的核心導向,革命老區要以提升游客滿意水平為抓手,細化整改任務,明確責任和時限,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積極推廣文明旅游和誠信旅游,支持房車自駕車營地、郵輪游艇碼頭、旅游小城鎮、研學旅行基地等回報率較低、回報周期較長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社會資本參與,不斷豐富旅游產品供給,聯合市人大代表、市委市政府督查辦、新聞媒體等開展明察暗訪活動,通過圖像、視頻等方式向相關單位進行問題反饋和通報,聯合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旅游市場秩序集中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和取締無資質的車輛從事旅游運營活動,確保旅游公交專線設置科學合理,形成集中整治與專項整治相結合、聯合整治與部門整治相結合、日常整治和重點整治相結合的工作格局,為游客營造一個舒適的旅游環境。同時建立由網絡、電話、信函等多種渠道構成游客投訴統一受理平臺,多職能部門參與的旅游聯合投訴查處機構,形成旺季聯合辦公、重要景區駐點執法等有效的旅游市場環境整治機制,從而提升游客滿意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產業鏈更長、消費率更高、發展質量更好的大眾休閑度假時代,旅游消費尤其是度假休閑類消費日益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革命老區要加快發展中推動轉變,將紅色旅游打造成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旅游產品,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旅游產品品牌,全方位地滿足旅游消費者的需求。
[1] 左冰.紅色旅游與政黨認同——基于井岡山景區的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14(09).
[2] 范力,焦世泰,韋復生.左右江紅色旅游區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模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11).
[3] 楊洪,鄒家紅,朱湖英.湖南省紅色旅游優化升級研究[J].經濟地理,2010(12).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3(b)-125-03